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吃货见吃之炖羊肉

编辑推荐 吃货见吃之炖羊肉


作者:虎步漫游在路上 布衣,44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79发表时间:2017-07-05 08:47:33


   说来也算奇了怪了,哥本是河南人,却打小就对陕北民歌爱得不行。细细究来原因有二,一是读小学时,西北风的歌谣正流行,《信天游》、《黄土高坡》听得耳熟,简直张口就能吼:“我低头向山沟,追寻远去的童年……还有我的妞跟着我,哦,哦——”哦!不对,是牛。
   曾以为这就是陕北民歌的极致表现了。然而,直到二十多年后,当我真正落脚到这南与陕北榆林接壤,东与山西河曲隔黄河相望的蒙古高原小城中,即使是被杂糅的蒙汉文化熏陶着,仍然强烈地被陕北民歌所吸引。我爱它的质朴直抒热辣奔放无拘无束深情绵长。——这就关乎性情了。
   最好的民歌,都是起源于民间真实生活,就像风,细细柔柔地从地缝中刮起,夹杂混合草香土味。相较而言,《信天游》《黄土高坡》都未免太正经了,是脱胎于民歌的文人墨客的审美。就像以前的知青文学根本无关农家人的悲喜一样,只是知青自个过客般对农村生活的认知。
   比如,《三十里铺》,“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子儿爱见哪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很直白,就是男欢女爱。好了,该言归正传了,题目是吃货见吃炖羊肉,当然也不是空穴来风。大西北,不比我老家中原的纯农业结构,这里多山,地广人稀,也适合放牧,所以羊肉算得美食中的主力。记得几年前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很火爆,其中一个情节记忆深刻;一个山西兵,阴差阳错流落到缅甸远征,打败了回撤到与祖国只隔怒江相望的山头上,打阻击倒下了,临去前念念难忘的是家乡的刀削面:“绵羊肉的,哪才叫香!”
   而最妙的,就是当地人也经常以羊肉等食物入歌,比如《兰花花》,这都是一首朴实的叙事诗了,唱到最后想要与情人私奔的时候,这样唱道:“手提上羊肉怀揣上糕,我拼上个性命往哥哥家里跑;我见到我的情哥哥呀,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哟,长在一搭。”很动人。
   这从一个很淳朴的角度完美地表现出人生的真谛:唯,吃与爱情!
   好吧,我要说,其实我以前并不甚爱吃羊肉。我小时候的豫东乡下也还穷,不逢年过节是见不到肉的,有肉也还是猪肉,也绝不肯大炖一锅放肆大吃,即使是掺上青菜包顿饺子,也要在将熟出锅之际,毕恭毕敬地念念祷告道:“老天爷、老地爷、保家仙、老祖宗,今个包饺子哩,熟唻,都就着锅吃吧。”羊肉,更属于难得的补品一样的东西。而我,难得一吃却还厌恶它的膻味。
   及至到了这内蒙小城很久,才算渐渐接受,继而习惯了。可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不会做它来吃。当地人吃羊肉一贯简单。一个字:炖。软烂香浓。我也拿来炖,可莫名其妙地就变成了硬抹布。郁闷,百思不得其解很久。
   直到后来听到一首歌,才幡然顿悟。这首歌的名字也直白,就叫《炖羊肉》。开口唱到:“大炖那个羊肉离那不了葱”听听,主料辅料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当然,只有菜是不行的,于是下一句就交代道“酒曲它不酸不好听”,这是告诉你此地喝酒的规矩,喝酒必须要唱歌,而且要唱“酸”的情歌。为甚呢?下面紧跟上解释道:“甜盈盈的苹了果水淋淋的梨,酸不溜溜才有一点呀嘛人情味”。嗯!就是这么明白地告诉你,男欢女爱的需求跟吃饭一样都是正常的。合天理,存人性。
   当然,我们熟知陕北民歌有个特点,叫做比兴,朱熹老头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歌亦然,接下来唱道:“送你送那在淤泥的河,河里头有那么一对对鹅,你看那公鹅追母鹅,它两好了比你和我。”这就是婉转的表白了,够传统美吧。
   如此,还不够。又进一步诚恳地表明心迹:“先炖羊了肉后放葱,先谈那恋爱后提亲,几时你上了我家的门,好比一对对鸳鸯不离分,咱比一对对鸳鸯不离分。”
   瞧!还巧妙地留给姑娘家面子,鼓励说,别怕,先交往着试试,你觉得哥好哥才好。啊!几乎又要跑题了,一谈起情啊爱啊的,哥咋还就这么上心呢!
   还书归正传,说说哥由此曲受到的启发。其实已很明了,第一,炖羊肉要放葱,第二,葱要最后放。当然,其他佐料亦须照此画猫。
   所谓学为致用。好吧,就在前天下午,再次听到这小曲时,心动了:做羊肉烩面吧。挽起袖子,先用盐水活上一块面坯,醒一会儿,取出,揪成团,搓成条,擀成片,抹上油,再放进盆中,盖上盖醒着。然后,冰箱中取出羊腿肉,切下一块直接放进锅里加冷水煮,汤沸,撇净浮沫至汤清。肉熟,捞出晾凉,切薄片。汤且放置一旁。炒锅放油,爆香辣椒葱姜蒜豆瓣酱,然后放入冬瓜片、海带片翻炒,然后放入羊肉,最后将肉汤加入,大火烧开,改小火慢炖。
   待它香溢满屋,待我家人归来,另备一汤锅,下面。面早已醒得软和,用手一拉,薄且长,就手放进沸水中,满锅条条白玉龙。
   面,过水后入碗,羊肉汤盖浇其上。
   人手一碗,热气腾腾,一入口,儿子惊叹:“好吃!都赶上饭店了。”我家娘子也对我比起大拇指。
   望着他们幸福的小模样,我开心一笑。
   “……几时你上了我家的门,好比一对对鸳鸯不离分,咱比一对对鸳鸯不离分。”然后嘞?
   接着炖羊肉呗!那么香。

共 20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杂文随笔犹如一幅色泽浓艳鲜明的蒙古草原与陕西黄土高原上的风俗画、风情画。文章从黄土高原上粗犷豪放的歌声开始写起,写出了高原上的风俗习惯,然后很自然地引出炖羊肉,由此引出了小时候在家乡的困难生活,然后用如何炖羊肉作为引导,既写出炖羊肉的方法,更主要的是写出当地的民情风俗,表达了作者对黄土高原的热爱。文章语言朴实清新,对炖羊肉的叙述描写十分诱人。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7-05 08:48:21
  这篇杂文随笔犹如一幅色泽浓艳鲜明的蒙古草原与陕西黄土高原上的风俗画、风情画。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