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追思母爱

精品 追思母爱


作者:淡文竹雅 秀才,2310.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1发表时间:2017-07-07 20:48:38

老母亲离开我们十天了,这几日,母亲的形象总是在我的脑海里游动,就像电影一样,变换着镜头,变换着场景,唯一不变的是母亲那和善的面容和满足的微笑。以往对母亲的牵挂,如今成为深深的思念,儿时的记忆愈来愈清晰。
   回忆,总是那么温馨,那么美好。
   在我刚刚记事的时候,我家居无定所,和河北老乡合租房子或者寄住在老乡家里。母亲,就是我的依靠,我的家。母亲在我心目中是高大的、美丽端庄的、心灵手巧无所不能的人。夜里,漆黑一片,有妈妈在,我就什么都不怕。在我八岁那年,我家有了自己的房子,大弟刚刚出生半个月,我们就匆匆忙忙搬进属于我们自己的家,虽然那两间土房低矮破旧,终归是自己的家啊!那时,家里除了父母,还有爷爷、我、二妹和大弟。母亲高兴得不得了。没等大弟满月,就忙着编苇席,忙着装扮自己的家。后来有了二弟、三妹和老弟。爷爷去世后,我们一家八口人,过着既拮据又和谐的日子。母亲功不可没。
   六十年代初,物资紧张,口粮定量,各种食品、日用品全凭票供应。父亲48元的工资,难以养家糊口,母亲就编苇席或出去打零工,勉强维持家用。要把这个家的日子过下去,真得费些心思。有几件事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姐弟上学、吃穿,是个不小的支出,有时候急用钱,家里一点积蓄都没有。母亲为了不耽误我们学习和换季,就到东院白大奶家借钱,白大奶识文断字,家境富足,母亲为了遵守信用,借钱是必须说好哪天还钱,到了日子,必定去还钱。白大奶知道我家孩子多,总有青黄不接的时候,看母亲这么守信用,就说:“你缺钱就来拿,别着急还,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还。”虽然这么说,母亲还是按时还钱,白大奶没少帮我们家度过难关。
   没钱的日子,让母亲处处为难,可是,母亲也摸索出一些省钱的办法。那时候,在一百货商店有个寄卖柜台(专卖旧衣物),母亲是那里的常客。记得有一次,母亲带我去商店,在柜台前看好一件咖啡色金丝绒旗袍,质地特别讲究,上面是直接织出来的花纹,大襟,扣袢,很高贵的感觉。母亲穿上试试,很合体,价格很便宜,便买了回来。当时我很不理解母亲,买这样的衣服到哪里去穿啊,那都是资本家小姐、太太穿过的衣服啊。没想到,母亲回到家里,把旗袍从中间剪断,上半部做一件夹袄,下边做一件坎肩。后来,夹袄变成了棉袄,穿了我们好几个人,二弟小时候还穿过这件棉袄呢。在我上初中那年,母亲买了一件灰绿色的旧风衣,请裁缝师傅给我改了一套时髦的制服,因为那件风衣是肩上带缝的样式,所以我的制服也是肩上带缝的,这在当时很时尚呢,这套衣服一直穿到我下乡插队。
   物质紧缺,偶尔父亲单位发购物券,凭券去买一些紧缺的物品。那年单位发了一块线绨布料的券,母亲便挑选一块可以做背面的花布,鸭蛋皮色的底,玫瑰红和浅黄色的花朵,又雅致又漂亮。母亲把这块布料包裹起来,放在箱子的最底层,留了好多年,一直留到我出嫁,做了一床棉被,成了我最贵重的嫁妆。那时都喜欢大红大绿的被面,可是这床被子却是少有的漂亮。我真佩服母亲的审美能力!
   为了节省支出,我们穿的衣服总是大的穿了,给小的穿。我是老大,自然总穿新衣服,二妹只有捡我穿过的衣服,大弟、二弟小的时候也穿花衣服,都是捡我们姐妹穿过的衣服。一次,母亲买了一块金红色花布,给我和二妹每人做一件上衣,为了多穿几年,身长和袖长都留了好多余头,用线把长出来的缝起来,等我们长高了,再一点儿一点儿放出来,这样一件衣服可以穿好几年。
   那个年代,大多数人家生活水准都很低,孩子多,收入少,好多人家的小孩子都穿很破的衣服,尤其是棉衣都露着棉花,袖口油亮油亮的,可是我们姐弟却穿着很整齐。母亲说:“笑破不笑补。”就是说,穿破衣服被人耻笑,穿带补丁的衣服没人笑话。母亲会把穿坏的袜子的前部剪掉,剩余部分缝到棉衣袖口上,即保证袖口不脏,又可以防止袖口先被磨坏。母亲凭自己的智慧,度过了那个困难时期。
   母亲不识字,是个很传统的人,然而又是一位很时尚、上进的人。说母亲传统,是因为她对我们的教育都是传统的礼教,谦虚、守信、诚实、守法。我小的时候,母亲经常告诫我,女孩子要稳重,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笑不露齿,不可以疯疯张张的。说得最多的是让我们好好学习,只要我们肯读书,砸锅卖铁也供我们上学,决不能做睁眼瞎。母亲深受不识字之苦,她不想自己的儿女走她的路。记得那年还没有电灯,晚上母亲在煤油灯下编苇席或者做针线,就让我给她读小说听。我刚刚十一二岁,就在煤油灯下给母亲读从大舅家用我的作业本换来的小说(大舅妈的抽烟纸)。这是当时母亲最喜欢的文化活动了。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喜欢上了文学。
   说母亲时尚、进步,是她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接受新事物。她爱党,爱国家。经常告诫我们要听党的话,做一个追求上进的人。适逢上山下乡,我们姐弟四人先后下乡插队,母亲心里不舍,还是积极支持我们报名下乡插队,从来不讲价钱。
   母亲还是个热心人,邻里之间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求到用到的,母亲都是全力以赴,热心相帮。慢慢地,母亲在居住那一片有了口碑,后来便被推举为居民组组长,一当就是十几年。
   母亲富有责任心,她的事业是家庭,她的寄托是儿女。母亲年轻时曾经有机会出去工作,只因爷爷反对,便没有走出去,便以家庭为己任,奉献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心血。大跃进那年,单位曾经一度吃大食堂,粮食定量,吃不饱,母亲就把自己那份分给爷爷和我们吃,自己吃野菜。一次,吃蚂蚱菜,吃得不对劲了,就全吐出去了,我看了心疼,可是母亲依然坚持自己少吃,让我们多吃。虽然生活拮据,可是过年过节绝对不马虎。过年时,大年三十晚上必须有鱼,初一、初五吃饺子,初七擀面条,正月十五煮元宵、包饺子。为了年三十餐桌丰富一些,母亲把豆腐腌制好,用油煎得两面焦黄,一看就有胃口。面对困难的日子,很乐观,她总说:“三穷三富过到老,咱家不能总这么穷。”这句话就像一个坚定的信念一样激励着父母和我们一起走过了艰苦的日子。
   母亲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追求时尚和新潮。可是,家庭把她拴住,好多梦想不能实现。为此,她把自己的理想和梦想都寄托在儿女身上了。看着儿女们一个个长大,一个个成家立业,母亲乐得合不拢嘴,就像欣赏自己精心制作的绣品一样,爱不释手。为子女服务,为孙子女服务,是她最大的乐趣。
   母亲虽然走了,她的音容笑貌却深深留在我们心间。在我心目中,母亲美丽善良,豁达乐观,勤劳俭朴,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好母亲!

共 25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讲述了作者母亲一生的故事,重点叙述了困难年头的母亲故事。那时物质缺乏,缺吃的,缺穿的,母亲总是有他的办法。文章具体描写了母亲买旧衣服做成孩子穿的衣服的故事,叙述了作者姐弟穿衣的故事,这些故事,把母亲的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很好地表现了出来。母亲借钱,按时归还,表现了母亲的诚信;母亲对子女的学习愿望的满足,对子女的品德教育,又写出了母亲的远见卓识;引述母亲说的话,写出了母亲的乐观态度和生活的信心。文章结尾归纳出母亲的感人美德。感人的母亲,值得阅读的文章。【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708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7-07 22:53:55
  文章重点写了母亲做衣服的内容,把母亲会持家的聪明生动地写了出来;同时,母亲借钱支持子女读书也同样感人。这是有远见的母亲啊!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17-07-08 07:39:02
  谢谢编辑老师!祝您夏日安好!
2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7-07-08 17:46:26
  拜读老师精彩美文,欣赏学习,祝贺精品,遥祝夏安!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7-08 17:57:44
  恭喜获精,继续精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3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17-07-08 21:09:41
  谢谢编辑老师的厚爱!我继续努力!祝好!
4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7-08 18:40:54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4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17-07-08 21:10:43
  谢谢编辑老师的厚爱!
回复4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17-07-08 21:11:10
  谢谢老师的鼓励!
5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7-08 19:14:57
  一篇亲情浓郁的文字,欣赏,期待精彩不断!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回复5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17-07-08 21:11:38
  谢谢编辑老师的鼓励!
6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7-08 20:04:15
  祝贺文章精品,期待更多新作!
语文教师
回复6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17-07-08 21:12:06
  谢谢老师的鼓励!努力!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