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传奇》中的张爱玲

编辑推荐 《传奇》中的张爱玲


作者:驴鸣 秀才,1425.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91发表时间:2017-07-12 10:38:06

《传奇》中的张爱玲 谨呈酷爱张爱玲文笔酷似张爱玲的江歌
  
   一、全书之概
   说明一点,此《传奇》乃《张爱玲传奇》(作者:司美娟),而非张爱玲所著之《传奇》也——她有两本作品集题名挺有意味:“传奇”“流言”;也许她在结集出版之时,即预料自己的人生和爱情将是一部传奇,也难免会遭遇各种流言?
   此书以张爱玲1952年初从上海南下广州,又经深圳罗湖桥海关化名闯关成功,从而进入香港,作为《楔子》写起。当然不止有行踪,还有远离被解放之家故去之国后淅淅沥沥的雨境,以及“碎碎的雨便落成寂寞”的迷惘和忧伤。
   书的开头用四章23节的大量篇幅,演绎张爱玲和胡兰成在乱世中的爱情,不,我觉得准确地说,是胡兰成有意制造的爱情——与当红女作家张爱玲、与小护士少女周训德、与亡夫少妇范秀美——而短短几年里,张爱玲在胡兰成制造的一个个连缀繁密的爱情中或沉湎,或纠结,或挣扎。顺便说一点,作为汪伪汉奸文人的胡兰成,如果不是有意制造了和张爱玲的爱情,甚至炫耀式透露他们订有书面婚约,无论他怎样风流成性,无论他如何有抱负才情,他都会被其后的历史无情地抹去,甚至不留一丝痕迹。而他偏偏扯上了一点不懂政治的张爱玲!我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中国文坛开始为20世纪的中国文学家排序时,有两个正统文学史似乎不屑的作家刺眼地进入前列,一个是沈从文,另一个是张爱玲。(许多年来,国人早已习惯了鲁郭茅巴老曹啊)可见,文学有它自己的审视和评判方式,它不会一味地长时间地被政治绑架!
   在前四章的张、胡爱情故事中,有两个穿插:一是18岁的张爱玲开始在香港大学读书、生活和写作的故事,由张爱玲讲给或说倾诉给胡兰成;二是张爱玲的写作事业的兴盛,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生得意。直到书的第五章,作者才用了一个《旧事凄凉不可闻》做题,“交代”了张爱玲的身世和成长。第六章《半生缘》、第七章《多少恨》、第八章《不了情》,一览章目就知道还是写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恨纠葛,不了情缘的。第九章《哀乐中年》回到楔子,写张爱玲寄居香港三年半,后又辗转移居美国,在麦克道威尔文艺营遇到美国老文学家赖雅,开始了她另一段深感温柔、体贴有安全感的爱情和婚姻——最后两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章目一望而知。
   1967年8月,大张爱玲三十多岁的赖雅因病离她而去。全书《尾声》以极简笔墨写张爱玲1995年8月去世,骨灰撒入太平洋。
   另值一提的是,本书封皮最上眉一行锈红色对仗句:自古才女多磨难一代情事痴后人。挨着张爱玲那张掐腰仰首颇显桀骜不驯样子的照片,正中向下参差竖列着六句似乎两两连读的话:生身名家贵胄——旷世惊才偏是女儿身;一片冰心——却逢烽火连天战乱世;万千颖悟——辗转零落中却是满心悲凉……
   纵观全书的内容,我倒觉得书名题为《张爱玲爱情传奇》或《张爱玲传奇爱情》,也许更为贴切一些吧!
  
   二、身世与成长
   1
   虽然全书的内容绝大部分写张爱玲的爱情乃至婚姻生活的传奇,但我不想就此方面说开来。还是从一个人的源头——她的身世和成长谈起吧。
   前段微信平台一篇题为《三观不同一定不能结婚》的文章,读完联想到张爱玲的父母的婚姻,深以为然。其父张廷重是清末清流派代表人物张佩纶与李鸿章幼女李菊耦的儿子,属显赫的大家庭出身,只是他赶上了繁华世家的没落而已;其母黄逸梵是清末南京长江水师提督黄军门黄翼升的孙女,黄宗炎的女儿,自小受西洋文化教育,完全属于那个时代的新式女性。按传统来说,张爱玲父母的结合还算门当户对,但二人的想法、看法和做法,还有性情,水火不容。他乖戾、暴躁、色厉内荏;而她温柔、聪慧、外和内刚。庆幸的是,她有一个识大体、有见识、作知音的小姑子,也就是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张爱玲父母离婚后,姑侄几乎一直在一起的。
   1921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母亲第一声叫她“瑛瑛”,父亲也跟着如此叫。一个小生命带来了家庭短暂的平静。父母吵架少了,父亲也不总是外出不归了。瑛瑛从小聪慧,两岁由母亲教着认字,背唐诗,与弟弟玩总要占上风,且总能占上风。但娇妻儿女也没有拴住张廷重那颗浪子心,他甚至变本加厉地在外置了小公馆,娶了姨太太。一次他要瑛瑛到小公馆玩,幼小的瑛瑛觉得去那里是对母亲的背叛,拼命扳住门不肯去。这惹恼了父亲,将瑛瑛横过来打了几下,强行拽着去了——也许父女的仇怨从此而结。瑛瑛四五岁时,母亲终于不堪忍受如此的家庭,与小姑结伴出洋了。瑛瑛没有哭,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过早地成熟了,眼睛不再单纯,时时发出怀疑的光。
   幼小的瑛瑛迷上了父亲的书房。她捧着厚厚的小字石印本,读起了《红楼梦》《金瓶梅》《西游记》……读小说同时,她也动了写小说的念头。七岁那年,她写了人生中的第一篇未完成小说(甚至没有题目),内容关于小康之家的家庭伦理悲剧。小学时第一次写了一篇有收梢的小说,开始反映三角恋爱的悲剧。同时,她也尝试写历史小说,在旧账簿的空页上(可惜只写了一张)开始写道:“话说隋末唐初时候。”
   八岁时瑛瑛的家搬回上海。父亲不仅烟瘾严重了,而且又染上了打吗啡针的瘾。打吗啡过量,犹如濒临死境,瑛瑛用恐惧的目光看着父亲。高兴的是,母亲和姑姑回上海后,将瑛瑛接到一所花园洋房里住。姑姑每天练习钢琴,瑛瑛非常羡慕。大人们以为她有音乐天赋,立即为她找了个俄国女人做钢琴老师。但瑛瑛并没有放弃写作的宏伟计划。她又预期写一本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快乐村》,虽又未写完,但为此绘了多帧插画,显出她在美术方面的兴趣和才华。在母亲和姑姑的照顾下,瑛瑛过着充实的生活,画图,弹钢琴,学英文,写小说,具有洋式淑女风度,充满了优裕的感伤——这也许奠定了她此后整个小说的基调。
   十岁时,母亲决定送瑛瑛进学校,接受系统教育。她的父亲暴跳吵闹,坚决不同意女儿进洋学堂,甚至说那样对不起祖宗!不过,母亲趁机会还是把瑛瑛送进了上海黄氏小学插班,填入学证时,母亲踌躇一会后,写下了“张爱玲”三个字。
   2
   张爱玲心高气傲的母亲和父亲协议离婚了。与哥哥久已不合的张茂源也离开了张廷重,与张爱玲母亲搬走住在一起。
   母亲和姑姑都很喜欢鸳鸯蝴蝶派小说,潜移默化影响,张爱玲也爱上了此派小说。母亲在承受了单身女人遭非议的压力后,毅然选择奔赴法国。而姑姑作为那个时代的新女性,与母亲相比,眼低手高,能于苦涩中发见幽默。这对张爱玲影响很大。
   在上海圣玛利亚教会女校中学时,张爱玲在别人认为的恶劣环境中,却觉得很快乐,甚至放开“贞亮的歌喉”高歌。学校重英文轻国文。这期间,她在父亲的书桌上搜读了很多社会小说,还有正统的《胡适文存》等。同时她纯粹自娱自乐地写作。就是在古板、枯燥的写作课上,她也能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警句来。在一篇习作《理想中的理想村》里,她用文字寄托着对相隔万里的母亲的爱。她还明确写过一篇怀母文章《迟暮》,发表在校刊《凤藻》上,写得如泣如诉,忧郁缠绵,透出她的早慧和敏感。
   当时,文坛上最流行的两个小说家是张恨水和张资平。张爱玲同班有个要好的同学叫张如瑾,她两个都因才情而在学校小有名气。有趣的是,张爱玲喜欢张恨水,不喜欢在她看来小说轻薄、虚浮有点做作的张资平。而张如瑾则相反。两人经常为二张作家谁好而争辩。
   这时张爱玲父亲再婚了。继母孙用蕃与文学史上徐志摩的二婚妻子陆小曼是好友,两人都喜欢“吞云吐雾”。因与继母身材差不多,张爱玲只能拣继母穿剩的衣服。她感到羞耻与憎恶。觉得在同学前抬不起头来,渐渐和大家疏远了。生活变得不愉快了。不仅自己,听家里佣人说,弟弟逃学、忤逆、没志气,她伤心至极,觉得弟弟已经被父亲阴气森森的宅子埋葬了。
   张爱玲八岁初读《红楼梦》,以后每隔三四年就重读一次。贾府的繁华散尽后的凄凉,使她感怀自家身世,十三岁时,突发奇想地写了个长篇的纯鸳鸯蝴蝶派的章回小说——《摩登红楼梦》,深得父亲的赞赏并奖她吃小蛋糕,同时鼓励她学做诗。
   鉴于圣玛利亚女校学生母语极糟的状况,汪宏声先生被聘为国文部主任。一次作文交来,汪先生唯独发现张爱玲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大加赞赏地说:“全班只有张爱玲的文章才称得起是写文章。”之后,汪先生组织文学社“国光会”,出版《国光》小型刊物,并力荐张爱玲任编者。创刊号上登了张爱玲一篇农村题材的新文艺小说《牛》和三篇书评后,在汪先生催促下,她又交来小说《霸王别姬》上、下篇。她有过人的天资和聪明,但懒交课卷,懒听课做笔记,因而当时还以“懒”出名。只有一点勤快,或在纸上随意画图,或为上课老师画速写,但因她成绩总是全班最好,没人和她计较。
   张爱玲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她的卧室最凌乱。舍监多次发现她的没有高跟的旧皮鞋不放在鞋柜里,就放在门口“展览”,她也不在乎,常说声“啊哟!我忘了放到柜里啦”。“我忘了”几乎成了她在学校的外号——经常面对老师发问也是如此说。
   张爱玲偶尔也会搞一些恶作剧。《国光》杂志曾登载了两首她未署名的打油诗,分别讽刺两位男老师。其中一位姜先生一笑了之,而另一位则不依不饶,直到校方查清作者,由汪先生和杂志编辑向此老师书面道歉了事。不过,张爱玲制造的这场轩然大波,还是在此老师的“算啦,算啦”声中平息了。
   1937年夏,张爱玲从女中毕业。好友张如瑾写就长篇小说《若馨》,由汪先生代交良友书局,但因战事未出版。好友自印数百本分赠友人。张爱玲得书后评价极高而富于个性。但一年后听说张如瑾快结婚时,她在毕业年刊调查栏里“最恨”一项写道:“最恨——一个有天才的女子忽然结了婚。”
   张爱玲中学毕业后,搬回家在继母的苛酷对待下生活。因继母挑唆,父亲也对她更冷酷了。父亲不再为她支付钢琴师的薪水,同时因害怕钢琴先生的责打,张爱玲对学钢琴完全失去了兴趣,练琴时间坐在琴背后地板上看小说。就这样当钢琴家的梦想破灭了。此时,她唯一的梦想就是钱。中学时,她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生平第一次得了五块钱稿酬。此后一遇到“拜金主义”这个名词时,她坚定认为自己就是拜金主义者。此外,她有自画像;在香港战后画的丰鸡眼,突出像两只自来水笔头的脾气暴躁的二房东太太,像狮子又像狗的少奶奶;还有她为小说中人物画的插画,七巧、红玫瑰、白玫瑰,简直像小说里走出来的。
   母亲回国与父亲谈判,让张爱玲出国留学。但父亲避而不见。一天在饭桌上,父亲为一点小事打了弟弟,张爱玲震惊流泪,受到继母的训斥。她咬着牙说:“我要报仇!有一天我要报仇!”后来,张爱玲与父亲交涉出国留学而未果。八•一三沪战爆发,张爱玲留学的事被搁置了。因住房临近苏州河,夜间炮声无法让人入睡,张爱玲向父亲说一声后,到母亲处住了两周。没想到,回家后继母嫌没告诉她而不依不饶,两人发生冲突差点打起来。父亲袒护继母,残忍打她并声言将她打死。后来她被监禁在空房里。姑姑来说情也被继母打伤住院。监禁期间,张爱玲患了严重的痢疾差点死掉。在女佣何干的帮助下,她逃到母亲家。不久,她把自己被软禁虐待的经历,用英文写成文章发表在《大美晚报》上。父亲看到文章后震怒,后悔没把她折磨死。
   母亲发现张爱玲生活自理能力奇差,欲将它变成“淑女”的两年计划失败了。母女间颇多生疏与隔阂。张爱玲觉得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是继续发奋读大学。她的目的很明确:伦敦大学。为考大学,母亲从拮据的生活费中,出资聘英国教师专门替她补习数学。1939年夏,英国伦敦大学在上海举行入学考试。在包括香港、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整个远东区的考生中,张爱玲获得第一名。可惜,同年九月,因德国在欧洲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也卷入其中,张爱玲的伦敦大学梦搁浅。她持成绩单改入香港大学。
   3
   18岁的张爱玲孤身来到香港,吃惊于香港海的浓呆和死蓝!她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
   张爱玲在香港大学班里的同学家都太阔了,更显出她的穷困。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学业上的进步。她为自己设计的宏伟蓝图是到英国留学。
   “七七事变”后,被嗤为文化沙漠的香港,一时间有大批内陆的知名作家抵达。他们或继续从事创作,或创办报刊,香港新文学空前繁荣,成为中国抗战前期的文化中心之一。香港大学也有幸聘请到一些文化名人任职任教。但张爱玲对这些浑然不觉,她不关注国家大事——这也许正是她后来能接受胡兰成制造的爱情的根本原因!她只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流连于图书馆,对古中国的一切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英格兰梦想鼓舞着她苦练英文。与母亲和姑姑的通信都用英文。她的英文渐渐娴熟如母语,英文的文章写得比中文还好。

共 18082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张爱玲的影响历经半个世纪而不衰。她的生平本身到底潜隐着怎样的魅力,以及她的作品到底写出了怎样的情愫,才如此打动不同时代不同时空的中国人的心?张爱玲身上辉映着三个朝代的影子。她的家族背景,使她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产生奇妙的联系,而她自己的身世,却与民国年代的战乱,社会主义时代部分知识分子的自我放逐密不可分。至于她的作品,无论题材怎样变化,生活怎样变化,主题永远是“荒凉”,一种深入骨髓的“荒凉”。当然,还有她那女性化的世俗取向,那种对于政治的漠然,都可能深深打动了饱受政治动乱之苦的中国人。张爱玲让中国人重新发现了日常生活的诗意色彩——人必须在日常的生活中,才能抓住一点永恒。驴鸣先生以五个章节1.8万余字的篇幅,品读和赏析了《张爱玲传奇》一书,公正而又客观地评价了张爱玲传奇的人生经历,应该算是赏析作品中的恢宏巨作。荐与所有读者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7-12 11:06:07
  张爱玲是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一种文学现象,必将还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文学爱好者。欣赏佳作,问候驴鸣先生。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驴鸣        2017-07-12 12:53:48
  谢谢湖北武戈老师大热天静心读编!本文也是有感而写,将一本书梳理并叙议一番,也实属不易啊。好在已完成,交给读者评说吧!再次谢谢武戈老师!恭祝夏安!
回复1 楼        文友:驴鸣        2017-07-12 12:54:09
  谢谢湖北武戈老师大热天静心读编!本文也是有感而写,将一本书梳理并叙议一番,也实属不易啊。好在已完成,交给读者评说吧!再次谢谢武戈老师!恭祝夏安!
2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7-07-12 11:53:03
  好文,欣赏佳作。问夏安。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回复2 楼        文友:驴鸣        2017-07-13 00:31:19
  谢千里追梦老师静读!祝夏安!一切随顺!
3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7-07-12 20:52:14
  欣赏杨老师大作,我也曾这个知道张爱玲作品赏析,和老师的相比,都不好意思了,我自己就是走马观花,看故事情节,敬佩老师的静心读书与思考!
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回复3 楼        文友:驴鸣        2017-07-13 00:36:53
  谈不上大作哈!就是将全书内容按照自己认识、理解和感悟进行梳理,条理一下而已。当然,在理叙中表达点自己的看法和感悟。谢谢你的高评啦!祝旅游顺利快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