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烟雾缭绕春景生,情思独韵诗行暖(赏析)
《春天的烟火,被你点燃》(外一首),这是诗人的一首应证作品,下面我就从诗歌的艺术形式、情感融合、思想表达等几个方面,作一简单点评。
一、画面勾勒与表现形式
诗歌《春天的烟火,被你点燃》(外一首),是现代诗歌。按照诗歌理论对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这首诗歌,是诗人在风恋碧潭社团2016年以“春”为主题的首期大型征文期间所写,为契合征文主题,季节正中要害。春天,是迸发生命的季节,是生长的季节,是孕育希望的季节。春天,更是个多情浪漫的季节。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时候,与谁共谱这曲佳音?三月,正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个时候,自然界的任何一种事物,都会激发起文人墨客的灵感与写作兴趣,诗人更是。因为“诗人是人类和上帝共同挑选出来的一种人,又是人类的忧郁歌手,向茫茫宇宙和未知的主宰倾诉人的苦难、无奈和希冀。”
在这首诗里,诗人把春天丰富的意象,佐以极尽想象与夸张,用唯美的诗歌语言,在诗歌中艺术地呈现了出来,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文字春景图画,浮现在读者脑海里,仿佛一幅恢弘大气的国画悬挂在眼前。诗人浪漫、唯美、寓情于景的诗歌表现形式,凸显了诗人浪漫唯美的诗歌艺术风格,高度表现出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境界。
我们看,单从诗歌题目,“春天的烟火,被你点燃”,就能想象出一幅春意盎然、五彩缤纷的画面。极富想象的画面横亘在脑海,引人入胜,不得不勾起对下文的阅读兴趣。如第一小节:“ 穿透长城三千里以外的诗句悠然/我家乡春天的诗句贴近心窗 /小河细流,堤岸柳芽。”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绝美的画面来,给人一种清澈、怡然的感觉,呈现一种阅读美感来。又如第二首《草长莺飞,桃花绯红》里第三小节:“ 桃花散去,落雨纷飞/我是不是你千年丢失的一朵梅花/你是不是我不愿舍去的前生牵挂/蜂飞蝶舞不肯远去/我在你月朗星稀的时刻/为你低吟/孤灯明月的相思”,在明月高悬,潇潇细雨的夜晚,孤灯点缀,一个人案前端坐,凝眸沉思,某个人,某段情,跳入了诗人脑海、眼前……“我是不是你千年丢失的一朵梅花/你是不是我不愿舍去的前生牵挂”,“ 我在你月朗星稀的时刻/为你低吟”,倾诉一阙相思柔情……读着这一段,你不得不被诗人笔端倾泻的情愫感染,产生一种共鸣,渐渐被诗人带入情感的氛围和心境中。
二、意象拓展与情感融合
意象描写与“借景抒情”,是诗人一贯的写作风格。在风恋老师的所有诗歌作品中,我们都能读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来,进而从中体味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与思想内涵。这两首诗歌,把“春”的描写,与诗歌语言艺术巧妙结合,将情感自然融入,以情达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意横生。诗人更是把现代诗歌自由、灵动、飘逸、唯美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尽完美。比如第一首第二小节:“我穿越三千里的红尘彼岸/红花萌芽,小曲悠然/我是不是在春天的节奏里走失自己/让灵魂暗淡,让描写春天的诗句复燃/我在深夜的孤独中沉醉/却把春天的诗词忘却脑后/给我春天的旋律那一首/忘不掉的妙语琴音。”细细品味,意境飘逸,情愫渐生,别有一番韵味。
现代诗歌,尤为注重意象的营造和情感抒发。可以说风恋老师的诗歌,在这方面是做到了极佳,抓住了现代诗歌的特点:形式自由灵活,内涵开放,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表现了现代诗的“十大主义”思想,即:现实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新浪漫主义、意象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具体主义。
“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是情感的迸发和表现。《春天的烟火,被你点燃》与《草长莺飞,桃花绯红》这两首诗歌,在意象的营造上和情感融合表现,可以说做到了极致。如第一首第一节“ 穿透长城三千里以外的诗句悠然/我家乡春天的诗句贴近心窗/小河细流,堤岸柳芽/是谁?在长城三千里之外/与你的诗词唱和/让春暖花开的旋律/共同谱写一曲醉人的琴音。”前半段是写景,是为情的牵出铺垫,为情的表现营造景的氛围;而后半段紧接着就是植入情感,触景生情:一个设问句承上启下:“是谁?”将笔锋一转,把情感自然融入,让读者读起来,感觉顺理成章,贴切自然,不生硬,不造作,不早不晚,刚刚好。
三、音韵美与情感共融
诗歌沿着意象铺设和情感主线,加上诗人“一唱三和”,对情感反复吟咏,迂回表达,达到层层递进,逐渐加强的艺术效果。请看第一首的末段:“如果你躲进桃花三千尺的桃源/你我在今夜冥冥注定的今世情缘/你我不肯老去,我又怎舍得离开/你在我肌肤划破伤痕的那一刻/我让肌肤的疼痛/点缀三月的桃花/为你,为我/点燃这三月的相思/在琴弦断去的时刻/你我在春花秋月的路口/弹奏一曲夕阳醉黄昏的落寞。”到第二首《草长莺飞,桃花绯红》,情感逐层加深,达到高潮。从每一段的首句:“ 桃花无韵,蝴蝶不飞”,“草长莺飞,桃花绯红”,“桃花散去,落雨纷飞”,“我若不醉,桃花不开”可看出,诗人用迂回婉转、反复吟唱的表达方式,把思想情感抒发出来,就如一首歌,在反复中加强节奏和表达效果,给读者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
在这种“音乐”式的情感韵律表达中,达到情感连贯并高潮迭起。这两首诗歌,说是“外一首”,其实还不如说是“组诗”。因为在意象和情感上,完全前后连贯,一脉贯通,环环相扣。从两首诗歌的题目看,我感觉第一首甚至有“统领”全篇的作用,《春天的烟火,被你点燃》,是总写,是为后一首的情感宣泄铺垫;第二首《草长莺飞,桃花绯红》,是分写,或者续写,在季节上并没有脱节,没有脱离“春天”的前提和背景,所有意象都是春天里的景物。
情感上,第一首在意象之中自然融入情感后,随着诗句延伸,意象铺展,情感在逐渐延续和加深。第二首首段接续情感,渐入佳境,层层迭起,高潮凸显。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音韵铿锵、富有美感。
另外,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对夸张、比喻、借喻、代指、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娴熟,给诗歌语言增加了生动性和唯美感,让诗歌整体语言呈现出飘逸和灵动的艺术美感。如第一句“穿透长城三千里之外的诗句悠然”是典型的代指;夸张:“ 我穿越三千里的红尘彼岸”; 比拟:“ 让灵魂暗淡,让描写春天的诗句复燃”;比喻:“ 给我春天的旋律那一首/忘不掉的妙语琴音”等等,就不一一举例了。从以上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无不看出诗人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学底蕴,以及丰厚的笔力。读诗人的作品,不自觉便会对他产生深深的景仰。
四、情感托起思想内涵
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广阔的土地上,春光明媚,花开耀眼,蜂飞蝶舞,一片春意融融。尤其在诗人的家乡,小河潺潺,河岸柳枝吐出新芽,随风摇曳生姿,此情此景,无不引发诗人的灵感萌动。诗词在草尖上跳动,在柳芽中吐蕊,在这样的诗意美景中,诗人的心情大好,灵感迸发,一朵花是一首诗,一场雨是一段心事,一棵树就有一段故事。河边细柳垂腰,小河荡漾春波,花红柳绿,在这样的氛围中,忍不住对春天的歌咏、对爱情的歌咏、对锦绣山河、对美好生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歌咏。诗人借春天缤纷五彩的意象极尽描写,营造丰富的意象图景氛围,以达到抒发内心涌动的情感,把这种寄情于景的情怀,用诗歌语言和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正所谓诗言志也。
诗人以灵动、形象的诗句入笔,“穿透长城三千里之外的诗句悠然/我家乡春天的诗句贴近心窗 /小河细流,堤岸柳芽。”长城三千里之外是哪里?是诗人的家乡。诗人的家乡在山东聊城,离长城最远的嘉峪关是1800多公里,也就是三千多里。这里既有地理位置的交代,也代指中国的意思。长城,是世界上为中国所独有的历史建筑物,当然可以代指中国。首句以长城为具象入笔,极其精妙。描写家乡景物,也是为情感的植入和延展设下的伏笔。文学素材来源于生活的攫取和提炼,生命的感悟。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生命的“发祥地”,当然会留下许多话题、情感、成长经历中的往事等等,所以家乡是最贴近生活、最易拨动情感心弦的素材起源地,极易引出入诗的话题和故事。入诗素材和物象首选家乡,符合文学创作思路和逻辑,更表现诗人热爱家乡,及至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在情感的表达中,因为爱情,是最容易引发人共鸣的情感,也是许多人想追求和拥有的一种情感。一个人的生命里,亲情只能是唯一,而爱情则可以有无数段,所以便会留下许多“回忆”的过往。爱情,是可以妆点生命的一种独特而美好的情感。在这“春物”生发的季节,更容易让人对爱情产生欲望和渴求,对心爱的人,或者藏于心中的曾经的美好,回味、相思、追慕。
“是谁?在长城三千里之外/与你的诗词唱和/让春暖花开的旋律/共同谱写一曲醉人的琴音。”诗人在这里,当然不一定是具体对某个人的“呼唤”或“相思”,而是一种“虚设”的情感。通过这种虚设的情感,表达内心愉悦美好的心情,和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虔诚。也可以说是对自己痴爱的诗歌这种文学艺术的执着与不放弃。从末句“我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等你/等你三千里花开花败/等你月落风尘中无限尘埃。”一语双关,既可以理解成对一段感情的等待,对心上人的痴恋和等待,也可以理解为对生活信念的执着,对人生梦想地追求。两句话,把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境界推向极致,让诗歌主题得以升华与明朗化。仅这两句话,可以说,诗人把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主题思想的表达、情感的抒发,得以完美收笔,给人一种对生活、对人生深刻感悟与启迪,一种乐观、向上、宽容、豁达、信念坚定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引领着读者的思想与心灵。这样的情感走线与思路拓展,行文布排,无不是绝妙地表达,可谓妙笔之作!
附原作:《春天的烟火,被你点燃》(外一首)
http://www.vsread.com/article-645805.html
/>
2016.12.12.于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