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结婚往事(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结婚往事(散文)


作者:赢洲居士 白丁,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01发表时间:2017-07-13 11:39:20


        
   丁酉正月,三阳开泰,寅泰春雨,鸿禧继来。前日方华,参加婚礼,时代气氛,红火场面,使我浮想联翩。四十年前,我的结婚时态,如昨闪现。
    那是一个一阳复生的冬月,农家小院内迎来了我的新娘。在大操儿的指挥下,简约而麻利地完成了所谓新婚典礼。
   大家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一幕仿佛就在眼前:庭院中、天地堂前、新婚夫妇并肩而立、脚下是一条红色褥子。大操儿高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
   之后,新娘子洞房换妆,再给亲戚或族间长辈行礼,受礼者也有几角钱的红包。祭祖是在婚宴后,由长辈陪同新娘上坟,给祖先们行过大礼,冥冥之中,也算是得到了祖先的认可。
   相比现代婚礼就简单多了。没有花篮锦簇、气冲斗拱、铜鼓洋号、高音喇叭、灯光银屏等,更没有专业司仪、婚庆公司、典礼大厅等,这或许就是时代的差异吧。
   那个时代,讲究一点的,在婚礼上由媒妁讲两句,或族间长辈讲两句就算是比较隆重的了。夫妻间没有恋爱心得和体会,更没有信誓旦旦的海誓山盟。婚礼上,既没有司仪那慷慨激扬的典礼辞,也没有证婚人娓娓动听地证婚辞。因为绝大多数夫妻,都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前提下而结合的,既没有古书上所讲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没有现实的“拥抱接吻、共浴爱河”,似乎就是完成一件使命、一件承载和繁衍历史的使命。      
   有人要问:没有自由恋爱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多被世俗视为大逆不道、伤风败俗!有的还被家长逼迫地四处逃逸,有的被族人痛打......真正结为自由伉俪且被世俗所承认的可谓凤毛麟角。有所谓坚贞不渝的,也只好私奔或缓期得到家人的认可,不然“棒打鸳鸯”一词就不复存在了。
   那时结婚前也“择吉”,即看好日,由善通阴阳八卦的老先生,按照所谓“老黄历”或是诸葛亮的“马前课”选一日子,定一时辰,写一喜帖送给女方。喜帖上书:兹定于x年x月x时迎娶,轿口x方,忌xxx属相等字样。时辰一般都选在“寅卯”,不同于现代的“辰巳”之间。因此娶亲那天,有的人家为了赶早,迎亲车队到达新娘子家也仅过子时,难免要“叩打柴门”,使人感到夜深人静的惊怵,然“匪寇婚媾”(易·屯)。有的是辗转亲戚家等待,等待女方家开门。当东方欲晓,就基本结束了整个迎娶过程。
    赶早娶亲,似乎是一种习俗,沉浸着美好的企盼。特别是同村有两家以上娶亲的,在时间的争早儿上各不相让,有的还别出心裁,故意给别家制造麻烦或设置障碍,以延缓别家的娶亲时间,为自己家争个好彩头,回想起来真是令人忍俊不禁啊。
   迎亲车队,绝没有现代轿车的迤逦壮观,就连使用拖拉机的也闻所未闻。村里条件好一些的,胶皮轱辘大车算是顶级的!四乘之车算是超级的!使用驴骡牛车者不为少见。有的村及生产队,由于没有副业,连胶皮轱辘的大车都置办不起,仅有的数辆车,还是纯木制的,可谓“柴辐木轱、木辕柴帮”。此车经过,阡陌通途之间赫然留下两条深深的车道沟儿,还有那宛如元宝壳的脚蹄窝。
   有人要问那是什么路?彻头彻尾的土路啊!那个时候柏油路属于稀有的国道,农村就连砖路都修不起啊!没有花轿么?古时候留下来的花轿本是传统的遗产,但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早已灰飞烟灭,人们也只得以柴车代轿子,当时的“蒲笼车”就算是非常入流了。          
   “催妆”那天,即结婚头一天,各生产队的车把式们就已经忙碌起来,要扎车棚的,即用竹板长条儿在车厢上面扎结成拱状,至少要三拱成排,之后在上边蒙上炕席,两端缀上布帘,或是后端也围上炕席,此所谓“蒲笼车”,也算是高档迎亲车了。我结婚就是用的这种车,四辆“蒲笼车”首尾相接,浩浩荡荡,感觉蛮威风的嘛。
   有诗为证:马拉胶轮娶亲忙,牛驾柴车送嫁妆,星去晨归蹄窝浅,炕上迎来灰姑娘。
   再说那个时代,订婚(一般叫做换书)也是非常简约的。记得我订婚时,在父母的努力下,算是凑齐了规格较高的聘礼:四块布——花哔叽、花达尼、青斜纹、黑条绒,两个小手绢儿,两双线袜子,四十元钱。当时还产生了一定的轰动效应,在乡亲们的眼里,我们家是既富有又大方。不过那时候最时髦的是把红宝书(毛选四卷)作为聘礼送给女方,当时还是一本难求的。
   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儿子订婚,勉强拿得出聘礼,而结婚时却拿不出迎娶礼金,或多或少还是要举债的。记得我那时主动跟媒人请缨去送礼金,厚着脸皮,舌簧巧辩地少送了二十元。当时心里只想着为父母排忧解难(侥幸的是对方没有数字要求),根本没有顾忌媳妇的感受。二十元钱,当下根本不值得一提,在某些人眼里不屑一顾,可那个时候是大有用场的,差不多可买二十斤白酒,婚宴用酒的困难就基本解决了。
   记得结婚前,托人在沧州购买了一桶散装白酒,1.08元一斤,整个婚宴下来还绰绰有余。结婚时吃馒头、大锅菜。馒头是自己家蒸的,用玉米面“搅肥”,即“发面”,再配上一定比例的白面,蒸出一锅又一锅“笑容满面”的大馒头,即所谓“开花馒头”。大锅菜就是大白菜掺点豆腐或干粉。唉,还别说当时真算不错的!结婚吃馒头大锅菜,上讲究。比较困难一点的,吃干饭也不算稀奇。
   现在想来,还真有些愧对老伴儿。生活的无奈,也只能权作历史,闲暇之时或茶余饭罢聊作一种谈资。老伴儿是能够谅解的,新生代们恐怕会是一笑泯之。
   这正是:囊中羞涩舌如簧,二十元钱赚新娘,馒头薄酒大锅菜,了却父母事一桩。
   如今年轻一辈,赶上了幸福好时代,再也不用为结婚礼金而纠结了。父母大都是倾囊相助,动辄数十万,囊中富有的还要为儿女置新房、购新车、宾馆筵宴、隆重典礼等。
   真可谓:往事四十年,沧海又桑田;异代同婚媾,天壤相距宽。

共 22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篇叙事散文,文中作者回顾了结婚时的故事,读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散文的本质就是真实性。作者用真实身份、真实经历、真实情感以及相关事件的真实性,给读者讲述四十年前的冬日自己结婚典礼的前后经历。简单的仪式、简朴的饭菜、简洁的程序,跟现在的条件没法相提并论。提亲定亲、择良辰吉日、赶早接亲,细节描述,生动详细具体。围绕中心,作者指出,如今想来,生活的无奈,也只能权作历史,闲暇之时或茶余饭罢聊作一种谈资罢了。笔调从容,娓娓道来,现场感强,真实朴素,真情实感,推荐共赏。【编辑:西鋂铃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西鋂铃铂        2017-07-13 11:40:48
  问候作者.谢谢支持.
江山文学,天下文人的精神家园。
2 楼        文友:西鋂铃铂        2017-07-13 11:41:21
  感谢赐稿.远握.
江山文学,天下文人的精神家园。
3 楼        文友:西鋂铃铂        2017-07-13 11:41:52
  生动具体,很详细,读来令人感叹.
江山文学,天下文人的精神家园。
4 楼        文友:赢洲居士        2017-07-27 21:25:12
  感谢编辑老师倾情推介,辛苦了!
5 楼        文友:赢洲居士        2017-07-27 21:28:25
  谢谢编辑老师的鼓励!合作愉快!真诚握手!祝工作顺利!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