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我的爷爷奶奶闯关东之后的故事

精品 我的爷爷奶奶闯关东之后的故事 ——安东人家


作者:温暖季节 白丁,1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68发表时间:2017-07-14 17:25:50

故事从我三十五岁那一年说起,那一年在我去异地工作的火车上,拆开了一封信件,信封上写着,爸爸给儿子的信。
   拆开信的时候,内心似乎有一种隐隐的说不出来的感觉,总觉得会发生什么,但又说不出来。最终还是从信封中取出三页的信纸,一行行熟悉的字迹映入眼眸。
   这封信带给我的是一份遗憾和一份感动,遗憾的是,父亲讲述我不是他们的亲生儿子,是被抱养来的,爸爸也没有说究竟我的亲生父母是谁,可能他们也不知道吧,这是我至今落下的遗憾。后来我也没有再仔细追问,既然不说肯定有不说的无奈,我也就没有再提起。
   三十多年来一直在爸爸妈妈的静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我,没有忧虑跟烦恼,也享受到了70后的那个时代的快乐。爸爸妈妈能用他们无私的爱把我抚养成人真的伟大至极。
   在接下来的信中父亲说,不仅仅你是抱养来的,就连你的现在的爷爷奶奶也不是最直系的,他们应该是我现在爸爸妈妈的伯父。早年,爷爷奶奶跟他们的兄弟也就是我现在爸爸妈妈的父亲我的直系爷爷奶奶,一起带着他们兄弟的一大家子,有我爸爸妈妈,叔叔姑姑,其中姑姑也是爷爷奶奶在那个年月一路步行乞讨闯关东路上捡到的,他们没有弃之不理,而是当做生命的一部分留了下来跟大家一起成长生存,想一想那个年月的人真的伟大,条件艰苦依然能够养活一大家子。后来据爸爸讲,在我直系爷爷五十岁左右病故之前,他把他所有的儿女都托付给了他的兄弟,也就是我现在的爷爷奶奶,是他的兄弟跟弟媳妇后来把这一大家子的人照顾抚养成人,而他们自己这一辈子都没有过自己的亲生儿女,就是为了他们的兄弟,他们认为这是责任也是对兄弟的交代。从这一点看,山东人是多么的朴实啊!
   随着后来我的到来以及叔叔家的小堂弟后来的到来,爷爷奶奶就开始把我们当做自己的亲生骨肉一样来抚养哺育,那个时候爸爸妈妈两地工作都很忙没时间照顾我,就一直是爷爷奶奶还有叔叔跟姑姑们当起了父母的角色,所以至今我的对他们的那种感情也是很复杂难以言表的。在动乱的年月,那个时期,爷爷没有正式工作,也是在一家纸盒厂打工,印象深刻的是,为了生存,爷爷总是从厂子里拿一些半成品回来,给奶奶糊纸盒,一干就是一整晚,第二天再去交工。有时候我也跟着参与一起弄。
   再后来爷爷有了第二份工作就是在山沟里的奶牛场工作,稍微环境好一些,爷爷最后一份工作是在沙河镇火车站当邮件发送员,每天爷爷也是骑自行车很远往返不辞辛苦的劳碌着。
   爷爷这一生都是寡言少语,爷爷经常会带着我跟堂弟到江边陪伴我们玩耍,爷爷喜欢听京戏,还经常带着我去戏院,记得印象最深的是跟爷爷一起看《凤还朝》,爷爷还边看边给我讲解故事情节。
   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爷爷会经常带着我跟堂弟去浴池,那个时期的浴池很讲究,一般人都会早早的去,因为那个时候的水质是最干净的,而且还非常的烫,人要想下去都不敢乱动,直到可以适应温度了,才开始动一动,看一个个最后出来都是浑身红红的,然后再到大厅里面的长椅子上躺一会,喝一碗酸梅汤,真的是一个舒坦,浴池里会有叫卖的,搓澡的,喊号牌的,还有那种雾气蒙蒙的氛围,真的是一种享受。每一次爷爷给我搓澡都会把我搓得很疼,毕竟是大人哈哈。话说回来,总感觉那个年月,老百姓比如今的老百姓要幸福,因为他们得到了很多的平等的享受和尊重!
   奶奶呢,她每天就是照顾爷爷,给他做好饭菜等候。这也就是奶奶这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奶奶也没有啥文化,就是心好心地善良,那个时候住的地方是一个大院,六户人家,奶奶对大家如同自己家人一样。后来奶奶被辖区学校聘为少先队辅导员,经常去学校给孩子们讲故事,后来革委会,就是革命委员会,看奶奶表现好,就破格吸收为革委会主任,奶奶姓毕,都叫她毕主任。后来奶奶又做过幼儿园的园长,上下班都带着我,再后来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奶奶又被分配带领那个时期的待业青年一起办早点,卖油条豆浆,我也每天跟着他们起早叫卖。
   这样经历了几年我也渐渐的长大了。一切一切历历在目的伴随着我一步步走来,留下的更多的就是感动。奶奶的家离路边就十米远,离鸭绿江畔也就不到三百米。这么短的距离,奶奶这一辈子都很少到路边去闲溜达,甚至到江边漫步。她一辈子做的就是,上下班之余,给爷爷做好饭菜,早晨起早给爷爷准备好豆浆油条,爷爷吃了后独自去江边遛弯,晚上奶奶也是做好了饭菜等候着爷爷下班或者休息的时候从江边归来。
   他们之间话语很少,一直就是这么默默的彼此关爱着,从来没有听到过他们有吵嘴的时候,有时候虽然爷爷偶尔有小脾气,但是奶奶也会开心的去做事,奶奶是个很开朗又要强的人,记得奶奶后来六十岁左右吧,身上起了好多的包,经过检查是粉瘤,也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后来奶奶得了类风湿,这个病也是由于卖豆浆油条那个年月累出来的。
   奶奶风湿最难受的时候就是一到了后半夜,就腿抽筋,甚至有时候奶奶独自一个人在墙角捂着嘴在那哭泣,生怕声音被爷爷听到。那个时候家家户户睡的是东北的土炕,奶奶最难受的时候把腿放在炕头最热的地方烙一下就会缓解,那个年月也没有条件治病,爷爷奶奶这一代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忍受过来的。既要自己忍受这些病痛的折磨还要拉家带口的抚养大家成人,在他们这一代人口中,至少我记事起,就没有听到过一丝的怨言。他们反而把这种付出看作是一种幸福。
   奶奶爷爷在邻居中的印象就是很好很好的老好人,不管是这个大院的邻居们得到了奶奶爷爷的帮助,就连居住的那一条街上也有好多的人家也得到了奶奶的帮助,奶奶在他们上班之余都会替他们照顾孩子,以及院子里面几家的安全。他们就是在自己本来艰苦的生活状态下去这样做的,以至于大院子中的,那些后来渐渐长大的孩子们对我这个小生命的到来也给与了很多的关爱和帮助,他们休息之余就带着我如同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去公园去江边玩耍。跟如今的孩子们相比,总觉得,我的童年还算是相对快乐的。
   奶奶八十岁之前没有啥信仰,就是尽己本分的做事情帮助别人,那个时候居住的地方,是丹东市元宝区前聚宝街14组16号,现在都拆迁了,替换的是一处处的高楼了。当时的那一条街从路口到江边街的左右大概有两百多户人家,奶奶是居委会主任,照顾自己家里生活之余,还要负担这一片的各家各户的思想安抚工作。比如谁家有小夫妻吵架啦这些家庭琐事,奶奶都要亲自登门去劝说,她的诚心与耐心,也打动了那些夫妻,好多都是在奶奶细致的做思想工作后,最终和好了。我想也这就是中国式的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吧。我想不管是什么手段或者是否按照西方心理咨询程序规范与否,能解决完问题这就是目的。奶奶也没啥文化,就是用她的真诚去感化感动着当时那个年代身边的人。
   记得,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爷爷奶奶家里,尤其是初一那一天,家里回来好多好多的亲友以及曾经被他们帮助过的邻居们,那个年代过年有一个规矩就是,初一,必须要让子女代替父母去挨家挨户的拜年表达他们这一家的诚意跟心愿以表祝福,这也是年的好处,他可以以此来提醒教育大家要团结,这个传统是无形的自然形成的行为规范,而不是教育手段来设定的。那个时期的人们都很自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符合自然规律的道德尺度。他们就是这样相互影响教育着自己的儿女。
   在我记事的时候,印象深刻的是,爷爷奶奶收入微薄的情形下,还能够把我跟爷爷以及叔叔姑姑照顾好,真的不可思议。那个时候我们住的地方街口有一个公家的菜店,每到傍晚菜店下班的时候,奶奶就会跟爷爷去那边拾捡一些残碎的青菜叶子邦子,还有一些别人买鱼虾挑拣的时候弄掉地上的鱼虾,鱼虾到了晚上的时候会有一点点的腐臭的味道,奶奶爷爷就捡回来,洗干净,给我跟爷爷做着吃。奶奶这一辈子待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厨房,厨房的灯光很暗,奶奶就是一辈子守着这个厨房这个家,为了他的心中的那份幸福忙碌着。奶奶做的饭菜很好吃,作料就是精盐甚至味精都很少用,但是确实有一股特别的味道,至今没有人能做的出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奶奶做的土豆丝,非常好吃。我想奶奶做的东西应该是用心倾注了感情进去的缘故吧。
   奶奶一辈子都是很要强、自立、自觉的人。记得奶奶平时总是早晨起来给爷爷饭菜做好把我喂饱之后,白天爷爷上班去了,她就打一盆洗脸水,坐在炕上,梳洗自己的头发,奶奶梳洗得很认真,黑黑的头发用并卡子卡好很立整。奶奶穿的也很简单就是蓝布裤子跟一件白色衬衫,收拾好之后,闲暇时间就是在院子里巡视巡视看看哪一家的窗户没有关好啦,晾晒的衣物有没有掉到地上啦等等。再有就是在院子中一小块地上种种花草啦。说到奶奶的自立自强,是在爷爷去世之后,奶奶仍然一个人生活,自己照顾自己,不拖累儿女,虽然大家都争着要接到自己家中给予照顾,但是奶奶去过之后,觉得不习惯,还是执意要坚持自己住,自己照顾自己。后来直到奶奶家拆迁,奶奶才被我爸妈接来凤城住,来了后起先也是跟我们住在一起,后来奶奶感到很不快乐,问,为何,奶奶说,还是习惯一个人住自由自在自己照顾自己的日子。现在想来,人的形成已久的自然规律是不能打破的,一旦打破了,人的生存状态一定会发生转变,生理跟心理都会受到影响的。后来还是尊重了奶奶的意见,给奶奶在周边租了一处类似于他拆迁之前的那种状态的房子。爸爸妈妈还有亲友会时常的去奶奶那看望。
   在奶奶八十岁之后奶奶结识了基督教徒,就有了宗教的信仰了。也说来奇怪,不管是奶奶走到哪里身边总会有一些压根就不认识的人去给予帮助送去食物,这可能就是因果吧,早年自己的付出所感召的善的果报。后来我外出工作的时候总会临走去看看奶奶,奶奶就对我说,孙儿啊!奶奶求耶稣保佑你平安啊。我说,奶奶,我也会求菩萨保佑你的。奶奶问,菩萨是谁,跟耶稣什么关系?这一时之间让我还真难回答,哈哈,我就把奶奶当做小孩子一样。我说,耶稣跟菩萨他们是很好的兄妹,他们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就是为大家无私的去服务去保佑大家,他们各自负责不同地区的人们的平安保障工作,奶奶听了,笑了。
   记得,奶奶自己珍藏的最珍贵的物品就是一条红领巾,是绸的那种,夹在毛泽东选集中。奶奶经常拿出来看,也经常给我讲关于红领巾的故事。她说,这是她参加少先队辅导员期间,在一次学校为新入队的少先队员举行入队典礼的时候,孩子们亲手给她戴上的,她感到十分的自豪和幸福。
   奶奶一辈子付出最多的就是对我跟爷爷,再有就是那一条街上好多邻居家孩子的照顾。虽然她不是专业的如同今天的幼师,但是就是因为她的这种执着无私善良耐心的品质才得到了邻居们的尊敬,因此,居委会成立幼儿园的时候,奶奶被聘为园长,因为领导看奶奶在那一带,她的品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那个年月实行的是老帮青,也就是,要有长者拉起带领青年们奋斗做事情,这样不管是从思想上还是言行上,都有长者们用他们自身的言行来起到约束影响教化的作用,这个现象在现代社会是缺失了的。
   说来有好多事情发生在奶奶身上就是奇迹。爷爷奶奶尤其是奶奶总是把那些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不干净的食物做来给我们吃,我们竟然也没生病,尤其是肠胃疾病。奶奶自己也是尽量把最好的一部分给我跟爷爷还有我的堂弟吃,而她自己吃的是最不好的部分。奶奶后来眼神不好的时候,甚至于锅台上的煤渣以及落在食品上的一些看不见的灰尘都偶尔会吃到肚子里,有时候也有一些稍微发霉的啦,带点酸味的啦,这些食物,奶奶都不舍得扔掉都会吃掉。奇怪的是,奶奶竟然还是身体健朗,除了关节病之外,其余呢没啥症状发生过。
   时代在前行,生活在发展,快速节奏下的今天,步调停滞下来的时候,总会想起往事,一幕幕仿佛近在眼前……

共 46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封信让作者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以及父亲和爷爷、奶奶的关系,从而引出老一辈人闯关东之后的生活。作者描写了爷爷奶奶的性格特点,一个寡言少语,却经常带着作者和堂弟玩耍、听京戏,给他们讲故事;一个心地善良,对待任何人都心怀善意、耐心和爱心,不仅伺候好家人,也照顾好左邻右舍,受到广泛认可和爱戴。爷爷和奶奶一辈子没有亲生儿女,却为了给兄弟一个交代,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养活兄弟托付的一大家子;爷爷奶奶彼此关爱,从来没有吵过架,还是邻居眼里的老好人,更给作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作者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爷爷奶奶的敬爱和思念之情。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推荐赏读!【编辑:执手今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7151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执手今生        2017-07-14 17:26:35
  欢迎作者入驻江山,祝写作愉快!佳作连连!
2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7-15 16:30:05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7-15 18:07:11
  恭喜获精,继续精彩不断。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4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7-07-15 22:13:45
  欣赏佳作,学习了,祝贺作品摘精!问夏安。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