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夏日风情”征文】守望白鹿原(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夏日风情”征文】守望白鹿原(散文)


作者:泾渭秦风 布衣,28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75发表时间:2017-07-16 23:47:29
摘要:因为很多人有股子不愿意“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的精神,才有了白鹿原上一直延续着的故事。

前一段时间,我家的电视机忙活了一个多月,是因为饱经沧桑的《白鹿原》。看完电视剧《白鹿原》,决定去拍电视的地方看看,温习一下关于白鹿原的故事。
   去的那天是周末,人山人海,估计跟电视剧的播出有关。影视城建在环山公路北边,路南就是秦岭脚下,又比公路高了许多,和南边的小山把公路夹在了峡谷底,停车便成了问题。幸好当地有朋友,按他电话里的指引,停在了私人的停车场,又受停车场主人的指引,爬一个小山坡就能到影视城里教堂的屁股后边。
   这个小山坡的羊肠小道在树木间拐来拐去,这个山坡和沟里的路太像了。家乡地处沟壑纵横的渭北旱塬,周末去沟里玩是必修课。
   上高中时,最惬意的事情便是周末拿一本小说去沟里的小溪边一边吸取清新的空气,一边徜徉在精彩的故事情节中。那时最流行的小说是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和琼瑶的言情。突然有一天,一部《白鹿原》在武侠和言情的夹缝中悄悄地在校园里流行开来。书是借来的,时值期末,我非常自私地在暑假带回了家准备再读,不料节外生枝,家里有一朋友借去读,一下子如同刘备借了荆州,无影无踪了。现在想来,一本书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接力。小说《白鹿原》当时的流行程度,不亚于热播剧。那时的老师却偏偏泼冷水,不让学生读,不知哪位“有学问”的老师把《白鹿原》列入了禁书的范畴。那时喜欢《白鹿原》的原因是是觉得人物都很真,白嘉轩黑娃们给我带来了一丝真实的清凉。
   思绪回到了这条树荫间的羊肠小道上,上到了坡顶,便是影视城内教堂所在,嘈杂和火热便扑面而来,教堂里没有一点庄重的感觉,热闹得像多年前农村的仔猪市场,季节随即从初春蹦进了仲夏。
   穿过教堂,便能看到有些古代的一些建筑,有染坊,有酒家,有药铺,有院落,都是拍戏用的。进了一家府邸,拍照的游客填满了角落。再往前走,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却有一个地方门前冷落车马稀,连个拍照的人都没有,到跟前抬眼一看招牌,原来是妓院!我突然有个奇怪的想法,让妻子给我在此拍个照片,妻子白了我一眼,说“讨厌!”很不情愿地给我拍了两张,竟然恶作剧地发到朋友圈了,配上文字“陪老公逛妓院”,引来一片称赞“胸怀开阔,大人大量”的评论。我在妓院门口更是给妻子高谈阔论,“妓女也是受苦的人,大多数妓女都是被生活所迫的,更可怕的封建礼教,害的不是寥寥几个风尘女子那么简单,不知迫害了多少良家妇女?”妻子白了我一眼说:“你是不是想田小娥了?”
   不是想田小娥了,是想到田小娥了。很多网友都说王全安电影版的《白鹿原》叫《田小娥传》才合适,很多年前听说《白鹿原》要被搬上银幕的时候,我也在想,电影的篇幅能截取的片段太少了,电影会通过哪些断面来表达,为此,在手机上下载了电子书,再读了一遍小说。电影公映后,网上一片嘘声,我认为,田小娥和黑娃冲破封建礼教,冲破人性的压抑,他们的爱得很真。丰满的人物,凄美的爱情故事,少了神奇的朱先生,少了白灵,少了很多人物,又有何妨?
   突然想看看电视剧里黑娃和田小娥的土窑洞,没找到,据当地人说在千里之外,我却知道电影版的那座土窑洞在我的家乡。
   没找到窑洞,心有些凉,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守来了团圆,田小娥却守来了死亡,同样是守寒窑,差别咋就这么大呀,不觉打了个冷颤,忘却了这是火热的夏天。
   走着走着,来到了白鹿村。这白鹿村布置得挺现代的,一个广场,向四周辐射,很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电视剧就是以这里为中心拍摄的。人流把这里烘托得热闹异常,不亚于庙会的感觉,缺少了一种沧桑感。话剧、秦腔、电影、舞剧都要受到限制,电视剧不必考虑这个问题,可以信马由缰地拍,完整地展现这里发生的一切。熟悉的门楼、戏台、祠堂、民房,热闹藏不住命运的多舛,电影和小说一样,“千呼万唤始出来”,电视剧真正成了“犹抱琵琶半遮面”。不管是什么原因,经历了停播风波,便只能认为是难产了。好在没有夭折,破石而出可能比破土而出更显得生命力的顽强。
   二十多年来,一部小说守住了白鹿原,陈老先生那双深邃的眼睛,在天堂会一直望着白鹿原故事的继续……

共 16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幽默风趣的游记散文。《白鹿原》是一部20世纪初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这是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特殊的时代背景,浓厚的关中风情,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古老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朱先生对传统道德的坚守,白嘉轩勤劳与自私,鹿子霖望子成龙,黑娃与田小娥的爱情,演绎了两个家庭不同子孙,曲折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归宿。大革命洪流不息,日寇入侵危机四伏,三年内战社会动荡,白鹿原风云变幻,古老的土地在阵痛中颤栗,但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必定在洗礼中承传,变革要对旧体制和生产方式重新改写,新中国将迎来明媚的阳光 。作者想起高中时,读这本书的趣事,这本书曾被作为禁书。特别是看了电视剧之后,更激起了作者去亲眼看看的冲动。来到白鹿原,古老的建筑,酒家,有药铺,有院落,都是拍戏用的。在妓院门口照张相,被妻子玩笑说“陪老公逛妓院”白鹿愿,广场也是打谷场,很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电视剧就是以这里为中心拍摄的。文章移步换景,详略分明。历史与现实相交织,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7-07-16 23:50:39
  感谢老师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1 楼        文友:泾渭秦风        2017-07-17 00:03:55
  感谢你精彩的按语,能够看出,守望《白鹿原》的人不在少数。从小说到电影到电视剧,命运可谓多舛,这不正是生活。深夜编辑,辛苦了,谢谢阿巧!
2 楼        文友:阿巧        2017-07-16 23:52:20
  全文语言风趣,移步换景,详略分明。历史与现实相交织,耐读耐品。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3 楼        文友:阿巧        2017-07-16 23:53:01
  问候老师!祝愿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