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读《何典》(赏析)
起先并不知道有这么一本书,只是由于对毛泽东十分敬佩,在其它佐证面前发现原来润芝先生是很喜欢读《何典》的。故顺便查了查,下载到手机里,无聊时便读了起来。
《何典》,作者张南庄,生平不详,相传“南庄”并非其真实姓名。据光绪刊本“海上餐霞客”跋,为乾、嘉时上海“高才不遇”的“十布衣”之冠首。他的书法学习欧阳询,诗词则仿效范成大、陆游,“岁入千金,尽以购善本,藏书甲于时。著作等身;而身后不名一钱,无力付手民”。所作文稿在咸丰初毁于兵火,流传于后世的惟有这一部。
我竟然不晓得该书究竟有什么值得阅读的,难不成鬼话亦是研究对象?非常之人的心思真是难猜。也许是自己错了,因上一句影射的人着实不少,况且尽是先驱似的人物:鲁迅、毛泽东、刘半农、吴稚晖。在当时的背景下,哪个不是一方大豪,响当当的名号,却被我这后世小辈数落了,真是不该。不过,相信他们几位都不会对我心存芥蒂的,毕竟读书完全属于个人的喜恶。喜欢的,大大方方,开诚布公;不喜欢的也一样,乐乐呵呵地道出来。
旁的不说,只谈《何典》,这部原名为《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以吴方言书写的章回体小说自有它受青睐的缘故,几位大师的眼光不能那么差,平白无故爱不释手。
以诙谐幽默的手法讲述着一群鬼人鬼事,内中包含大量讽刺、讥诮,虽然仍不免未能摆脱旧习般的流程,尚未褪尽文言文情节,但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八股文气,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另外,“缠夹二先生”在每回终了的评语亦是精彩纷呈,见解中透出新异,使读者捧腹之余窥得精辟。传“缠夹二先生”为陈得仁,清代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别的就不知道了。
口无遮拦将鬼怪世界中的百态炎凉信手拈来,卓显出其人不平凡,无愧“十布衣”之冠首。
我记得“鲁圣人”有一句评价这部书的话,“谈鬼物正像人间,用新典一如古典”。既是肯定了该作品含沙射影,敢于正视并抨击世俗的种种不满情绪,还有就是符合作为“圣人”极力推翻古代教条枷锁的利器。
我之所以会去读它,除了几位大师的教诲与推荐,更重要的是看到张南庄的小说惟有此书硕果仅存,较为容易作读后感。不似巴尔扎克的,一年都过去了,《人间喜剧》都读过了,但全集尚且缺少六册。至于大仲马的,就更是想都不敢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