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教养,应该有更多站出来的人
前阵子,微信公众号“嘉兴小新”独家报道了外籍专家在高铁上劝阻提醒吵闹孩子家长,却被对方掌掴导致受伤的新闻,连日来引发了全国媒体和网民的关注。
不少人的呼声是“作为家长,在孩子面前一言不合就掌掴一个陌生人,对于自己家的孩子,平时是怎样的家庭教育?”不否认,孩子本有好动、好玩的天性,而孩子的家长却也是一上高铁就大声喧哗,并且对于刘先生的提醒置之不理,甚至大打出手。
家长,首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很多人都会嫌弃熊孩子一大批,家长都没办法管理。其实,这些熊孩子的背后,家长才是真正的“熊”。素质的培养不像吃饭、睡觉、洗澡这些生活习性,是不能够浑然天成的,需要有家长和社会的传输、教导。父母是这世上唯一不用持证就可以上岗的职位,而责任却极其重大。甚至有一些西方国家为此还开展了家庭课堂,对父母进行教育。
曾经邻居家有一位特别文静的小男孩,也正是因为性格过于文静,在学校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强势孩子的恶作剧。无意间,孩子的爸爸在接孩子放学的时候碰到了孩子被捉弄的场景,出于护犊之情,即刻上前阻止并批评了那些调皮的孩子。回家之后,这位爸爸对孩子说了一番话,逐渐改变了这个孩子。爸爸说:“你就那么懦弱到被人捉弄吗?被人欺负了就该打回去,爸爸鼓励你。你要变得强大,这样才是最重要的。”甚至以奖励打架、批判妥协的方式,慢慢引导孩子成为了班里的“老大”。而后,却因一次与外校学生的打架斗殴,进了少年监狱。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无论你天生是什么样的人,还是要懂得最起码做人的道理。一个有教养的人,才能自带光环,处事才有分寸。
另外,在高铁车厢这个大环境下。试想一下,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够像刘先生一样能够站出来好好劝说,是否会让大声喧哗的家长感受到自己错误行为?
中国人很多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理,怕给自己惹麻烦。但我们中华民族也有见义勇为的优良传统,在高铁中如此高声喧哗影响到周围人和自己的行为,竟然只有一个外籍的刘先生站出来说话。可见现在多少人已经离经叛道了,反正事不关己,塞上耳机照样可以睡大觉。而刘先生做了站出来的第一人,却遭到掌掴,这是让人何等痛心。
我想,如果车厢内有几位“刘先生”出来劝说保持安静的话,我个人认为,首先会给这对家长起到震慑作用,不敢进行类似掌掴这样的恶劣行为。毕竟人多势众,即使再强悍的莽夫,面对众人时也会心生怯意。比如小偷面对众人围堵之时,显然失去了飞扬跋扈的气焰。
其次,或许这对家长还是会碍于自己的脸面问题而自圆其说甚至是在现场无理取闹,但内心深处还是会意识到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错误性。这还是需要有一个氛围,只有众人站出来一起营造安静的环境,才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周围人。比如,第一次去到咖啡厅,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安静地喝咖啡、翻阅杂志。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地被环境影响,即使不小心地一次大声讲话,听见自己的回声,也会让自己感觉到尴尬与害羞。
我相信,当今中国大多数人的本质都是善良的,但正由于不想多管闲事的驱使,导致大家都选择了做“沉默的过客”,以致在发生这件事件时并没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制止喧哗的行为。学着从孩子开始,在注重培养素质的同时,更多地站起来吧!因为这并不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