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阿拉新之行(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阿拉新之行(散文)


作者:淡文竹雅 秀才,1110.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2发表时间:2017-07-22 13:18:47


   正值谷雨,天有点阴,还下了零零星星的小雨,真是应节气啊。
   我们一行五人,驱车去我们下乡插队的村子——阿拉新。
   这次回来,是为了县政协征集文史资料,专题就是知青篇。我们准备把阿拉新这段经历写出来,记录当时的风土人情和我们这代人的特殊经历。因为当时我们都十八九岁,对好多东西并不是很了解,借这个机会,回乡与老乡们唠一唠当年的事情。
   快三年没来这里了,仅仅不到三年时间,村里发生了好大的变化。2008年7月,我们来这里举行下乡插队四十周年的庆典,聚集了50多位老知青,受到村委会热情接待,那份情感还在激励着我们。今天,我们又回到这魂牵梦萦的热土,心情特别的高兴。
   来到村里,我们聚会的地方原来是所小学校址,现在竟然找不到了,却看见了一栋二层商服楼,和六层的住宅楼,打听一下,才找到新建的村委会,是一栋二层小楼。来到村委会,只见年轻的村支部书记小陈和村委会主任会计以及几位老乡们早已在村综合活动室等着我们呢。桌子上摆了好几盘水果和砌好茶水。大家一见面,热情的握手,问候,好不亲近啊!没有一点儿的陌生,没有一点儿的客气,好像多年的亲戚一样亲近。不需任何的开场白,没有多余的寒暄,话题一下子就拉到了四十多年前。犹如穿越时空,来到了1968年至1971年的时空当中,我们的思绪也回到了十八九的岁月里,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
   阿拉新,是蒙语,原来叫阿拉嘎新,在1731年建屯,当时有蒙古族人居住,因那里有捕鱼住的网房子,因此得名,意思是打渔晒网的地方。后来汉人居住,就叫做阿拉新了。村子离嫩江不远,依一个岗子而建,洪水泛滥时,江水会进到村子里低洼的地方,洪水退去,村边会有一池水泡,人们常去那里洗衣服。1969年,我们就亲眼目睹了大洪水泛滥的情景。
   当年,村里有五百多户人家,住的都是大草房,屋里是圈炕,即三面都是炕,有西窗户。民俗和方言和县城以及江南(嫩江)的农村也不一样。阿拉新的民风很好,乡亲们非常热情,对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小青年关爱有加,下雨天青年点漏雨,我们就到老乡家里吃住,平时,队上的乡亲请我们到家里吃当地最讲究的饭菜,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一边聊着,一边拍照。把新建的楼房,街景都拍了下来。小陈支书说,还保留一处有百年历史的大草房,便带我们去拍照。走进草房,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当年,我们插队时,乡亲们住的就是这种房子,土夯的墙,草苫的房顶,屋子里特别暖和,特别的是烟囱,单独垒的,底部和房子连接着,比房子还高。那时不吊顶,梁坨和檩子都擦得油亮,灶台也用当地的白土刷得白白的,没有被烟火燎过的痕迹,这是当地最具特色的习俗。
   如今,阿拉新村有1400户,4100多人口。水田面积占了百分之七十,家家生活都很富裕,消费水平很高。村里有十多家饭店,两处歌厅,棋牌活动室五处,还有洗浴中心。公共设施也很齐全,600多平米的教学楼,有36户住上了楼房,新修水泥路面1500米,安装路灯30盏,正准备建一处6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
   看到这些变化,我们由衷的高兴。因为,我们曾经在这里挥洒过汗水,我们最美丽的青春在这里得到锻炼和洗礼。虽然,岁月走过了40多年,然而,我们的情思依然眷恋着这片土地。我们感恩这片热土,是这方水土给我们的生命增添了色彩,给予我们一个偌大的空间放飞理想;我们感恩这里的乡亲们,是这浓浓的乡情教育了我们,给我们的成长增添了凝重和坚强。有了这段历史的积淀,我们一路走来,脚步更加坚实,心胸更加宽阔,承受能力更加坚韧。用我们自己的话说:我们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一代人。时代造就了我们,我们也回报于时代。因为我们属于那个时代,我们与祖国同步走过了艰辛困苦,走过了迷茫和无奈……如今,我们和祖国一样享受着和谐、富足和强大。
   热情的话语说不完,浓郁的乡情诉不尽。醇香的酒,把热烈的气氛引向了高潮。午饭,安排在村里一家酒店里,我们与村委会的领导和老乡亲的代表们,高举酒杯,相互祝愿,为阿拉新的发展壮大干杯!为乡亲们的幸福生活干杯!为我们老知青老乡亲的鱼水之情干杯!
   “你们一定要再来啊,多呆几天,好好转转,一定啊!”小陈支书拉着我们的手,反复地说着,那么恳切,那么真诚。“我们会回来的,一定再来,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阿拉新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乡亲们对我们的情谊!”
   知青,一代人的经历,反映的是时代的特色。我们属于那特殊的时代,我们走过那特殊的岁月,我们也书写了特殊的人生。我们承受了时代的重任,时代也造就了我们。思之,不悔,想之,无怨。经历,就是财富,为有知青的经历感到骄傲和自豪。命运给予我们厚爱,让我们经历了更多的磨难和历练,我们就显得比任何时代的人都坚强,对生活的感悟更深刻,对幸福的体味更醇美,对生活的点滴更珍惜,对社会的责任更自觉,更忠诚!
  

共 19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采用时间的顺序来展开,主要讲述了下乡插队的村子阿拉新在时间的流逝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介绍了阿拉新村子的背景历史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特别是知青岁月的那些难忘的经历,在作者的笔下生动细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更是时代发展的标志,表达了作者对阿拉新村子人民的热爱和感激,对知青生活的怀念,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和珍惜。一篇触动人心的佳作推荐共赏,感恩赐稿!【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7-22 13:20:47
  “。思之,不悔,想之,无怨。经历,就是财富,为有知青的经历感到骄傲和自豪。命运给予我们厚爱,让我们经历了更多的磨难和历练,我们就显得比任何时代的人都坚强,对生活的感悟更深刻,对幸福的体味更醇美,对生活的点滴更珍惜,对社会的责任更自觉,更忠诚!”一番精辟的生活感悟和体验,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经历了才会更好的成长。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17-07-23 19:11:44
  谢谢编辑老师!感谢您对知青的理解和赞誉!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7-22 13:21:25
  问候老师,期待您更多精彩,祝老师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2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17-07-23 19:12:10
  谢谢编辑老师!祝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