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百味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百味•夏之情】一片干枯的柿子叶(散文)

编辑推荐 【百味•夏之情】一片干枯的柿子叶(散文)


作者:尉迟克冰 白丁,26.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79发表时间:2017-07-24 21:07:45

世界上再没有比昨天更遥远的了。王一山就像初冬时节太行山里的一片被风干的叶子,生命里似乎只剩下了昨天。一切的可能与不可能都成为暗礁,冲撞着他的命运之舟。好好活着,看来的确是一种奢望。作家蒋蓝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人在世上必须劳作,历尽沧桑,犹如生为鸟儿必须飞翔。生存的自由就是从不自由的状态中,体验到生命之水在身体流过时那样一种艰辛的感动!”可对于王一山来说,从生命的汪洋中体验到的感动越来越少,艰辛却是与日俱增。
  
   一
   两年前深秋的一个傍晚,我和朋友一起去了王一山“家”中。选择在一条偏僻的街道上,是因为房租便宜。自从得了尿毒症后,他这个山里人才和城镇把上了边儿,因为他需要长期居住在这里,定期到医院做透析。当了将近二十年民办教师、六年私立学校教师的他,苦苦求索了半辈子。
   三户人家合租这个坐西朝东的临街小院子,灰色铁栅栏门,院子极其狭窄,墙角还堆放着不少杂物。旧纸箱、报纸、矿泉水瓶和废铜烂铁,一起拥挤在东墙边。南墙根,有一个铁皮蜂窝煤炉,上面坐着的水壶正在滋滋冒着热气。院内共三间平房。屋檐顶上的白灰在岁月的抚摸中泛着潮气,一片一片,成了细粉状,黏附在一起。房子的水泥墙皮已经步入老年,脸皮皲裂、松动,有的已经剥落下来。
   当我真实地迈进那间屋子看到正在床上躺着、饱受病痛折磨的王一山时,忽地一下子,我整个人被里面的一种阴郁、低沉、凝滞的气息笼罩了,头皮一阵阵发麻,身体在痉挛,心脏似被一层坚硬的壳包裹,无法正常跳动。房间里,没有开灯。为了省钱,他已经习惯在灰暗的颜色与光线中生活。看得出来,他很虚弱,脸色暗黄中透着苍白,面颊消瘦,眼睛深陷在眼窝里,没有神采,没有光亮。
   这就是穷人最真实的生活。这时,我的眼前不断浮现出都市的繁华,不断涌动着洋车、别墅、名流和钞票的影子。更清楚地意识到,人和人的差别如此之大。有的人出生就降落在天堂,享受荣华富贵;有的人一辈子挣扎在地狱,如同草芥和蝼蚁,被忽视、践踏。
   他儿子进屋了,手里拿着一绺儿韭菜,随手放在了地上。地上还散乱地躺着几只红薯和一小堆带皮的花生、煤气灶炉子、铁锅、水桶。窗子朝西开,一只蜘蛛正在沿着窗向黑乎乎的墙角迅速爬去。窗台上,搁着大小不一、落满灰尘的瓶瓶罐罐。窗子顶端,缺了一块儿玻璃,风不时从外面钻进可恶的脑袋。窗子后面是一堵墙,离窗太近了,一到下午日头偏西后,光一点进不来。
   他的天空总是那么阴暗、逼仄、窒息。在窄窄的天地里,日子也因为负债累累变得如同房间里堆放的东西一样卑微、杂乱无章。治病已让他倾家荡产,并背负了近十万元的债务。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大脑几乎一片空白,我不知道什么样的语言能给他减轻哪怕一丝痛苦。我甚至不敢去看他空洞的眼睛,感觉那双眼睛里摊晾着他无辜、绝望的灵魂,里面的光越来越散、越来越浊。他说话的时候,一直没有用眼睛看,声音也很小,像在自言自语。
   我们起身告别。我说,会常来看望他,并嘱咐他儿子一定要把那块掉了的窗户玻璃补上。走时,放下一点钱,我知道,对于他的疾病,那钱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我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小,几乎不能为他做什么。我离开后,他的日子不会发生丝毫改变。而我能做的,也仅仅是这些。
   “拿些柿子吃吧,山里人没啥别的稀罕物,已经泡好了,你们拿回家直接就能吃”,王一山让他儿子提着柿子送给我们。
   拒绝。可满满两袋子柿子,硬被塞到了车上。车开动了。我低头看车座上那两袋又红又青的柿子,拿出一个,想要品尝,又不禁疑惑起来——涩柿子,经水泡过后,果真能变得甘甜吗?
  
   二
   人生的轨迹到底是自己走出来的,还是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推动自己画出的痕?
   王一山越来越相信,一定是有一个巨大的、覆盖性的、操作性的、决定性的、无微不至的存在,掌握着每个人的人生。那就是命。虽然它看不见,但看不见,就不一定不存在,比如空气,比如爱,比如恨,比如高尚,比如卑鄙。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如果还能回到少年时期,让命运重新来安排一切,让他得到本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这辈子过得还会如此凄惨吗?他攥着拳头,小声骂了句:“命运他妈的也嫌贫爱富!”这是他第一次学会骂人,不,不是骂人,是骂命。他一辈子老实敦厚,谦让温和,善良勤劳,大度宽容,甚至是以德报怨,他怎么会骂人呢?!
   自从被挤出原来的人生轨道,他就沿着另一条道路走,越走越远,回不去了,原来的路已被堵死。
   几十年前,王一山还是个15岁的少年,他有多少幻想,多少梦。尤其是山里的孩子,对未来美好生活更是充满强烈的渴望。
   一定好好读书,唯有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爹娘为了供自己上学,饭都舍不得吃饱。一到秋天,庄稼熟了,果子熟了,爹娘就更忙了。忙着跑遍山沟摘酸枣、扒野杏,忙着去地里拾花生、山药、土豆。学费都是靠这些换来的呀。爹娘长满老茧粗粗的手,被荆棘和酸枣树上的刺扎得留下一道道血印。那血不仅淌在爹娘的手上,更流在王一山的心里。想到这里,他的心一阵阵疼。
   全村的父老乡亲都生活在小山坳里,过着穷苦日子。村子四围都是山,每家每户的房子都是用山上打来的石头砌成的,多是坚硬厚重的红石。房子依山就势,盖在相对平整的地方。家家户户种着核桃、柿子树,有的在院子里,有的在街道旁。高而密实的枝叶蓬勃翠绿,红色的石头房子掩映其中。几十户人家零散分布着,三户一组,五户一片。他们的农田极少,是在山坡上开出来的荒地,巴掌大小,这里一块,那里一块。山区又很缺水,这样的农田没办法集中灌溉,只能靠天吃饭,雨水多,就能打些粮食,天旱了,实在没办法填饱肚子。
   王一山心里始终点燃着火把,这把火不仅照亮着他的世界,更驱动着他的内心。当群山的暗影将他的世界遮住时,那火把就是驱逐黑暗的利器。他在小小煤油灯的陪伴下,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王一山总是考第一。
   中考时,他果然考出了很好的成绩。他报了中专,本来考上了,却稀里糊涂地没去成,机会成了别人的。“认命吧。”爹眯着眼,狠狠抽了口旱烟,耷拉着脑袋。烟雾在他的脸前盘绕,从头发中缓慢地升起。他骨头里仅存的一点硬气也蒸发殆尽,随着烟雾,飘散开来,头埋得更深了。
   王一山一声不吭,从家里狂奔出去,泪水早就模糊了他的双眼。
  
   三
   列车呼啸着,从王一山身旁疾驰而过,猛烈的风将他拽了个趔趄。那趟本属于他的列车,无情地抛弃了他。火车很快就变成一个小方点儿,进而化成一股白烟,从他视线里渐渐消逝了。梦,已被坚硬的车轮碾成粉末。
   可对于爱做梦的人,梦似乎永远都停不下来。当一个梦破碎、被埋葬起来的时候,心底里就会又长出来一个。甚至比先前那个,还要美丽,还要绚烂。
   中专上不成,就上高中,考大学。他自然知道,这样的选择,会给自己贫困的家庭带来多么沉重的负担。爹娘供自己读完初中,就已经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爹娘手上的血,一直淌在一山的心里。穷苦人的人生是在荆棘和土坷垃里翻找出来的,是在山石缝儿里硬生生抠出来的,是在深不见底的山谷中攀爬出来的。
   “上高中,爹供你。”
   就在那年,一山到县城上了高中。高中的三年,他更像头犟牛。而且是头只愿意干活,不愿意吃草的犟牛。为省下钱,他一个星期的伙食就是娘给烙的几张干饼,就着白开水。
   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认为,王一山考上大学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可是,他真的就落榜了,只差两分。揭榜的时候,他重重地落在地上。王,一,山,三个字被狠狠地摔下来。这一次,真的是摔疼了,摔得还有些头晕,不止是头晕,还恶心、呕吐。高考梦成了一股酸水儿,在王一山的肚子里存了三年,终于被吐了出来。
   教书吧,临村小学正缺老师呢。爹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永远让书当儿子的空气,当儿子的粮食。
   教书。王一山的眼睛又亮了,呼吸又顺畅了,胳膊腿儿又有劲儿了,脚底又生风了。这风“呼啦啦”一刮,二十五年过去了。
   王一山正式成为山区民办教师,在他老家的那个乡镇里,二十年间,辗转了十几个村子,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整个山区的师资太匮乏了,有正式工作关系的老师没有几个,很多都是民办教师。他教的毕业班成绩,总是排第一。他的教学成绩一路领先,教学事迹也曾经在报纸上被报道过。这中间,本来有一次民办教师转正的机会,可他参加工作的时间与要求年限仅仅差几个月,就这样,又一次被幸运之神拒之门外。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王一山看到一幕幕惨境,尤其是被埋在废墟里的孩子时,他的心都碎了。他是老师,是父亲。
   他自发地第一个报了名,要求做志愿者,支援灾区教育。
   就在他整装待发之时,十几年前患过的肾炎,复发了。他身体变得浮肿,高烧,恶心。去汶川当志愿者的愿望,被尖利的输液针扎破了。
   他的列车,永远抛弃了他。搭错车,就处处赶不上趟儿。目的地,总在眼前晃动,却难以到达。这一次,他成了未能如愿的志愿者,住进了医院。医生告诉他,让他多休息,一年后再上班。可是,他出院没多久就上班了。
  
   四
   那年的11月14日晚,我第三次来到王一山家中。这个日期,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每年的11月15日,是县城的集中供暖日,那年冬天十分寒冷,供暖便提前了一天。晚上回到家里,一进门,我就被一股强大的热浪紧紧包围,真是幸福极了。
   王一山的家把我冻坏了。那块空缺的窗户玻璃还没补上,寒气一股股袭来,屋子简直成了冰窖。冷,透肌彻骨的冷。在他家待了不到半个小时,寒气已钻进我的每个毛孔和细胞。北方的冬天来得很早,11月初,大风一起,狂扫落叶,气温就会骤降,天气干燥而寒冷,人们就盼着早些有暖气。他租来的房子没有任何取暖设施。我问他怎么过冬?他说,现在还不冷,过一阵子,从老家搬来一个小铁皮炉就行。
   回家后,我坐在沙发上,喝着热乎乎的茶,脚泡在热乎乎的水里,感受着从暖气里散发出来的一股股热气。寒冷,被铁门牢牢地阻挡在外。可屋里暖和,就等于冬天不存在吗?它还是那么严酷地站在那里,不会轻易转身离去。我突然感觉,它的力量那么强大,它狠狠地敲打窗户、踩踏屋顶,它怒目而视,横行霸道,毫不留情。我开始觉得冷了。一种比寒风更加凌厉的冷气一下子透过窗户,蹿到我的头顶,攫住我的喉咙。一种罪恶感油然而生,我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而艰难。我能为遭受苦难的人做些什么?我没有一丝一毫改变他们生活现状的能力。面对他们的痛,我只能表示孱弱无力的同情和杯水车薪的施舍。
   我浑身战栗,感觉那么冷。可我实在想不通,在呼啸的寒风里,为啥王一山却说“不冷”!一个病人身体应该更加脆弱,更加敏感。难道他失去了感知神经?
   或许,他早已习惯了冰冷,习惯了痛苦。当冷和痛苦成为常态时,冷就不是冷了,痛苦也便不是痛苦,它们都会变成麻木。
   一连串的痛苦加身,把王一山炼就成了钢筋铁骨,他的抗击打能力就是这样不断增强的。不管命运怎样出击,他都能用身体顶过去。命运一步步紧逼,不断赐予他更多、更艰难的磨砺和考验,终于把他逼上了绝路。2010年10月,他被确诊为尿毒症。这一次,他是真的被打垮了。
   他站在死亡的边缘,透过那扇门,他看到黑黢黢的无底深洞,从深洞里氤氲出白色的冷气,冷气结成冰霜,将他的双脚冻住。他想逃走,却难以迈步。他感觉有一双可怕的手,正伸向他,摁住他的后背,在使劲儿推。他挣扎着,就要掉进去了。他拼了命,也要牢牢抓住那扇大门。那个黑洞太可怕了,他害怕那张开的血盆大口将他吞噬。他实在眷恋啊,爹娘、妻儿、学生、还有空气和阳光。
   他突然感觉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堵墙,很高,很厚。墙是红色的,仔细看,全都是荣誉证书。他在教育事业上耕耘了二十五年,获得了上百个荣誉证书。那些证书一直躺在一只大箱子里,被他珍藏着。现在,它们都来了,一个接着一个,一排连成一排,化成一堵墙。在他看来,那简直就是一堵救命的墙。他的眼睛开始放光,双臂使劲儿够那墙。他认为,只要能抱住墙,他就可以逃离险境。手就要触到墙了,他一阵欣喜。可霎时间那堵墙化成一道红色的光,离他越来越远。最后,光渐渐消失,只留下一道暗影,浮在半空。他开始绝望。绝望和背后的那双手一起用力,将他渐渐推向黑洞。他全身浮肿,混水在他体内聚集,肾功能严重衰竭,毒素在他身上积成一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呼吸窘困,浑身憋胀,感到恶心。他几乎不敢喝水,只能从饭食和少量汤中得到水分和养料。那些水分都会成为他的负担,无法正常排泄。他感觉身体就要爆炸了,每一个细胞都在裂变,被瓦解,蒸发。他的身体不断向下坠落,寒冷的白气笼罩着他,他再也无力挣扎了。突然间,他的手碰到一样东西,是一台机器,他本能地抓住那台机器,使得自己不再向下坠落。

共 864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保尔柯察金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循着这样的人生轨迹,我们感知生命的举足轻重。从这篇散文来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不仅仅有轻重,把它举得很高很高的时候,却还会有摔得更重之时。因为,一个人在生命的整个过程,总有猝不及防的遭遇无情地向自己袭来,就像文中的主人公王一山那样,坎坷的人生经历最终把他推向了死亡的命运中,我们为这个人物可悲的一生感到惋惜。作者采用倒述的手法,从六个章节对这篇散文进行叙述。作为山里的一名民办教师,王一山度过了二十年的教书生涯,苦苦求索了半辈子。从文章开头来看,由“我”牵引出所要叙述的王一山这个人物最真实的穷苦的生存现状。接着,作者回忆了王一山从小学到高中的读书生涯,在不断的场景变换、人物活动和对话描写的家庭和学校以及山区教学中,我们逐渐认识到王一山在人生的一次次的转折点,不断地失去所要把握的正确的人生轨道,直到跌入到疾病的无底的深渊,或许命运总是伸出一个巨大的手在捉弄这个可悲的人物。作者在交代了王一山全部的人生档案后,把笔墨着重落到了王一山的女儿身上。作者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场景描述,呈现了一个小姑娘活泼、机灵、单纯和善良的形象。这是一个内心多么坚强、多么阳光的孩子,却要在父亲身患重病之下承载太多的精神负苛和生活的压力。这篇散文给予我们的启示值得思考,它所反映的内容也是现实社会很多民办教师生活和工作的一个缩影,也许文中的主人公就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塑造出来的人物。文章语言顺畅、流利,笔法老道、娴熟,首尾呼应,有始有终。倾情推荐阅读!感谢作者赐稿百味!期待更多精彩!【编辑:伊伊秋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伊伊秋水        2017-07-24 21:12:16
  这是一篇关于山区民办教师的散文,关于人生,关于疾病,关于家庭,关于生命,关于现实社会中种种对民办教师现状的思考都在文章中。欣赏好文!遥祝作者夏安!
刘永萍,女,笔名伊伊秋水、yiyiqiushi,江西省吉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安福县作协副主席,已发文章50万字见于《中国作家网》等文学网站,作品见于多种报刊,出版多本书集。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7-25 06:48:02
  欣赏老师佳作,精彩好文章,问候学习了:我低头看车座上那两袋又红又青的柿子,拿出一个,想要品尝,又不禁疑惑起来——涩柿子,经水泡过后,果真能变得甘甜吗?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3 楼        文友:馨叶如风        2017-07-25 13:33:50
  命运,总将人抛到浪尖,再摔到深谷。又有多少人,来不及抹一把苦涩的汗水,就把泪水吞咽下肚,昂起了不屈的头颅,光着脚板,从荆棘中踩出一条生路,一步一个血窝,走的坦然而勇敢。为作者点赞,为清贫的乡村教师点赞!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