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闲翁李维学绘画艺术简评(赏析)

编辑推荐 【流年】闲翁李维学绘画艺术简评(赏析)


作者:时间的城市 秀才,2116.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796发表时间:2017-07-25 10:37:03

【流年】闲翁李维学绘画艺术简评(赏析) 无疑,“闲翁”李维学先生的绘画在国画界是独特的,有着极为强烈的个人标识,既使他不在画幅中落下一字一款,也依然能将它从“众多”中区别出来。这实为不易。中国画艺术是一门互渗互映的艺术,它对法度、笔墨、题材、构图都有着相当严苛的规求,至使那种“影响焦虑”成为压在画家心上的一块巨大的石头,微差尚难做到,而从众多中得以凸现、建立“自家体”则更是难上加难,然而李维学做到了。恰也正因如此,我们在国画批评中常用的俗话、套话、大话和“玄语”在他的绘画面前是无效的,他的画,给批语提供了新的可能但同时也制造了难度。想为维学先生的绘画写点什么的念头存在已经很久,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我的老师路如恒先生那里初见他的画时,然而,同样在很久之前,我看到过一则故事:有一群学生在争论老子或庄子的一句话,各执己见争执不下,于是请老师来仲判。这位老师将学生领至花园,花园里玫瑰正开着。他对学生们说,请你们描述一下玫瑰的香。对李维学先生的绘画进行批评于我类似于让我“描述玫瑰的香”,我知道它在,甚至相当强烈,然而话到嘴边却感到“词穷”:某些妙处,确是可意会但难以言传的。
   在我看来,之所以李维学的绘画能有如此明晰、强烈的个人标识,是和他师法高古(他自言“喜欢石窟艺术和汉画砖”,他曾临写过大量古人绘画作品)以及雄厚的西画基础(他的水彩、水粉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大展并远赴美国、马来西亚等地展出)有关,更重要的,是他有绘画中有“我”,始终在背后站着他这个人。他的画,可见心性,可见他看世界的眼,他的画,是他的一面镜子。在李维学先生的绘画中我能读出他的闲逸淡定,读出他的古朴和拙雅,读出他充盈着的游戏精神,也读出他对事与物的温爱。无论是绘画还是写作,时间长了很容易变得有技无心,它沿着惯性前行,熟和巧都能见到,却难见其人,而人的缺少则是艺术的大敌。在我的文字中,我曾不止一次地举过凡高和高更的例子:他们同属于我们认定的同一画派且有着大致相同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倾向,然而落实到具体,透过各自的眼去看事与物的时候(即使是同一物,例如葡萄),差别也立显:葡萄,在高更看来是沉实的,有下附感,甚至还有石质的纹理;而对凡高来说,“你看那葡萄,热烈的葡萄!它们就要炸裂,要把果汁喷入你的眼睛!”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说,在学习和丰富之后,能用自己最真实的目光看世界而不被俗范遮蔽的人才会是伟大的。观看李维学的绘画,那种简拙化的逸气甚至仙气仅仅靠技术训练是难得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使他的绘画难以复制,难有后继者。
   为了画出自己的心性,能够恰适地使用属于个人的“语言编码”,他在绘画题材和材料质地上都做着相应的选择,努力做到相彰和恰如。李维学先生的绘画类型主要有两个,而这两者之间又由一线(维学先生善于画马,两种类型的绘画中都有马的存在)串起:他的绘画类型之一是走向高古,是由汉像砖石、古窟及寺庙壁画所带给他的灵感,在这类作品中他既求“神似”又追“形肖”,同时又有明显的重新赋予。他取了汉像砖、敦煌壁画的朴拙、古醇、率性与不苟,取了色调的瑰丽无华,取了那种斑驳的沧桑感,取了时间和时间的留痕,但却又属于自己的创造,是他给予旧有的一种丰富。
   他的那些绘画,你是难在敦煌壁画、汉像砖石中找见“原型”的,他借用的旧有写下的实是自己的理解,是他,寻见了自己和古人在精神向度上的深度契合。他绘画的另一类型则取自于日常,记忆,它相当“现实主义”,画下的是农人饲马,养马,放牛,打麦场上的劳作……李维学画下的是俗世的俗事,然而却无俗气。
   在这类的画作中,我能读出他的温脉与体量,读出他仙逸中的讷朴与憨直。在中国画中,占主流的一脉是文人画,另一脉是宫廷画,其烟火气都相当稀缺,当然这和中国人对于绘画和艺术的理解有相当的关系,同时,烟火气的绘画也确难有超拔,很容易落入俗套,呈现俗气。然而李维学先生却画出了他对这俗世的爱与超拔。自古,能做到这点儿的画家也屈指可数,晨星廖廖。
   我不止一次地向朋友们提及我对维学先生《长扬久远》的激赏,它用写意的方式绘写了旧时农村所习见的打麦场小景,正方的图幅,打麦的人和牵着的牛是运动的圆,赤膊的农人用没骨染出,身侧农妇的动作强化了画面的动感……这幅画里有麦香和阳光的气息,有生活本身的美与温暖。
   在绘画那些相马、狩猎类拟古的作品时,李维学先生多用“粗纸”,毛边纸,故意使用这类纸张的粗糙,不规则,其上再刷些白粉,这样,古寺、石窟壁画斑驳、古旧、粗砺的效果便初有形成。在绘画这类作品时,他多年的写生经验、对色彩关系的熟捻掌握和对美与术的独特理解派上了用场,使他的画游刃于古典和现代之间,简拙与精确之间,夸张与实在之间,有了妙趣,有了气息。
   中国画重笔墨,而这笔墨在李维学那里,是和想要的表达异常的贴,是一种相融,协合,互为表里。他的绘画可算是笔墨的另翼发展,在他这里,笔墨重新变得古拙,粗砺,率性,甚至稚弱,但却也由此带出了他想达至的意趣,灵性和气息。在他之前,在看过他的绘画之前,我很难想象当下会有谁用这样的方式来画中国画,它对我多年培养起的国画概念和认定的规俗构成了冲击,造成了审美上的溢出,细品他的画,我越来越感觉,李维学的这种回返才真正得了中国画的精髓,得了其中内含着的“道”。他的绘画,是一种审美延宕,是一种丰富。不知为何,我总是想将他和夏加尔、林凤眠比较,也许是因为他们共同为绘画增添了另外可能?因为他们心性中,那份永不蒙尘的稚气和精灵?
   想说的,还有很多,很多,我想说他画的马,想说他小品中的风升水起、气象万千,想说他绘画的“无题”及穷款,想说……“词穷”的问题一直在困囿着我,我发现文字与我想要的“表意”之间距离竟如此巨大。对理解“玫瑰的香”来说,最好的途经绝不是听取描述而是将鼻子凑近花朵,那么我想,要领略李维学先生绘画的精妙,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让他的绘画说话。

共 24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画家李维学号闲翁,为副研究馆员、河北黄骅市美协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多年研习石窟艺术,对汉唐壁画及汉画像砖艺术情有独钟,画风以线为主,存有汉代画像砖、魏晋雕塑、隋唐壁画的古风神韵,色彩淡雅、简约平和、造型细致,是自由东方的书写状态,其作品十多次入选由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大展。艺术,大都是相通的。这篇赏析文字单纯从题目看好像是对一位画家绘画艺术的赏析点评。实际作者在这里谈了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作者举例说,如“描述玫瑰的香”,我知道它在,甚至相当强烈,然而真正要用文字描述却会感到“词穷”。某些妙处,是可意会但难以言传的。那么如何做到意会呢?作者说,对理解“玫瑰的香”来说,最好的途经绝不是听取描述而是将鼻子凑近花朵,要领略绘画的精妙,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让绘画说话。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说,在学习和丰富之后,能用自己最真实的目光看世界而不被俗范遮蔽的人才会是伟大的。赏析精辟,给人启迪。佳作。流年荐阅。【编辑:一海明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7-07-25 10:38:57
  独特就是美!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流年!创作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