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间百态】挑担(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人间百态】挑担(散文)


作者:柳丝织雨 举人,3007.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02发表时间:2017-07-26 11:29:57
摘要:我对挑担体验深刻,不仅因为我在农村出生并长大,更因为在我的人生中,挑担一直与我有着不解之缘。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与挑担一样,肩上都有一副无形的担子,需要奋力前行,不能“撂挑子”。


   故乡有句老话:“推车挑担,男人脸面”,意思是说,推车、挑担是庄户人家最苦最累的活儿,每个男人都要拿得起、放得下、过得硬,否则枉为男人。我对挑担之苦体验尤其深刻,这不仅因为我在农村出生并长大,挑担与推车都没少干过,更因为在我离开农村的许多年里,挑担一直与我有着不解之缘。
   其实我在老家农村生活的那些年,乡亲们推车要比挑担的时候多。当时,随着橡胶轮胎的普遍使用,独轮车更加轻便,载重量也更大,成为各家各户的主要运输工具。那时无论是春天往农田里运送肥料,还是夏秋季节往家里运送粮食、柴禾,哪一样也离不开独轮车。独轮车在老家被称为“小车”,与被称为“大车”的马车相区别;使用“小车”运载物品则叫“推”车,正应了那句“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名言。“小车”对道路的要求极低,凡是人能行走的小路,“小车”就能通过,甚至还能在庄稼垄间行走,纵横乡间通行无阻。当时乡亲们盖房子用的石料、砖头等,都要到五公里之外的山上和砖瓦厂去买,然后用“小车”运回来,因而运石、运砖便最能检验男人的推车能力。在我们生产队,一个男人会否推车的衡量标准是六百斤,“推”不了这一重量的男人,自己都觉得抬不起头来。我离开农村时还不到十八岁,已经能用“小车”运载七百多斤重的石头了。当然,我这样的能力只能算不丢人,因为能推上千斤重量的大有人在。我曾想,如果不是受限于“小车”轮胎的载重量,有人可能还会“推”得更多。
   有了“小车”大显身手,乡村需要挑担的活儿变少了,但有一种生活需要绝对离不开肩挑,这就是吃水。当时农村吃的都是井水,需要把水一担担地挑回,倒在家里的水缸里,慢慢使用。在我十二、三岁时,父亲为生产队管理菜园昼夜在外,二哥到山上开石头二、三天回家一次,小脚的母亲挑水不方便,家里的水缸时常“见底儿”。看到这种情况,我便尝试着到水井打水,从而开始了自己的挑担生涯。刚学挑水时,由于身高不够,力气也不足,尽管只挑半桶多水,但我的双手需要用力托着扁担,每走一步身体直摇晃,时而把水桶碰到地面,时而把桶里的水晃荡出来。然而当我把半桶水倒进水缸时,在母亲赞许和鼓励的目光中,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大大助长了挑水的动力。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力量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我挑的水越来越多,感觉也越来越轻松。等到十四岁上初二时,我挑的水桶已是满满的了。其实,供应家中用水并非难事,家里的水缸只能装五担水,而且水井离家也只有二百多米远,一天挑二、三担水就够用了,累不着人。
   农村挑水也有累人的时候,这便是参加生产队劳动时。我虽然离乡前一直在学校读书,但碰到星期天或放假时,都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为家里挣“工分”。生产队组织挑水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春天栽地瓜苗,二是夏日抗旱。春天栽地瓜时,男劳力负责把水从水塘挑到田里,然后由老人或孩子从桶里舀水浇坑栽苗,挑水者能有片刻的休息时间。尽管如此,一天从早到晚干下来,我的肩膀和腰都还是又酸又痛。挑水抗旱则更加劳累,把水挑到田里后,直接往庄稼根部一倒,然后马不停蹄地返回,往返不停地挑,担子离开肩膀的时间很短。抗旱是与老天爷抢粮食,必须争分夺秒,因而往往一个上午难得休息一会儿。由于乡亲们在一起干活,大家比着、看着,谁也不好意思偷懒少挑一担,谁也不敢耍滑不把水桶装满。为了防止挑水过程中水从桶里往外晃,大家都顺手扯一把草放进水桶里,使水桶到达农田时仍是满满的。当时,乡亲们用的水桶都不大,只能装三十多斤水,一担水大约六十来斤;而我父亲因为当过几年生产队长,为起模范作用,特意买了两个大水桶,一担水重达八十多斤。因此,我虽然和乡亲们一样挑水,但却比别人要累得多。
   当然,老家农村挑担的活儿绝不限于挑水这一件,在“小车”使用不便的时候,经常还要肩挑人抬。当时各家都有两种扁担,一种是两端带铁索挂钩的,叫“担杖”,专门用于挑水;另外一种没有挂钩,便是干其它农活时用的,如“出粪”。所谓“出粪”,就是将各家猪圈的肥料挖出,移至院子外面,以便于“大车”、“小车”运送到农田里。那时,各家各户积攒的肥料并不属于自己,必须交给生产队统一使用,生产队换算成“工分”。因此,“出粪”都由生产队统一组织,一般是两人一组负责一家,一人用铁锹把肥料从猪圈粪池铲到筐里,另一人挑到院外大街上。一担肥料重达百斤以上,必须是青壮劳力才能挑得动。从十六岁起,我参加过几次“出粪”,并且都是挑担,在苦累的同时,肩膀也受到了极大的锻炼。到十七岁时,近百斤的担子对我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
   十七岁那年年底,我光荣参军。得知我要到南方福建,父亲告诫我:“北车南担”,北方人擅长推车,南方人擅长挑担,到南方当兵,要做好挑重担、吃大苦的准备。当时,我对“北车南担”之说半信半疑:对前者并不怀疑,而对后者不以为然。当时的我认为,北方人不仅会推车,挑担也绝不含糊,我自己就能挑百把斤,南方人也不过如此吧。此时的我并不知道,到南方从军的经历,将使我对“北车南担”有全新的认识;当时的我更不知道,在军旅生涯中,将有一条扁担陪伴我走过千山万水,成为我成长历程中的重要伙伴。
   元旦前夕,我从冰天雪地的山东老家,来到了四季如春的闽南,在对军营与南方的双重好奇中,很快就见识到了南方人挑担的厉害。分到新兵连的第二天,我与班里几个新战友一起,到连队菜地浇菜。连队装水的木桶是战士们自己动手箍的,打水时浮在河面上不易下沉,我费了不少劲儿才把水桶装满;扁挑(扁担)也是战士们用竹子做的,靠近肩膀的一面呈半圆形而非平面,放上肩膀感觉直往肉里勒。最不容易的是,菜地在一片山坡上,与河面有二十多米的落差,连结的小径又陡又窄,全是松软的泥土,让挑着水桶的我每走一步都感到别扭,有劲使不上,异常吃力。看到出生在南方的新战友挑着水桶一个个健步如飞如履平地,而自己却举步维艰一步三晃,我对挑担的自信顿时被打了折扣,也初步理解了父亲那句“北车南担”的含义。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挑水浇菜之类的辛苦只是小菜一碟,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新兵连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一个最偏远的连队。连队驻扎在一个形似半岛的高地上,三面环水,景色优美,但却没有自来水供应。连队食堂做饭和干部战士的饮水,靠一眼小山泉;全连干部战士的冼漱,则靠旁边那条九龙江。连队在营房前建了一个大水池,每天轮流派一个战士到河里挑水,倒到水池里供干部战士们使用。挑水的那担大铁桶,每个能装水七十多斤,一担水重量达一百五十斤上下;从河边到水池有一条石阶路,一共九十六个台阶,每个台阶高约三十厘米。连队的水桶这么大,是为了保证三十担水能将水池灌满,而三十次已接近一个人半天往返挑水的极限。第一次承担挑水任务时,我明显感到一担水的重量已超过我的正常承受能力,但又不好意思不把水桶装满,只好咬着牙坚持。每当水桶离开地面时,我都感到自己似乎被压散了架。尽管任务如此艰巨,但由于班里只有我一个新兵,每次轮到我们班挑水时,我都主动请缨,因而每九天便有一天从事挑水。二十多年后,当我在医院拍片时,医生说我脊椎从正面看呈S形,身高也因此矮了二厘米,是未成年时负重过量所致。毫无疑问,这是我在连队挑水时留下的后遗症,当然这是后话。
   在连队挑水固然劳累,但也确实能够锻炼人。半年之后,我可以轻而易举地挑起一担重达二百斤的沙子;一年之后,我让两个战友挂在扁担的两头,也可以挑着行走一、二百米。我们连队营区四周都是大山,旁边有一条上山的小路,经常有人挑柴下山,多数是女性。一次我们在半山腰训练休息时,看到一位挑柴的中年妇女停在路边休息,便问她那担柴有多重。那位妇女说大约二百斤,我有点不相信,便挑起木柴担子试了试,果然其重无比,方知那位妇女没有夸张。中年妇女的个头并不大,却能挑着如此重的担子,走这么远的崎岖山路,不仅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也感到自惭形秽。出生在本地的三班长告诉我,这里的乡亲们世代与大山相伴,庄稼都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由于山路又陡又窄根本无法行车,因而不管是往田里运肥,还是往家里运稻谷,都只能靠肩挑。久而久之,这里的乡亲们不分男女,都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和铁肩膀,挑二百来斤重量属于家常便饭。至此,我对“北车南担”的含义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服役过程中,扁担与我似乎特别有缘。入伍第二年,我被调到连部当文书,从此不用再往连队水池挑水。这年冬天,部队开展野营拉练,我不用携带武器弹药,却要带一个三十多斤重的箱子,负载重量并不少于其他战士。由于我自己也有背包,箱子不好背,老兵便给我出了一个主意,让我带跟扁担,一头挑着背包,一头挑着箱子,行军起来会方便轻松一些,我采纳了这个建议。这副担子总共只有五十多斤,刚上肩膀时,我还觉得轻飘飘的,但走了十多公里路后,便渐渐觉得沉重起来。走到当天三十多公里行军路程的最后,这副担子已如千斤重担,压得我步履蹒跚,每走一步都沉重无比,深切体验了那句“远路无轻担”俗语的真谛。这次野营拉练历时二十天,每天都是徒步行军,少则三、四十公里,多则五、六十多公里。我挑着这副担子,紧跟队伍,一步不离,先后途经七个县,总行程近千公里,圆满完成了拉练任务。多年后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播放,那句“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的歌词,常让我想起部队拉练习时自己挑担的情景。很多年后每当想起这次经历,我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壮举”。
   入伍十多年后,我被调到部队机关,挑担的经历也似乎宣告结束。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一次正常的岗位轮换,使我又与扁担相聚在一起。这年六月,我被交流到一个边远海岛,挂职一年。这个小岛无电、无水、无居民,被干部战士戏称为“三无海岛”。部队所需的所有战备、生活物资,如弹药、粮食、燃煤、柴油等,都要靠干部战士肩挑手提,从山脚下的码头运到山顶上的营房。运送物资的石路蜿蜒曲折,共有三百多级台阶,只身攀登都十分费力,而干部战士每人每年经此运送的各种物资达二十多吨,其中数量最多的便是淡水。干部战士吃的、用的水,都是先由部队军舰运送到码头的水池,再由干部战士一担一担地挑上岛。看到海岛生活如此不易,我从上岛之日起,便坚持和战士们一样挑水。虽然此时距我第一次挑水已有二十载,我已算得上挑水的老手,但每次担子上肩后,往往台阶还未走到一半,双腿便已开始发软,一步一颤,步步颤颤,艰辛无比。一年后离开海岛时,我用挑水的扁担挑走了我的背包和其它生活用品,并将这条扁担珍藏至今。
   此后,我再也没有挑过担子,但对挑担始终心存敬畏。时至今日,虽然全国各地交通显著改善,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遍布城乡,但挑担这一古老的运输方式并未绝迹。不要说在边远的山区农村,就是在我所居住的这座沿海城市,也时常能够看到挑担人的身影,许多农人兄弟把自己种植的农副产品挑到城市,与市民一起分享。这个城市的居民和我一样,对挑担人都怀有一份怜悯之情。我乘坐公共汽车时发现,每当有挑担人乘车时,乘客们都会主要让位,尽量提供方便。这个城市公交实行严格的上下车分流制度,前车上,后车下,谁也不能违反,但却有一个例外,就是允许挑担者从双开的后车门上,而不强求从单开的前车门上。对此,乘客、挑担人和司机三方,似乎都已达成默契,从而形成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让人心生敬意。
   挑担的经历虽然辛苦,但却给了我许多磨练,也给了我许多启迪。其实工作、生活与挑担一样,每个人的肩上都有一副无形的担子,都需要使足力气奋勇前行。多少年来,我坚持以挑担的毅力从事工作:不怕苦累,勇挑重担,能挑千斤担,不挑八百斤;勇于坚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绝不半路“撂挑子”;勇于挑战自己,勇于突破自我,绝不固步自封。正因为如此,才使自己的工作顺利,事业小有收获,没有留下多少遗憾。

共 47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作者以故乡的一句老话“推车挑担,男人脸面”起笔,引申出推车、挑担是庄户人家最苦最累的活儿,但是作为男人来说,就是自己的脸面,拿得起、放得下、过得硬的意义。文章紧接着再以一句“我对挑担之苦体验尤其深刻,这不仅因为我在农村出生并长大,挑担与推车都没少干过,更因为在我离开农村的许多年里,挑担一直与我有着不解之缘”统领全文,为后文的叙述做了承上启下的铺垫。接下来,作者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我”出生在农村经历的那些挑担生活以及后来“我”参军到南方福建在部队挑担的那段往事。挑担其实贯穿了“我”人生的整个历程,而在这个历程的线索中,折射出了农村挑担历史的演变和不同的地方习俗。文章结尾,作者诠释了挑担的意义升华的主题,挑担其实已经象征着一种积极的精神,正如所言“其实工作、生活与挑担一样,每个人的肩上都有一副无形的担子,都需要使足力气奋勇前行。多少年来,我坚持以挑担的毅力从事工作:不怕苦累,勇挑重担,能挑千斤担,不挑八百斤;勇于坚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绝不半路“撂挑子”;勇于挑战自己,勇于突破自我,绝不固步自封”。这是一篇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文,题材丰富饱满,语言流畅质朴,蕴含着生活和人生的禅意与哲理,满满的正能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佳作,力荐!【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7-07-26 11:32:00
  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欣赏,学习,祝老师创作愉快。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7-07-26 12:04:48
  谢谢老师!夏安!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7-26 11:33:31
  挑担是农村便捷的运输方式,作者娓娓道来,把自己在农村、在部队所经历的挑担往事写得细腻生动,反映出了生活的艰辛,也对劳动者进行了讴歌和赞美,挑担的精神其实就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畏。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2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7-07-26 12:06:05
  谢谢华君辛苦编文!敬礼!
3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7-26 11:37:42
  一篇蕴含丰富哲理和禅意的文章,把读者带进了对那些老时光的记忆和深切怀念,让人深深触动!欣赏拜读柳丝老师精彩力作,感谢老师重出江湖,给社团大力的支持。给老师敬茶,祝文笔丰盈,夏安吉祥。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3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7-07-26 12:07:26
  老师不必客气!祝好!
4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7-07-26 12:30:31
  怀念故乡和亲人,思念军营和战友!谨以此文抒怀!
5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8-02-07 08:58:13
  其实每个人的肩上都有一副无形的担子,都需要不怕苦累,勇挑重担,能挑千斤担,不挑八百斤;勇于坚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绝不半路“撂挑子”;勇于挑战自己,勇于突破自我,绝不固步自封。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