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匠·心

编辑推荐 匠·心 ——观《百鸟朝凤》后随感


作者:任宋丹 布衣,491.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27发表时间:2017-07-27 08:21:57

匠人,这一词汇在近几年的报道、文章和影视作品中出现得颇为频繁。而对于将匠人本身,社会上却是褒贬不一。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期,匠人在艺术界被很少提及,甚至还有人将其纳入了“贬义词”的范畴。这些人认为艺术是需要创作的,并非如匠人一般地重复同样一件事情,坚持同样一种工艺,固执于同样一种态度。纯以技巧来博取价值的“匠人”被讽刺地一无是处,甚至到了无力反驳的程度。
   然而,在崇尚消费快餐式文化的今天,真正能够称之为大师的人似乎变得越来越少。匠人的精神也随之得到更多的褒奖与推崇。像热门新媒体平台“一条”、“二更”,所推送的原创视频中,有许多都是以“匠人”作为核心来进行拍摄的。它们将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执着于自身追求的这种态度进行了广泛的传播。从而,匠心又重新被人们视为明珠。
   其实,的确如此。单调地重复同一件事的另一面,不正是对待这件事的精益求精、从一而终吗?特别是从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中,更让我对匠人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作为一名90后,却对传统文化有着谜一样的喜爱。或许是小时候跟爷爷奶奶待在一块儿的缘故,或许是从小就生长在农村,亦或是因为对过去和未来这些未知世界的好奇。所以,当《百鸟朝凤》镜头中的农村大环境出现时,我就被一股莫名的力量震住了。这部影片,其实内容很简单,所讲述的就是唢呐这门传统艺术在传承过程中,虽然遇到了金钱、洋乐器、人员缺失等种种困难,导致了吹唢呐越来越不被重视。但是,唢呐人却一直努力坚持着,希望能够继续代代相传。正如剧中的唢呐王焦三爷所说的,“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而著名制片人方励为求票房的这一跪,虽说其出发点是对影片、对导演的尊重,但就我个人而言,他的这一做法,完全和《百鸟朝凤》所要传递的主题思想相悖。好的电影值得给懂电影、爱电影的人看,票房高低也并非衡量电影好差的唯一标准。“要把唢呐吹进骨子里”,这才是真正的匠人所需要具备并为之一生坚守的心。
   而该片的导演吴天明,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教父”,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商业电影盛行的年代,依旧保持着自己对艺术的追求,是一种纯挚,更是一种情怀,他真正地把电影拍到了灵魂中去。而在《百鸟朝凤》最后,因为唢呐得以传承,逝世的焦三爷才得以安心,大步豪迈地向远方(另一个世界)走去。当然,还有一点,技艺的传承并非对外来文化的排斥。片子以唢呐与“洋乐器”和合奏的背景乐收尾,也将传统艺术的“海纳百川”淋漓展现。
   当今中国社会,并不缺少匠人。只要你从事着某个工作、熟练某一项技术,你就是一名匠人。但是,真正有心的匠人在当代又有多少呢?匠人无心便是匠,有心之匠才为人!
  
   书于2016年5月14日深夜

共 11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关于对于匠人的评论,匠心独具大概是很好的说明。当今社会里,虽然称为大师的人不少,但是真正地能够达到大师水平的人又能够有多少位。在当今社会里,匠人以及匠人精神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褒奖与推崇,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作者以观看电影《百鸟朝凤》为契机,写出了观看后的感想,指出当今中国社会,并不缺少匠人。只要你从事着某个工作、熟练某一项技术,你就是一名匠人。提倡做一位有心的匠人。文章语言朴实清新,感受较为深刻。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7-27 08:22:31
  关于对于匠人的评论,匠心独具大概是很好的说明。当今社会里,虽然称为大师的人不少,但是真正地能够达到大师水平的人又能够有多少位。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7-28 09:37:53
  欣赏老师佳作,文字朴实,情感真挚,问候,学习了:它们将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执着于自身追求的这种态度进行了广泛的传播。从而,匠心又重新被人们视为明珠。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