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麦客

编辑推荐 麦客


作者:横塘听雨 童生,53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18发表时间:2017-07-27 16:30:45


   又到了收麦子的时节,眼看着地里的麦杆一片接一片变成光秃秃的麦茬,从金黄染成发白。以往时间,夏收季节终始要忙一个月上下,每家每户都是天不亮就往地里赶,中午时分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匆匆吃上一口。日当正午,不敢再下地,很容易中暑,所以待高温减退,又该动身收麦,直到日落西山,夜幕之下,天气变得凉快,割麦正酣,无奈晚饭未进,只得回家。那年头,各家都种个十亩八亩,生怕比别家少收成,记得麦全收完,都要坐在一起闲谈,村里都有谁家“破百”了,一年的收成达一百麻袋之多。有的庄户,种的多家里人却少,人手不够,农忙顾不过来,但收麦要提前,拖得一长,等地里的麦子熟透就掉了或发黑,那全年的辛苦则毁于一旦,没办法,只得雇人来收,因此,职业收麦人也就应生了。通常,把奔走各地专门为别人收麦来赚钱的人,称麦客。
   在西北地区,一般都种小麦,尤其关中平原,地势平坦,水土丰沃,更是产粮区。以前,收麦全靠人,顶着烈日和时间赛跑,麦客这种职业一时兴起,很常见一群人背着大帆布包或用蛇皮袋子自制的背包,用来装干粮和换洗衣物,手里拿上镰刀,在村镇里游走揽活。当麦客的一般要么是自家没种地或者是外乡人,结伴而行。他们或自己去寻雇主,或蹲在街口集市等雇主来寻。一开始就要协商好价钱,一般都按日结,外加管食宿。主家会按自己的种植量来判断大致需要雇几个人,价格要使双方都满意,食宿不挑,都是住在家里,吃喝和雇主一般无二。乡下人实诚,善待麦客亦是好的传统,很理解出门人讨生活都不容易。
   常听父亲说起,他们那一辈人也曾当过麦客,都是去关中,约上村里的几个人一起出门,俗称“赶麦场”。从家里到关中得有一段距离,要坐火车,但是抛去路费,那收入就大打折扣,为了省钱,他们就搭便车。早早在铁道旁等着半道火车过来,然后找机会爬上去,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铁道游击队》打鬼子劫物资的场景,但他们一般爬的是拉煤的货车,都敞着的,容易爬,载人的客车是爬不上去的。白天日晒,晚上冷风又吹得发抖,为了省路费还冒着危险爬火车,实实不易。
   如今,大家都觉着种地根本就赚不了什么钱,若天气一恶劣,连本钱都回不来,于是打工的队伍一波又一波往大城市涌,留下的老人只是种一些能够吃就好,而且科技也发达了,收割机的马达轰轰几小时就收完,麦子从地里直接就装进了袋子,省了中间好多道的程序,麦客也就失业了,他们也不再满足眼前的收入,而另谋生计。今时今日,再也见不到走街串巷的职业割麦人,也就只是在《舌尖上的中国》里看一看用镜头记录下来的回忆。

共 10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充满深情的文笔讲述当年麦收季节那些职业割麦人——麦客的辛苦和不容易,读来令人感慨,我小时候和父母亲在地里用手拔过麦子,后来用镰刀割麦子,那时候农民很不容易,令人想起来白居易《观刈麦》描述的情景。作者谈到乡下人实诚,善待麦客亦是好的传统,因为大家都很理解出门人讨生活都不容易,令人倍感亲切和欣慰,我想,虽然以前物质生活贫困,但是人们互相帮助团结一致的美好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编辑 上善若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7-07-27 16:39:48
  一份回忆,无限深情。饮水思源,不忘根本。传统美德,值得传承!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回复1 楼        文友:横塘听雨        2017-07-28 22:55:50
  是啊
2 楼        文友:横塘听雨        2017-07-28 22:55:21
  麦客,古老而辛苦的职业,可惜现在已经消失殆尽了。
秉笔直言述心声!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