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人趣事(三题)
特性
一天,我去单位办点事,走到办公室门口,迎面走来一位非常青春的女青年。她喊我:老师!我仔细一看,知道她是我退休之后,才进我们局的职工。前不久,局里职工大会,让退休职工也参加,那天,我就坐在她旁边。她主动告诉我说,她时不时读到我写的短文。她问我,你写的那些事是真的吗?当时,我回道:当然是真的。之后,我就没见过她。
这时,她说,老师,到我办公室坐一会吧!
我随她进她的办公室坐下后,她说,昨天,我又读到你写的文章了。前次,你曾说过,你写的都是真事。你昨天发表在报上的那篇文章说,你去老年大学讲课。可我刚才去你原来上班的科室,问你的同事,他们说,你根本没去老年大学讲课。这一篇,是编的吧?
我听她说完,笑了笑说,我那篇短文是小说,你大概忘了,小说可以虚构呀!前次,我告诉你,我写的是真事,那是讲生活中有的事,也许是亲历所见,也许是别人讲述的事。以你说的这篇短文为例吧!我虽没去老年大学讲课,但我有一位文友就在那里讲写作课,我写的那件事,是写我那文友,而不是写我。
她“哦!”了一声,说,原来如此。我读书时,老师曾讲过文学作品可以虚构。可是,参加工作这些年,天天出去采写新闻,天天讲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把其他一些知识都给弄丢了。
我告诉她,一点也不奇怪。其实,有的报纸副刊,刊登的都是文学作品,但它要求作品具有一定的新闻性,要求作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读过之后,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说直接点,就是作品要与时代相合拍。
她听后,说,不好意思,让老师见笑了。这些年来,把原先在课堂上学的知识还给我们的老师啦!您老可别把我说的话当笑话讲给别人呀!全是些丢人现眼的事!
我说,像你这样的年轻人,我碰到不少。作为人,不知道的东西太多,知道了,又忘记的也很多。需要学习的知识更多。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多交流,谁都不可能像体操运动员那样,获个全能冠军。一个人,穷其一生,只能掌握某门学科里的一个分支学科。社会分工,各有侧重,如像文章体裁一样,各有各的特性。
她说,老师这么一比喻,我明白多了。文章体裁,各具特性。
读友
好久没到图书馆阅览室了。因要查资料,我跨进了阅览室。老远就看见一位老者抬手招呼我。我便朝他走去。他正在看一份本地报纸,他指着一篇文章,说,这是你写的文章吗?我看了一眼,然后说,是的。
他瞪大眼睛,望着我,说,你会写文章?而后,他起身示意我挪到一个无人的角落里。
我两坐下后,我告诉他,我写文章,是写着玩,让老哥见笑了!
他说,我们在图书馆相遇,快40年了吧?我一直以为,你也和我一样,来阅览室看报刊,想不到,你还会写,如果这篇文章真是你写的,那么,你写了40多年了。
我说,差不多吧?应该说,我学写文章已经50年了。不过,写的都是鸡毛蒜皮,凡人小事。上得了桌面的还没有。至今,也是个业余作者。
他说,你写的东西,我读过不少。早年,你写的一些文章,我还剪贴下来;手抄,也抄了不少,我觉得你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你的一些话,真还有点道理。我还以为你是个不得了的人物哩!
我说,我们在图书馆相多年了。我哪天都是这个样子,工人出身,衣着普通,相貌平常,从没有过了不得的样子。你不是常常把你看过的报纸传给我看吗?只是多年来,我们都是读友,在阅览室读完后,点个头就走。从来没有拉过家常,也没有通过姓名,彼此不太了解。其实,在我们地界,像我这样的作者,可以用撮箕撮。尤其是前些年,来这儿看报的人中,写文章的很多。并非能写文章的人,就不需读别人的东西。大家都需要学习,不学习就不可能有新思想,更不可能写出新东西来!
他说,原来我以为会写文章的人,都是一些天生聪明的人,根本不消学习别人的东西,想不到作家也需要学习?
我说,天下没有先知先觉的人,人人都得学习前人的经验,学习他人的人生经历,不学习,就不会有所思所想,就不能说出有一定思想意义的话来。
他说,今天不与你交谈,我还真不知道你说的这个道理。我一直以为,写文章的人,都是一些高不可攀的人,他们的脑袋比一般人大,他们一肚子都是故事,像水一样淌出来。
我说,哪会呢?写文章,首先得有生活,写文章的人,就是卖生活,没有生活,哪能写出文章来?并且,写文章的人,也只能写他所熟悉的生活,没有直接或者间接的生活经历,根本无法写出让人信服的故事来?
他问:那么你咋写出那么多故事来?
我说,有些是我亲历所见,有些是听来的,离开生活,编不出故事来!
他说,今天,我才知道,你是作家,我是读者。
我说,应该说,我们是相识几十年的读友。
留名
一天早晨,我在公园里打拳。打完几路拳后,我正闭目揉眼,只觉得有人走到我近旁,然后,站在我身边。待我揉完眼,睁开眼时,只见我身旁站着的人,是我早年的老主任,我忙招呼他:主任,你也来晨练?
常出来走走,今天是故意来遇你,往天,我从这儿过,见你闭目养神,没喊你。今天是有点私事,想麻烦你!他说。
老主任尽管吩咐,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尽力。我应道。
这事,在你不过举手之劳。只是,今非昔比!如今,你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我早不是你的上司了,不是给你派任务的时候啦!真不好意思开口。我是想了好长时间,才找你的。老主任一脸难为情的样子。
一日为领导,终生是上级。主任你别客气,我说。
老主任吃力地挤了一个笑,说,是这样,退下来这些年,我一直想,工作那阵,不是开会,就是饭局,忙得一塌糊途。我觉得,人来世上,不能当个匆匆过客,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总得给儿孙、给社会留下点什么?见到你们这些文人,一个二个出书,我也肠子发痒。不怕你笑话,早年我也写过一些文章,我想把它们翻出来。再写点回忆录之类,弄它20万字左右,也出一本书。我花了三年多时间,终于弄出来了。我想请你过过目,给我加点佐料,添点味精,不知你肯不肯出手相助?
我哪会不出手呢?我一定像当年在你手下那样,认认真真完成主任交办的事。我说。
不是交办,是请你帮忙。老主任说。
看看,顺顺,这些都是动动手的事,别人的,我帮忙做了不少。老主任的,更不消说。但不知主任想过没有?如今,出书得自掏银子。我很认真地说。
银子的事好办,我有路子找。你只管把好文字关。只要文字上过得去,你觉得可以的话,我请现任领导写篇序,就可以弄了。老主任说。
有银子就不愁出书了,我啥时来找主任拿文稿?我说。
老主任将背在身后的手往前一甩,从手中的牛皮纸袋里拿出一本装订好的文稿递给我,说,请你办事,不敢劳你大驾,我是有备而来。说着,他又从纸袋中摸出一个U盘,说,你将就在电脑上改。弄好后,给我打手机,手机号码写在文稿后面,我会到你家去取。
按过文稿和U盘,我说,好!弄好我就给主任打电话。说完,我抽身想走。
等等!20万字左右,要多少银子,我心里有个谱。主任喊住我。
大约2斤半钱吧!我说。
2斤半钱,就可以留名,值!老主任说。
往家走的路上,我一直在啄磨:为官者,算是有权有位之人了,咋还想着留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