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成了房地产的皮条客
“学区房”这一概念一定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它不知成就了多少亿万富翁。
一处房产地块,本来与其他地段相比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甚至可能还处于劣势低位。但是经过房地产商的一番运作之后,弄一所名校迁过来,身价会立刻倍增,房产价格也就随之几倍甚至十几倍地往上翻。房地产商开发“学区房”绝对是一单“暴利”的买卖。
听说,北京市人大附中附近的“学区房”已经卖到了26.5万一平米,买个厕所都要上100万。有这样的价格,就有这样的顾客,但普通百姓、工薪阶层不会是这类学区房的顾客,孩子上的学校再差也没有能力为他而去买“学区房”。
“学区房”的“房”与别的住房并没有区别,甚至更劣质,关键是“学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每一所中小学学校划定了“学区”。这些学校的办学水平有高有低,教学质量有好有坏。对于好学校而言,学区内住户的孩子才有资格上这所学校;对于差学校而言,学区内住户的孩子必须上这所学校。也就是说,地缘或者户口决定着一个孩子就学的资格,注定他该上差校还是好校。不知道这是哪门子的道理?凭什么啊?公平吗?正义吗?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整个的教育却一直坚守着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每每出台一项措施都是一些已经落后了几十年的思维模式诞生的产物,很少见有大受欢迎的政策出台。目前正在推行的“均衡教育”,其中有两项措施就备受诟病。一是“高中实行定向招生”,把优质高中的生源定向到初中学校,学生有没有资格被定向要看他是否在“学区”内,教育再次做了房地产商的皮条客;二是“中小学教师实行流动制”,一个教师教书的学校不固定,在哪一所学校工作由当地教育局说的算,这绝对是一项“拍脑袋”决定,其中存在的大量问题,我不想在这里细说。
教育的政策被商人利用了来发财,教育给房地产拉皮条,成为了房地产商的皮条客,这该是多么的悲哀啊!
教育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未来,教育造就出来的人是未来社会的支柱,孩子在教育中必须感受到“公平与正义”,他未来才能做一个坚守“公平与正义”的人,他在教育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他将来也会以“不公平”回报社会。凭什么仅仅因为自己的住所就决定着我的未来啊?“学区”圈死人,“学区”害死人。“学区”还是一种封建社会里治国理政中以“管”为主让百姓画地为牢的执政理念的产物。
“学区房”价格狂涨,带动了整个商品房价格的推高,至少是推动房地产价格狂飙凶手之一。如今老百姓买不起房,“学区”功不可没。
教育啥时候成为了房地产商的皮条客?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