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背影

编辑推荐 背影


作者:糖很甜也很苦 白丁,17.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32发表时间:2017-08-01 21:18:59
摘要:小时候父亲在山的那头,在村里的水池边,在母亲的眼泪里,在他自己的背影里。全家人常常要目送父亲去漂泊。

小时候父亲在山的那头,在村里的水池边,在母亲的眼泪里,在他自己的背影里。全家人常常要目送父亲去漂泊。父亲常说,只要我乖乖听母亲的话就给我带大白兔、牛轧糖。那是我与父亲的小约定,因此每晚都会被同一个恶梦惊醒,梦中父亲对我说,不听母亲的话,糖就没有了。现在想起来,大概是白日里太害怕让母亲生气,我与父亲的约定会失效的缘故吧!
   我家在半山腰,周围都是松树,松树林里参杂着杜鹃树。七月里,家就被一群杜鹃姑娘环绕,那种仙境,全村里只有我家才能享受。白天,我绕着杜鹃花唱歌、跳舞,总觉得那时候的白天走得很快,黑夜总是那么的漫长。我家有个大概20亩的果园,是母亲嫁到我家来的第二年,她和父亲一起围栏并种下了种类不多的果树。这个果园后来成为了我幻想的发源地,扮演各种影视主角的最佳取景地,想念父亲时去触摸果园里的一花一木,一草一石,感受父亲仅有温存。
   我时常问母亲,父亲何时归来。母亲常说,当你小辫子长长一厘的时候,当春芽尖尖出头的时候,当麦穗轻轻低头的时候,当满山遍野开满杜鹃花的时候,父亲会骑着白马迎风踏雪而来。我时常不理解这些都不是在一个季节里的景色,为何会出现在父亲归来的那天?原来那是一种满满的思念,把四季交际于一天,让我们错过的岁岁年年在热泪奔腾里补全回来。
   那时是我大概八岁,突然在天空中来了一副只有在抗日战争片里出现的道具,听到那嗡嗡声响我既好奇又害怕的跑回家,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飞机。母亲是木里的牧羊姑娘,没有文化,她看到后也非常地害怕,假装镇定地安慰我说,那是父亲回家前的征兆。我信以为真对飞机大喊,请你告诉我父亲何时归来,他是否忘记对我的承诺。飞机一瞬间就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只有那呆呆的母女一直望着天空,好像父亲要从天而降似的。
   终于有一天,父亲出现在村里的水池边,我高兴坏了。兴奋的心情里参杂着小小的幼稚,想要给父亲一个小小的惊喜。我静悄悄地躲在家门口的大石头旁,就这么螳螂捕蝉式的关注着父亲的一举一动。父亲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皮肤黝黑,满脸都是胡子渣,又瘦了很多。身上背着军绿色的红军包,那里面大概装着我与父亲的约定吧,可是父亲没有骑着白马,只是依靠着一颗归心似箭的灵魂拖着瘦小的身体。不知何时母亲早已到了父亲的身边,帮父亲拿东西,两人悄悄细语地回家了。迎接父亲的母亲永远是第一个,这是在这个家亘古不变的迎接模式。
   很快我们围着父亲,听他讲述外面奇特的世界。父亲徐徐地吹嘘着。每当讲到木里,母亲都会毫无意外地擦干眼角的泪。泸沽湖是父亲唯一想要留下来的地方。听说那里景色宜人,四季如春,人们都唱着山歌划着船去钓鱼。父亲说他自己也想做一名渔夫。父亲把仙境般的泸沽湖讲述得如痴如醉,我情不自禁地想到西游记里的花果山。父亲是孙悟空,母亲是紧箍咒,我们都是猴儿,父亲不用奔波劳累,时刻有母亲相伴。我在幻想中开始昏昏欲睡,在如醒如梦里听到父亲在讲述丽江。在那个女主外男主内的纳西族的传统里,上演着不一样的故事。胖金妹们是何等的辛苦,我在父亲愤怒的苛责声里醒来,从此丽江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
   2016年5月3日,那是我第一次来到丽江。丽江真的很美,满街开满了樱花。日出着落的那头,古城错落有致地座立在这座城市,木府被纷至沓来的游客欣赏着。街道巷尾飘散着花饼的味道,民族首饰是爱情传递的音符,还有那敲锣打鼓的女孩。犹如《东巴文化和纳西哲学》所述,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算真正来过。我喜欢这里,多么希望生长在这里。很多年前的父亲大概也是如此吧,我把这样的想法像父亲一样寄托在了来世。望来世生在这里,做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胖金妹。
   那时候,都忘记了问父亲一路是否艰辛。他在女儿们的好奇心里诉说着自己的心酸历程。父亲说,这次出游收获很大。他在木里到泸沽湖的深山野林里,认识了一位迷路挖矿的老板。老板邀请父亲来做工人,每天工钱八元,明年的3月15日在凉山州盐源县的某小卖部里找他。那时候的人是多么的讲信用。母亲虽然担心父亲被骗,但来年的3月份还是让父亲赴约。父亲每次出去闯荡都是那么的干脆利落,没有依依不舍的道别习惯。我们再一次的目送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母亲的眼泪里,消失在村里的水池边,消失在山的那边,全家人又一次的在期盼里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光阴。
  

共 17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年轻时候的父亲每次漂泊时留给家人的毅然决然的背影。父亲的漂泊一半源自生活的重压,一半源自对远方的憧憬和迷恋,而他留给家人的却是深深的思念和幼小孩童对美味的期许。父亲对远方的执着也在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多年以后当昔日的女孩远离故土,踏上父亲当年曾经走过的那座美丽古城,第一次理解了父亲当年的心境,父女的心在那一刻神奇地产生了共鸣。淡淡的文字,书写的是对父亲,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和包容,推荐阅读。【编辑:上官欢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17-08-01 21:20:15
  问好糖很甜也很苦,感谢您对江山散文的支持,期待更多佳作,祝创作愉快!
上官欢儿
2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17-08-01 21:23:06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一样的父亲、母亲,也许多年之后,当我们都已经为人父母的时候,才更能理解他们吧。
上官欢儿
回复2 楼        文友:糖很甜也很苦        2017-08-01 21:55:28
  谢谢,我会继续努力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