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格的“军令状”
一
这次下乡考核生态护林员工作期间,发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一份从上面照套下来的失格的“军令状”,居然堂而皇之地张贴在村委会最显眼的地方,而且没有任何人发现那份“军令状”的失格之处,其维护上级权威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这张“军令状”的内容是:“XX村向乡党委、政府郑重承诺:扶贫攻坚决战决胜,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我们一定要以精准扶贫为己任,以全面建设小康为目标,以‘三严三实’为保障,率领全村干群全力以赴,克难攻坚,确保在三年内X户XX人口如期脱贫。完不成任务,愿接受组织处理。军令如山,立状为据。授状人XX,立状人XX。X年X月X日。”
在精准扶贫的攻坚阶段,村对乡,乡对县,县对市,市对省,省又对中央签定“军令状”、保证书,承诺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届时完不成任务,甘愿接受上级的任何处罚,这种做法无疑是新颖可取的,也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但是,“军令状”上的“授状人”三个字,总让人觉得怪怪的。
二
军令状为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的,下属在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果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军令状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军令状的起源和军队行军作战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指挥官的责任感,确保战斗的胜利。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立军令状是有极大风险的,因为军中无戏言,立下军令状,白纸黑字,那是要兑现的。
立军令状,贵在自我加压,不留后路。三国演义中写到:当年蜀国将领马谡为守街亭立下军令状,后街亭失守,蜀国丞相孔明(诸葛亮)不得不军法从事,这就是有名的历史故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还有当时草船借箭时,诸葛亮也在周瑜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当然,敢立军令状,也是高度自信的表现。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们一定要有这个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决心,有这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精神。战争年代,将士们与阵地共存亡的精神,是决定一场战役能否取胜的决定性因素。
自习近平主席立下“全面深改‘军令状’、作风整改‘军令状’、扶贫开发‘军令状’、从严治党‘军令状’”以来。“军令状”是承诺书更是责任状。
正确的军令状应该是这样的:“《军令状》在X年X月X日至X月X日期间,我将克服困难、一定全力以赴、绝不找借口、保证完成作战任务。特立此状,决不食言!承诺人:XX,见证人:XX,立状时间:X年X月X日。”
三
各级党委政府都是最权威的机构,也应该是人才荟萃的地方,不可能不知道“军令状”所包含的本来意义,也不可能不知道“军令状”的样式和格式,而今,从上到下却闹了这么大一个笑话,实在让人费解。
难道说,上级的权威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吗?难道说,上级的错误就不可以指出,而是照搬照抄、照本宣科地无条件执行吗?我就觉得奇怪,诺大的各级党委政府中,就没有一个懂得历史文化的明白人么?
党和政府的权威不容置疑,也是应当维护的,但是,我们应当提倡智慧地维护上级的权威,就像那张失格的军令状,现在被人嘲笑和诟病了,便推到“这是从省里下来的模式”,省里传下来的指令有误,下级就不可以指摘吗?上级的错误,下级就不可以纠正吗?这也不符合我们党关于“有错必改”的原则啊!
现在的情况是,无论上级说的什么话做的什么事,体制内的下级,都无一例外地“对对对”“是是是”地应和着,没有任何人提出一点不同的建设性意见,这是不利于党的建设的,也是极其危险的。如果仅仅出于维护上级权威的需要,也是相当不可取的。
说到维护上级权威,我想到了一个极其有意思的笑话:乾隆年间,纪晓岚以过人的才智名扬全国,深得皇上赏识。有一天,乾隆宴请大臣。大臣们吃得很开心,饮得也很畅快。乾隆又诗兴大发了,他出了个上联:“玉帝行兵,风刀雨箭云旗雷鼓天为阵。”
乾隆皇帝要求百官对下联,竟然没人能对得上。乾隆皇帝这下更来兴致了,他想显示他本人的才华,便点名要纪晓岚答对,想出一下这位大才子的丑。不料,纪晓岚却把下联对上来了:“龙王设宴,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当盘。”话音刚落,群臣赞叹。
乾隆皇帝听后,却不高兴了。他面有怒色,半日沉吟不语。大家颇为纳闷。纪晓岚当然明白是自己得罪了皇上,便接着说:“圣上为天子,所以,风、雨、云、雷都归您调遣,威震天下;小臣酒囊饭袋,所以,希望连日、月、山、海都能在酒席之中。可见,圣上是好大神威,而小臣我只不过是好大肚皮而已。”乾隆一听,立即笑逐颜开,连忙表扬纪晓岚,说:“饭量虽好,但若无胸藏万卷之书,又哪有这么大的肚皮。”
乾隆出的上联,显示了一代帝王的豪迈气概,不料纪晓岚下联一出,十分工整,显不出乾隆上联的才气。乾隆一听,自然不快。幸好,纪晓岚及时发现并为自己开脱,有意抬高乾隆,贬低自己。自然,君臣一唱一和,大家都高兴。
四
伟大导师恩格斯说过:“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一致的行动。”古往今来,权威对于领导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力量,是权力和人格的聚合;它是一种威势,是威望和威信的展现;它是一个法宝,一旦拥有便无往不胜。但如何自觉维护和强化领导权威,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一、维护和强化领导权威,最根本的是不断提升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塑造领导干部的光辉形象,形成强大的感召力。二、权威不同于权力,权力是岗位所赋予的职权,而权威始发于领导者的品德、智慧、才干等人格因素,这些因素的特点,决定了领导者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地提升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素质,这是实现维护和强化领导权威的根本。三、不断地提高政治素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工作实践。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时掌握党的思想脉搏,使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目前而言,要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包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等重大战略思想,结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作为下级,最为重要的一点,要通过帮助上级纠正错误、完美决策来提高上级的权威,而不是任其说错话、写错字、做错事,然后,再将错误的责任一股脑地推给上级领导。这是对上级不负责任的表现。例如军队作战参谋部,就是要为上级正确决策当好参谋,若是一味地无原则的“好好好”“是是是”,任由其错误的指令传达下去,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牺牲了无数将士的生命,然后再把责任推给决策者,那还要你这作战参谋何益?
同样的道理,如果把那张失格的“军令状”出笼并下传的责任推给领导或决策者,是不是有失公允?省委办公厅、市委办公室、县委办公室、乡党政办公室的办公人员难道是吃干饭的?决策者们说是要搞个精准扶贫“军令状”,你们那么多办公人员,却弄个失格的玩意传下去,让决策者的颜面何存?如此以来,要你这些办公人员何益?还不如让决策者们自己动手,身体力行,还能节省一笔庞大的办公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