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人间百态】邻里(征文 .小说)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其实谁都知道,邻里关系是最难处的。谁敢说邻里几十年,从来没红过脸,这话恐怕没有人相信。就像没有人相信,夫妻一辈子从来没拌过嘴一样。
张婶和林婶,相邻几十年,几乎就没好好搭过腔,偶尔说上一回话,没几天便又翻了脸。
邻里邻居的,大事小情,少不了会有一事不和,或发生点小纠纷,口角总是难免。拿当地比喻夫妻间矛盾的一句话说,即是:橱上的碗盏,哪有不磕碰的时候。其实,夫妻间这样,邻里又何尝不是这样。久处,难免会生嫌隙。
张婶和林婶的矛盾,说起来还是两家这房子刚修在一起的时候。当时,张婶家宅基地不够,而林婶家宅基地富余。张婶家愿用耕地,换林婶家一小片空地,以补充宅基地的不足。可林婶家不让,说损了自家宅基地风水。张婶家无奈,只得把房子建得紧挨着边界线。于是两家房子建好,本也相隔着一段距离。无奈林婶家又怕日后因为空余地的利用引起争议,便将一堵围墙,修到张婶家的墙根。两墙间隔,紧挨得侧身挤不进身体。为此,两家没少争执。从此结下了宿怨。
为这事,两家闹腾了大半辈子。常常为一点小事怄气。今日我家一只鸡,窜到你家门口啄食了玉米麦粒,被你打折一条腿。明日你家打扫卫生,灰尘飘到我家门前,我就对着你家骂上半天。
这事,闹得四邻都不安宁。
但后来,听说张婶家娶了位外地儿媳,俩家的矛盾便日趋和缓。俩家的关系,也不再那么紧张。
那儿媳名叫邢叶,是张婶儿子在外地打工时处的对象。也许是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还没萌生太多的人情世故。也许是为了尽早熟悉陌生的环境,便从不跟人分个远近亲疏。对谁,都是一派亲切随和的态度。
新婚没几天,邢叶想去林婶家拜个门,张婶不让,说:“咱又不缺啥,也不求着人家,干嘛拿脸去贴别人的屁股。”
邢叶说:“邻里邻居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不想闹得那么僵。”
邢叶去见林婶,一声“婶子”,叫得林婶不好意思答应。但聊着聊着,林婶也就没了戒备。彼此越聊越投机。临了,邢叶离去,林婶就扔下一句:毕竟是外来的媳妇,明事理。
就这样,邢叶时不时去林家走动。今日给林婶帮个忙,明日求林婶办个事。俩家便渐渐有了来往。也便淡忘了之前的过节。张婶、林婶,偶尔心里有点小别扭,也渐渐有些抹不开面。
林婶有个孙子,被儿子、媳妇扔在了家里,让林婶一人带着。儿子、媳妇都外出打工。林婶独自带着个孙子,偶尔外出抽不开身,便托邢叶照看一会。
这日,林婶又去镇上,便把孙子托给邢叶。邢叶答应了,便把孩子哄进屋里。
没想到,邢叶一下没注意,这孩子竟跑了出去。接着,便听见孩子在外面焦急的哭声。
邢叶循着哭声出门,发现孩子竟不知什么时候钻进了两家墙壁的夹缝里,钻到中间就卡住了,再也出不来。于是便急哭了。邢叶想去救,可那墙缝太窄,孩子都能卡住,她又怎么能够进得去!
她最后找来梯子,爬上围墙,想从围墙上伸手把孩子拉出来。但围墙太高,够不着。她最后只得跳下去,挤进墙缝,把孩子从墙缝间托上围墙。
出来后,邢叶的手臂、膝盖全搓伤了,住进了医院。婆婆看了就责备一句:“你管那闲事干嘛,那都是她自家找的,自作自受!”
邢叶只答应一句:“那只是个孩子。”
林婶回来后听说,去医院看她。医生对林婶说,幸亏没伤着三个月胎孕。林婶一再表示歉意,并要为她承担医药费。邢叶说:“医药费就算了。你要真为两家人好,就拆了那围墙,或者往里挪挪。一堵墙隔着,隔开了两家人的心!”
林婶当即表示愿意。说:“你就是不说,我也会让他们把那墙拆了。我不想让孙子再卡进去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