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攻击性的人
记得曾经和前舍友聊天,她说自己是一名有攻击性的人。其实,我也不是很明白有攻击性是什么意思,但是在随后的接触中,我渐渐了解了,她所谓的攻击性,其实就是在发现别人在对她无论是言语还是行为都有威胁的前提下,提前做预防并将这些所谓的“威胁”扼杀在摇篮中。当然,她也是一名比较要强的人,对自己狠,同时也意味着对别人狠,不是善茬。我想,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应该很多,唯我独尊,总是犯所谓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不遵循客观实际。对自己狠,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好,人总是需要有点动力和勇气去追寻自己的理想的;只是,对别人狠,这就不好说了,如果一个群体中大多数人都不是善类,都遵循着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或者是妄图控制他人,那么这便不是什么好的集体,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社会问题便更加严峻。人无完人,但是可怕的是当所有人都无意识地去做那些所谓的“有攻击性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者自己的预测利益,小则争一时口舌之快,大则做出些伤天害理、穿小鞋的勾当,那么这种流弊该如何应对?是变成那样的人,还是做一名微笑着的傻子,这是一个问题。或许,我们正被这样的人包围;或许,我们正置身其中。
小时候,思想品德教育教我们宽容待人、谦虚谨慎,然而,长大以后,感觉这些所谓的传统美德基本上都就饭吃了,就像随地吐痰这种现象在各大城市根本就杜绝不了一样,良好的养成根本不易,即便从娃娃抓起也并不能改变什么,因为这也是传统。朱自清在朱光潜的《谈美》序言中说,现在的人是很坏的,道德沦丧。那时候他指的是民国时代,而时至今日,再看此言依旧应验。只是,现在的精神胜利法的普及性更广。管好自己就好,不要在意别人,即使受到伤害,既然反抗不了,那就忍受好了,回家看看电视,做做瑜伽,强身健体,坚决要好好活着,以健美的体制、开朗的性格,做一名21世界的新新人类,秀秀娃,晒晒日常生活……就这样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地走完一生。难得糊涂、大智若愚其实不失为一种境界,只是,这样就够了吗?为什么会有一种自私的感觉?记得《东京喰种》有这样一个情节,壁虎让金木选一对情侣中的一名做牺牲者成为壁虎的食物,金木没有选,结果那对情侣都被杀了,在临死的时候他们都恨金木。与其伤害别人,不如伤害自己,这条象征金木温柔的至理名言被肢解得渣都不剩。所以,温柔往往也是一种残忍,消极的纵容并不是明智之举,其实,金木只是怕伤害,而我们亦然。
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相信每一个生灵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之所以变成这样,其实是由于很多原因造成的,这就好似美剧的剧作在塑造角色时,即便是坏人也要展示这个人是如何变坏的过程。尽管不知道到底是谁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但是,真正该如何做到与人为善,这才是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本应该讲的,而不是什么条条框框的规则。因为,不守规则本身也是我们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