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于知道为什么《战狼2》票房那么高呢?
建军节90周年前,市场一共投放了两部主旋律电影《建军大业》与《战狼2》,一个是该系列的收尾之作,按照上面的指示,收尾之作要拍得热血沸腾,要拍得接地气,因为上面要让更多的90、95、00后知道中国的军魂,当时不可能预测发生中印对峙事件,所以,叫了香港导演刘伟强,因为,上面一部分人的审美观还停留在香港电影黄金年代,香港电影以前动作打遍天下无敌手,所以,就叫了把《无间道》拍得很牛的刘伟强同志,刘伟强同志也不负上面期望。
照他的原话:我为这个电影筹备三四年了,查了很多的资料。
但问题是,他居然不知道叶大鹰是叶挺的孙子。
看来是在动作方面准备,没有在人物小传方面充分准备,但叶大鹰也是个导演,也拍过红色题材,还是叶挺的亲孙子,为了了解人物,深化人物,立体化人物,也应该去采访采访叶家,他们可能提供的都是正面的,但也是宝贵的。事实是,在电影中也不可能展现领导者不好的一面。所以这是个不应该的失误。
当然《建军大业》影片整体节奏强劲,燃点十足,年轻观众也较喜欢,也算接了地气。
今年八一前投放市场的时候,正巧中印对峙,而中国的策略一向是“韬光养晦,闷头搞经济”,但“洞朗”事件打断了设想,上面千算万算没有算出来“洞朗”那个旮旯出了问题。这是后话。
按照上面的策略,打是不行,硬打想都不要想,现在正是中国经济转型关键时期,怎么能让炮火拖了GDP的后腿。
这时,《战狼2》横空出世,因为没有什么指示的包袱,反而逆生长,口碑一个劲地上升,一些动作环节设计也是拳拳到肉,确实过瘾,这个时候,英明的上面就将计就计,让《战狼2》充当了彰显中国强大的一面广告,发动力量强推,而先前主推的《建军大业》,慢慢因为“一失足成麻烦精”,渐渐也就被上面放弃了,所以,现在《建军大业》的票房是它的真实的票房,也就是说,这个电影的实力就值这么多。这是真实的。
但当《战狼2》成为中国对印的心理攻略手段工具之后,加上有组织地有秩序地安排,动用一切力量运筹帷幄,地球人都知道,在发动群众方面一向是上面的强项,于是,一时之间就造成了好似万众空巷令人振奋的局面。当年老蒋同志也确确实实是见识到了的。
由新华社率先发声,这次的效果跟2016年里约奥运会一样,末了,忘了国事,只记住了一件家事,一部拍得真诚质量还过得去的电影。当然远远没到刻画人性的高度,等《敦刻尔克》上映就知道。这又是后话。
这跟当年里约奥运会用中国女排的胜利,来掩盖上面的甚是无奈一样的策略。
在中国女排夺冠前夜,发生了令华夏儿女心凉的事件,美帝国主义者明目张胆地欺负中国,居然让本成为骄傲的中国国旗变为“假货”,借巴西之手羞辱中国,中国能怎办?派个航空母舰轰炸一番,不可能,前面已经说了,中国策略是目前、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韬光养晦,闷头搞经济”,这个没有错,打仗最终打的是后勤仗,没钞票作后盾,啥都打不了。
但话又说回来,打仗也不仅光是看武器占优,弹药充足就可以打赢,当年中日甲午海战,那时的晚清不是号称远东最强海军吗?有号称最牛掰的“定远号”,结果,一个个的怕死,被小日本一顿暴揍。
同样,“小米加步枪”的中国解放军,打败了貌似强大的一个个敌人,最后一举打到三八线,打出真正的中国国威。
当然,当下的中国不能同日而语,威震天下的朱日和大阅兵刚刚过去,中国有的是雄心壮志打败一切反动帝国主义者。
说回女排,当时的收视率也是历史最高,全民激动一夜未眠。
很好地把全民的情绪导向为女排加油的事件上,经此一役,一觉醒来,什么“假国旗”,什么“美国田径队欺负人”都成了过眼云烟。
明天依然美好,中国依然美好。
新华社抢先发声后,各种大小媒体积极配合,因为,那个时候是中印对峙最关键也最危险的时候,搞不好擦枪走火,酿成大祸,也弄不好民声沸腾,动摇团结大好局面。
所以一连数天,大小新闻都是《战狼2》不断打破《美人鱼》的记录,因为发动群众的首要,就是了解国民性,从众心理,追捧热点成了人的本能。
所以,上面特别感谢《战狼2》很及时的充当了一次宋江及时雨,当然,上面也很好地发动群众积极火爆,前赴后继地参与到讨论《战狼2》怎么体现中国人很牛气,怎么彰显中国军队很仗义,很勇敢,很忠诚,竭力保家卫国的所谓主旋律中去,影片最后不是用护照说了吗?
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你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事实是我们护照上没有。
其实,上面想传达的是:中国护照也许不能让你去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但是,只要你手持中国护照,祖国就可以把你接回家。
上面要让你相信:“当你在海外遇到危险时,一张中国脸,一本中国护照,就是我们的绿色通行证”。
现实中,索马里战乱,利比亚战乱等,也是证实了中国军队的强大无比。
所以,不要为了这个纠结。
只能说,天佑中华,现在中印对峙已经过了最敏感最危险时候,印度也在强大中国宣传压力下,屁颠屁颠遛了,不过,为了一点面子,悄悄留下四十名小兵打扫庭除,通俗讲就是擦屁股。
相信中国能完善周全地处理好边境摩擦,毕竟中国有云。
元•高明《琵琶记》:“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中国更是有句大俗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全部报掉。
1962年的中国底子还薄,有种光脚的还怕穿鞋的一往无前,那个时候的印度经济比中国好。
现在2017年,中国经济已经远远超越印度,自然,穿了皮鞋,就得有点绅士风度。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出自《礼记•曲礼上》。
当下的中国,推行和谐共存,主动用一线一路担起了全球共荣的重责,多年后,周先生制定的外交政策,还会继续影响中国大局。
说到底,两国相争,就像孙军事家说的,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不战而胜总是上上策。除非迫不得已。
这是不变的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