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乡村大暑

精品 乡村大暑


作者:稻香村主人 童生,75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337发表时间:2017-08-06 12:37:03


   阳历七月二十二日(也就是阴历六月十九日),十七时三十分,大暑。
   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思是说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家乡人仰头看看天上如火的太阳,摇摇头开玩笑说:“饱做不如饿养。”意思是在一年中这个最炎热的时段吃差点没关系,活就不要去干了,“好汉不赚六月钱”,保重身体重要。
   但照样有人赚六月钱,几个泥匠在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地替人盖房,而且有的泥匠连衣服都不穿,光着背脊晒。村里两幢新式洋房正在往高里长,已经三层封顶了,正在砌“山尖”。“山尖”上搁桁条后,就可盖陶瓷瓦了。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摘录
  
   二
   晚上,萤火虫在空中飞舞着。现在的萤火虫比从前要少了好多。想起我小时候,总是与小伙伴们一边追捕着萤火虫(捉住它们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子里),一边嘴上高声地说着大人们教我们的谣儿:
   棉花虫
   低低落
   下来蹾粉蒸羊糕
   羊糕蒸得好
   哥哥娶嫂嫂
   嫂嫂生个鸡
   哥哥笑嘻嘻
   如今已听不到孩子们说这个了。
   甚至还把一只捉到的萤火虫放在地上,然后用脚踩着一划拉,如果有明亮的一道白痕,就判断明天是大晴天;如果是暗淡的一道白痕,就判断明天是阴雨天。现在想来,如此判断天气阴晴的方法真是可笑,但这种杀害萤火虫的方法却是有些残忍的。那时的我和同伴们真不知采用这种方法谋杀了多少的萤火虫,让那些可爱的在夏夜里发光的小精灵粉身碎骨!
   萤火虫依然还在乡村的夜空里轻轻飞舞,但它们的身后再没有了小孩子们追逐的身影,孩子们已经忘记了它们,像“棉花虫,低低落,下来蹾粉蒸羊糕……”这样的乡谣儿今后也肯定不会有人唱了。
   如今,听到《萤火虫》的歌曲:“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夏夜里夏夜里风轻吹,怕黑的孩子安心睡吧,让萤火虫给你一点光,燃烧小小的身影在夜晚,为夜路的旅人照亮方向,短暂的生命努力地发光,让黑暗的世界充满希望。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我的心我的心还在追,城市的灯光明灭闪耀,还有谁会记得你燃烧光亮?”想起家乡人对城市文明的渴望,醉心于城市霓虹灯的海洋里,而这乡村夏夜萤火虫寂寞的光亮,真让我感到了一种伤感!
   乡村,难道真的成了人类的弃妇?
   不,我依然深爱着乡村!
  
   三
   一个老妇人坐在河边的一株杨柳树荫里洗衣服。蝉儿在杨柳树上“唧哟唧哟”地长鸣。一种全身黑色、腹尾细细的蜻蜓在河边飞来飞去。她真的老了,嘴里的牙齿都掉得差不多了,嘴巴瘪蹋蹋的,头发也呈现出花白。她的丈夫已先她离世好多年了,可她还活着,一年又一年,她还活着。她爱一个人叨咕,也不知她说些啥,村里也没有人想听她说啥。有时,她也想找那些中年妇女说说话,但没有人愿意搭理她。她坐在石头上,洗着衣服。儿子出去打工了,媳妇在家,一天到晚就只追着钱跑,只要听到哪里有赚钱的活路,就跳着脚赶去了。
   奀奀女,捡烂柴
   看见婆家花轿来
   牵起罗裙抹眼泪
   放下罗裙绣花鞋
   花鞋绣得笔笔尖
   双手托在公婆边
   公婆莫嫌鞋面丑
   七岁无娘哥嫂边
   哥哥打来紫竹棍
   嫂嫂打来紫竹鞕
   不吃哥哥种田饭
   不穿嫂嫂半根线
   她唱得真好,一字不差,还拖着音韵,略带哭腔。其实她唱的也是自己的身世。她在家做女儿时,父母都早逝。她是家中的末脚女,要是有爸妈在,该多幸福的,可惜爸妈相继走了。一个兄长带着三个妹妹过日子,嫂子没进门时,兄长对待三个妹妹蛮好的,兄妹四个齐心合力过着日子,虽不富裕,但也温暖。嫂子进门后,境况就不同了。嫂子把三个姑子使唤得团团转,这个洗衣服,那个打猪草,还一个放牛。冬天放牛还要砍一捆柴回来,否则的话一顿骂是少不了的。下雨天没事,就让三个姑子学着纳鞋底。做鞋,绱鞋,补缀破衣服,样样针线活儿都要学着做。吃穿呢,却是勒掯得很。只要外面有野菜,嫂子就让三个姑子去讨野菜,什么竹笋啦,山蕨啦,苦菜啦,鱼腥草啦,炒的时候又舍不得放油,吃得肚子里如一片荒漠般,好难受。身上的衣服却多是打了补丁的,补丁也都是她们自己缝的,只有过年时才会每人有一身便宜布料做的新衣服,那是大哥看得实在过意不去,与嫂子闹矛盾争来的。大姐要嫁人了。大姐暗地里对两个妹妹说:“唉,总算熬出了头,要离开这个家了。两个妹妹在家忍着点,别顶撞嫂子,好在哥哥对咱们到底还有一片怜顾心,饭总有得吃。”说完,三姊妹都流下了热泪。大姐在冬天里穿一件红袄出嫁了,青石巷里鞭炮炸得鸡飞狗跳,两个妹妹拉着大姐的衣角哭得伤心。过了三年,二姐也出嫁了。她更孤独了,真是时时处处小心与嫂嫂过着日子。早上起来就扫地,抹桌子,烧水,洗衣服,忙得一刻不停,每餐都是一吃完饭就把碗筷收拾去洗了。她知道,嫂子就看不得她得闲,得闲好像就是白吃了家里的。
   到了自己快要出嫁的那些日子,想想自己劳作过的田野,想想自己爬过的那一座座青山,一个人在暗夜里不禁泪水打湿了枕巾。做女儿的这些岁月,虽不像歌谣里唱的那样,哥嫂那么坏,但苦确实也吃了不少,若哥哥完全偏向嫂嫂,那可真就苦了。
   嫁到了婆家,才知道媳妇更不好当,才知道了“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句话里面的深意。倒要感谢在家做女儿时所受的那些苦了,在做媳妇的那些岁月里,她什么活儿都会干,没有什么农家活儿能难得住她,粗活细活都能来,婆婆给她脸色,她也给婆婆脸色,谁怕谁呀!
   生儿育女,一路下来,不知不觉,人就老了。
   看着儿子娶媳妇,她高兴!
   看着女儿嫁出门,她不舍!
   人生的酸甜苦辣,她都尝到了。
   人老了,有时会经常想起那些村里过世多年的老人,甚至在梦里都梦见过。他们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但他们都一个个永远地躺在了村前村后的青山上,化为了一堆黄土。她的老伴年轻时也是个好风流的家伙,偷偷跟村里的妇人约了去村子的后山上摘杨梅,躲在草丛里快活。但还是被传播开了。她管不住,也懒得管,随他去。还不止跟一个妇人的。那些跟他老伴好过的妇人都走了。
   娘家的嫂子寿命可真长的,哥哥都过世好多年了,嫂子还在的,耳不聋,眼不花,走起路来有脚劲。她回家给父母上坟时,偶尔会住上一晚,就与当年勒掯她的嫂子睡一床,说起当年在娘家的那些事情,两人都只是笑,好像是在说别人的事情。
   嫂子还说:“我怎么就不死的,活这么大年纪干嘛?又不能去寻死,真寻死别人还以为是儿女虐待我们的,也坏了儿女的名声。我现在就盼望着快死的。”
   她说:“嫂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死有什么好?活才好的。”
   嫂子说:“日子难过啊,连个说说话的人都没有,整天就知道看猫儿狗儿打架、鸡儿寻食,你说这有什么意思?你说咱女人的命咋就这么长呢?”
   她说:“只要儿女不嫌弃咱,活得再长也没关系。”
   嫂子说:“儿子媳妇倒还好,不缺咱吃穿,倒是两个女儿,好像没有我这个娘似的,一年到头,也难得来望我这个老娘两回。”说完,嫂子还唱了起来:
   豌豆开花紫彤彤
   人家养女一场空
   红红绿绿穿起去
   丢下老娘在房中
   老娘哭得肝肠断
   还骂老娘发酒疯
   唱完了,说:“还是古话讲得好:‘宁靠饭甑,莫靠水缸。’‘花花姐在天边,瘌痢儿子在身边。’女儿就是女儿,儿子就是儿子。”
   她说:“处处村里都是像我们这样的女老多,男老少。男人命金贵啊!”
   嫂子说:“也不是他们的命金贵,而是他们比咱女人辛苦,白天要在外面干活,晚上还要搂着咱女人用劲,一滴××抵十滴血的,这也是废身体的事情。”
   她说:“这倒是的。”
   一桶衣服洗完了,她慢慢地站起身子来,身上的关节咯吱响。她揉了揉膝盖,用肘弯提着塑料桶往家里走去。
   蝉儿依然在杨柳树上唧哟唧哟地叫得起劲。
  
   四
   捕蝉儿是我们小时候那些小伙伴在夏天里最喜欢玩的事情。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家乡的蝉儿至少有三种:一种是那种绿色的身体,个头较小,翅膀很长,喜欢躲在绿草丛中,因为身体与草丛颜色一致,很不容易被发现,叫的声音也委婉动听;一种是灰色的,比那种绿色身体的蝉儿个头要大些,这种蝉儿喜欢停在村边的树上鸣叫;最后一种是黑色的,个头最大,喜欢停在河边的杨柳树上响亮地鸣叫,这种蝉儿看起来有些笨头笨脑的,仿佛有几分傻气。
   那种绿色的蝉儿没什么玩头,捉住玩会子就放了,主要是感受那份捉的快乐。灰色身体的蝉儿爱停在梨树上,梨树的皮与它的身体颜色基本一致,也不容易被发现。这种蝉儿较难捉,因为它停的地方较高,有时需要爬到树上才能捉得到,好费劲的,加上它反应较敏锐,稍微有点惊动,就“唧——”一声遁去了。最好捉的就是那种停在河边杨柳树上的蝉儿,听着其声了,觑着其形了,轻手轻脚地走过去,举起一只呈瓢状的手掌慢慢靠近(蝉儿却还在那里唧哟唧哟深情地唱着,陶醉在自己的歌声里,没有感到危险的逼近),然后飞速地往下一按,能捉住的时候居多。捉住了,看蝉儿在手掌里挣扎,但是迟了,已成囊中物。
   扯一段黑线,拦腰缚了蝉儿,在线的另一头绑一个小石块,看蝉儿忽然努力地往上飞起,嗡嗡地扇着翅膀,掉了下来。过一阵子,又奋力地往上飞起,又掉了下来,孩子们可开心了。最后,孩子们还是把蝉儿放了,玩腻了,又吃不得,放了吧。
   摸鱼儿也是我们小时候在大热天里最喜欢做的事情。水底的石块下,两岸草丛下的泥洞里,都能摸到鱼儿。石块下算那种叫石斑的鱼儿多,有时一个石块中会藏着七八只,手伸进去掏一只出来,用脚趾头塞住洞口,把鱼儿在杨柳枝上穿好,又沉下水底去掏,直到掏尽为止。而河岸边的泥洞里属那种全身滑腻的鲇鱼居多,腮边和脊背上长着刺,弄不好就会扎着手的,这种鱼儿味道可鲜美了,身上的鱼刺儿也少,吃着不容易扎喉咙。此外还有鲫鱼也爱藏在泥洞里,一掏也是一窝儿。但有时也会摸出一条水蛇来,吓得魂飞魄散,手甩个不停,怕蛇的人会浑身都发抖。再就是用鱼网捕鱼儿。把鱼网下到水里,就去玩了,过一阵子再来收网时,网上就网着了不少的鱼儿,看它们一只只翻着雪白的肚皮在网上挣扎,心里可高兴了。
   那时,我们一帮孩子们整个炎热的夏季多半都是在河里度过,门前的小河就是我们的乐园。
  
   五
   天气热,辣椒红得快。勤快的人家,辣椒秧栽得早,菜园里的辣椒一片红。茄子紫莹莹的。豆角一根根直垂着。南瓜长出来了。还有冬瓜、丝瓜、瓠子等,不一而足。这个季节有的是菜吃,不需要去街上买菜了,要买也是买点肉。
   豆角吃不了就摘断成小段的,然后放在锅里煮熟,再晒成干豆角。这种干豆角要吃时,先放在水里浸泡至柔软,捞出来挤掉水分装入钵中,拌点食盐,再在上面放上猪肉蒸着吃,可好吃了。我们家乡当年这种菜多是做给产妇婆吃的。还可制酸豆角。很简单,只需把豆角洗净切成短短的,与切片的红辣椒大蒜放在一起,加上食盐在盆里揉搓得有些蔫了后,装入瓶中,盖紧盖子,过个三五天就可以吃了,如果喜酸的话,就多过几天,好吃得很。
   辣椒吃不了可以晒干辣椒,还可以磨辣椒酱。想起小时候的谜语:“石头压石头,压得血儿流。”这说的就是在石磨上磨辣椒酱的事。总记得儿时与母亲一起磨辣椒酱的情景,母亲一手握着磨杆,一手捉着一个锅铲,用锅铲柄把一个个红辣椒按到磨眼里去,不时地加些大蒜和生姜一同磨碎。只见红红的辣椒酱就从石磨的缝隙里挤出来了,一股辣椒酱的香味瞬间在屋子里弥漫开来。小时候,我好爱吃新鲜的辣椒酱,每逢这个时节,我总要多吃些饭的。一斤辣椒放多少盐,母亲心中有数,吃起来不咸不淡,很是可口。现在的家乡已没有人用石磨来磨辣椒酱了,都是在机器上磨。那时叫磨辣椒酱,如今叫打辣椒酱。辣椒酱磨好后,要晒几天,才能贮藏起来。那时的磨粉,磨米浆,如今都改成用机器了,叫打粉打浆,石磨已极少有人用了。有谁还愿意干那种撅着屁股身子前仰后合地拖石磨的事情呢?记得有一种石磨真好,下面一盘是带石凹槽的,不是那种带木盆的。从前的晚上,睡在床上总会不时地听到吱呀吱呀拖石磨的声音,有时会响到好夜深。
   有了辣椒酱又可以制作一种食品了。把吃不完的茄子整个的在水里煮熟了,再撕开摊成一片,往上面糊上辣椒酱,待晒得差不多后,合拢,按压后,继续晒,我们家乡叫“茄子瘪”,吃起来可有嚼劲的,一个“茄子瘪”可以喝得下几大杯茶。
   还有一种制作酸辣椒的方法,即把辣椒的蒂连同里面的芯一同掏出来,辣椒就成了一个空皮囊,然后在皮囊里面塞入切碎的辣椒和姜蒜或者豆豉,用食盐腌好密封藏在那种黄土烧成的陶缸里,一直到冬天吃都不会坏的。也有用酸水浸泡的,上面用一个篾屉子把辣椒压在水底,篾屉子上搁一块从河里拣拾来的圆形状扁平的石头。这种辣椒要制作得好,到过年时拿出来吃也不坏,而且很脆,吃起来咯吱咯吱的,是下饭的好菜。
   新鲜辣椒我们家乡人也爱装了芯整个的蒸着吃。家乡人说:“除了辣椒没好菜。”
   “小红罐,盖绿盖,罐子里面装零算。”忆起小时候母亲打这个谜语给我猜,我左猜右猜就是猜不着。母亲笑着说:“真傻,是红辣椒都不晓得?你看红辣椒不像是一个小罐子吗?它绿色的蒂不像是一个盖子吗?里面的辣椒籽不像是零算吗?”我说:“像,真是太像了!”
  
   六
   这年的大暑真的好热,从大暑那天起,紧接着十多天没下过雨,温度节节攀升,白天屋外就像下了火一般,出门随便干点活儿,人就浑身湿透,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早上起来,连露水都少有,青山上也难见晨雾,想起家乡人常说的一句话:“天干无露水,老来没人情。”
   有那些只有夫妻俩在家的,吃过晚饭后,想看电视,就把门栓了,老婆也像老公一样,裸了上身,吊着两个瘪塌的奶子任由电风扇吹着,靠在藤椅上看电视。若有人敲门进来有事,则赶快去找衣服来穿上。
   立秋前几天,雨终于来了。雨一下,热气就被压了下去,天气明显变得凉快了,尤其是晚上,坐在门前的场地里乘凉感觉舒服了好多。接下来几天都是时睛时雨的天气。有人扛着锄头去菜园里挖藠头,趁着松软的土地挖,这可是上好的酸菜。也有人去山上挖野生的。鱼腥草的根也很好吃,有人在菜园里也种了,但菜园里种的究竟还是没有野生的味道纯正。
   到底是快立秋了,大暑节气的尾声里,秋的意味已经上来了。

共 591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写大暑,写出了大暑这个节气中的物候特征和人的活动特征,写出了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和民俗特征。第一章,作者引述民谚,揭示了大暑在气候、天气、物候方面的特征;第二章写萤火虫,写唱萤火虫儿歌和玩萤火虫的场景,写出了童年的欢乐无忧;第三章,写两个女人的故事,写她们年轻时候的故事,写她们老年时候的故事,写出了人生的曲折艰辛,也写出了她们的勤劳和坚强,写了农村老年的孤单,写出了她们对子女的理解,写出了一种沧桑;第四章写捕蝉和捉鱼的故事,写出了乡间孩子特有的活动快乐;第五章,写大暑这个季节中农村特有的红辣椒,写出了辣椒美景,写出了辣椒酱的美味,写出了一种民俗生活的美;第六章写大暑天的炎热,写农村人避暑的方式,写出了他们的豪放不羁,写出了农村人的淳朴。整篇文章紧扣大暑,选择大暑中特有的事物和活动作为描写对象,写出了浓郁的农村生活特点。儿歌、民谣与活动一起,写出了感人的乡村生活。好文章!【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807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8-06 17:12:19
  喜欢老师关于节气的系列文章。每篇文章都把节气的不同特征表现了出来,而且借助节气,写人写物写事,写出了浓烈的乡村风光,写出了感人的乡村生活图景。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8-07 07:01:52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3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7-08-07 13:00:36
  精彩!拜读学习了,祝贺精品,立秋快乐!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4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8-07 14:55:57
  恭喜佳作斩获精品,争取更多精彩纷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