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访李雪三将军故居

编辑推荐 访李雪三将军故居


作者:流汗的公牛 秀才,293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661发表时间:2017-08-07 07:54:46

周日早上,骑行王屯乡周流村参访开国中将李雪三将军故居。
   早就听说李雪三将军是从修武县周流村走出来的,只是这些年一直无缘前去。今天终于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开始了寻访之旅。
   二十多分钟,就赶到了周流村。顺着该村主大街往南,我先去了圆融寺下院——西铭寺,该寺位于周流村东南角,斜对面就是周流小学。据《修武县志》记载,该寺建于唐初。来到古朴的山门前,只见东门开着,想必今天是农历六月十五,应该有上香的。中间大门两边有对联:“古刹无灯凭月照,山门无锁待云封”,门额上有“西铭寺”三个大字。
   进得寺庙来,一片开阔。大雄宝殿坐落中间,殿前有一尊滴水观音菩萨像,左手持净水瓶,右手呈兰花指,法相肃穆庄严。大殿两侧各立有石碑,东边的是《重建中佛殿碑志》,西边的为《西铭寺简介》。据了解,该寺原保存有《西铭寺佛像塔记》《周村四十余家镌像记》《重修古佛幢记》三块碑,具有非同寻常的史学价值。《西铭寺佛像塔记》为唐高宗麟德元年所立,碑文上半部可有“惟大唐麟德元年岁次甲子六月丁丑朔五日辛巳怀州修武县慈仁乡无为里周村一十八家敬造尊像一塔”等文字为开始的供养记。而《周村四十余家镌像记》则为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铭文碑。可惜的是,十年文革时被毁。通过三通石碑,可以看出周流村的演变情况。周村有文字记载在金代被称为周刘村,其后至民国时期,周刘村一直延续。建国后,不知何故,周刘村变成为今天的周流村。
   绕过大雄宝殿,后面一排有三个殿,自西向东分别是观音殿、大佛殿、三皇殿。大佛殿西廊下墙上镶嵌有一块不大的四方形石刻,上面刻有“大明国怀庆府修武县南周流村重修伽蓝殿功已告成谨以善人姓名开列于后”,后面是捐款人及钱款数,落款为“主持僧人悟禅五月十三日会首监”,可惜不知道年款是何时。在大佛殿门前空地有一石柱础,据传是唐朝石狮造像底座缠龙柱,尤为珍贵。台阶前东侧,还有民国五年的石碑《重修东禅堂碑记》,该碑断为三块,后人用水泥拼接加固,砌了碑楼。观音殿的台阶下,也散落着三块残缺的石柱础,还有一个残缺的石狮子,只剩下下半身。环顾一圈,别无可观之处。院子东侧种有玉米,正在出天樱,十分旺盛。值得一提的是,寺院西南角的空地上,竟然是一门球场地,一老汉在独自打门球。这在别的寺院不多见,后来才知道,这里曾是该村的文化活动中心。期间,有两个中年妇女先去了后面三个殿上过香,一脸虔诚地又进了大雄宝殿上香,接着相伴离去。
   逗留了片刻,我决定去李雪三将军故居看看。于是,我走到门球场地,向打门球的老汉询问李将军家的位置。他或许正专注于打门球,或许没听清我的问话。刚开始,他说是不知道这个人。后来似乎听明白了,停下来告诉我,出了寺院右拐,在村委会的那道街往西二百米左右。我谢别老汉,推车出了寺院径直往北。
   骑车刚过了村委会,只听见有人在身后喊“别急,别急”,我以为挡住别人的路,于是忙往路边靠。又扭过脸看,原来是刚才那个打门球的老汉骑着三轮车赶来了。他笑容可掬地说:“我怕你找不到地方。”真是热心肠的人,我心里暗自道。前行不远,我俩见路边一男子在自己门口院外的小菜园子摘豆角,老汉便停下来问摘豆角的:“你父亲在家吗?有人找他。”说着,冲我用手一指路北的一处院落,“你看,那就是李雪三的老院子”。摘豆角的男子大概四十多岁,人高壮实,赤着脊梁,原来他是李雪三本家孙子,李雪三是他大爷爷。我说明来意,他遂把摘好的豆角放进家里,取了钥匙出来。
   李雪三将军的故居在绿树掩映下,格外寂静。临街是一片空宅基地,种着绿油油的棉花。我们往里走了二十多米,就来到了周流村248号小院。这是个普通小院落,不甚大,正房前有一棵苹果树,果子不大却结得很稠,有一枝条被苹果压得几乎垂到了地面。地上还有散落的苹果,有的已经腐烂。堂屋西窗前,搭有放杂物用的简易棚。男子掀开皮帘,开了房门。进得屋来,感觉一股闷热。环顾屋里,由于是老屋,光线不太好。房间的间道小,说是五间屋子,其实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三间。据说是民国时期建筑的,土墙结构,房梁粗大。这时,男子的媳妇也赶来了,我的到来令她有点好奇。左右看了看,屋里摆放简单,当门桌上最显眼的是一张李雪三将军授衔时的黑白戎装照,英姿飒爽。照片旁搁有一个钟表。其它屋放着日常起居用品。
   在攀谈中得知,他叫李海林,今年四十八了,曾经在郑州炮旅当过兵,后来转业到电业局。我笑着说,凭着你大爷爷的关系,当初怎么不留在部队发展呢。他媳妇在一旁给我解释,俺家海林文化水平低,当时也多少受到了照顾。海林打断媳妇的话,对我说:“现在李将军的后人都在北京,很少回来,他的父母在这老屋暂住,今天不在家。”我又问,老房屋为什么不修葺一下,毕竟,李雪三将军是修武乃至焦作走出来的开国中将,修整一下辟为红色教育基地也未尝不可。海林挠了挠头说,首先是资金问题,再一个村里也不太支持,这中间牵扯到许多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又聊起李雪三将军的不平凡人生。在他的描述下,我又一次重温了将军的戎马一生。李雪三,原名李育林。1910年10月14日出生在修武县周流村这个普通农家院子。参加过宁都起义,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先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后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顾问,后勤学院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2年12月22日在北京逝世。随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发布李雪三同志逝世的讣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曾报道过他的生平。据当地人讲,曾任39军副军长、外长山要塞区司令的修武县雪庄人耍清川,也是受李雪山影响参加革命的,耍清川于今年4月29日在大连病逝。海林媳妇补充道,解放后,李雪三将军关心家乡建设,曾为周流村调拨一台拖拉机支援农业生产。当然,修武人民不会忘记这位开国中将,在将军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当地政府在县烈士陵园举行了李雪三将军雕塑安放仪式,永远纪念将军的丰功伟绩。
   小院南北狭长,有东屋五间,没有西屋,略显窄小,院子西南角有一棵高大的香椿树,仅此而已。看后,我感觉将军的故居有点荒芜,远没有村里其他人家的院子敞亮干净。可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院落却走出了一位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想到这,不由得肃然起敬了。
   怀着崇敬之情,我在将军老院的苹果树前留了个影。而后谢绝了海林夫妇的挽留,踏上了返回的路。骑行在周流村里的街道上,我还想,历史应该记住周流村这片红色的土地,也不应忘记曾为祖国浴血奋战的李雪三将军。
  
   2017年8月6日

共 27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游记散文,也是一篇写人的散文。文章的开始就写到对李雪三将军的崇敬之情,遇到了机会去李将军的故居游览。到达李雪三将军故居的村庄时,先去该村历史悠久的西铭寺看看了一遍,叙述描写了西铭寺大雄宝殿以及后面的观音殿、大佛殿、三皇殿,写出了这里的庄严肃穆;接着叙述了到达李雪三将军故居的经过,进入故居游览的所见所闻,引出了对李雪三将军革命简历的介绍;最后表达对将军的崇敬之情,号召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些老革命们。文章语言清新优美,叙述条理清晰。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8-07 07:55:39
  这篇游记散文,也是一篇写人的散文。文章的开始就写到对李雪三将军的崇敬之情,遇到了机会去李将军的故居游览。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8-07 08:52:38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夏安,品读学习了:骑行在周流村里的街道上,我还想,历史应该记住周流村这片红色的土地,也不应忘记曾为祖国浴血奋战的李雪三将军。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