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茅草耳的追记〔散文〕

精品 【天涯】茅草耳的追记〔散文〕


作者:沁香一瓣 探花,2156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51发表时间:2017-08-07 14:19:19

【天涯】茅草耳的追记〔散文〕 茅草耳是春天雷阵雨的产物,它长在春雨欢洒的茅草丛里。茅草耳个儿不大,略带点淡黑色,水灵灵的,样子有点像小黑木耳。
   说到茅草耳,自然就要想到乡间的茅草。在我小的时候,家乡村口的大路和河道傍,长满了野茅草。由于这种草有固土的功能,所以它们被誉为保护河道和路基的小卫士,乡下人都会让它们自然繁衍生长。
   每当三月下旬,当一声春雷伴随闪电划破长空,春雨便急速从天而降,春天的雨不仅唤醒了田野里春播的种子,同时也唤醒了沉睡在河畔和路两边的茅草地,茅草芽在春雨洗礼下顶出泥土开始长高,绿色的茅草叶软柔柔的,在微风中绿波涟涟,起起伏伏的很有诗意。十分奇妙的是,在经受了春雨后的茅草根边,常常会滋生出许多黑乎乎的像小耳朵似的东西,由于长在茅草丛中,乡人们管叫它们为茅草耳。这些小东西密密麻麻地挤在茅草根边,希冀地望着雨后的天空。弯着腰用手轻轻地把它们采摘进竹篮子,水嫩嫩的茅草耳躺在竹篮里,浮着嫩黑色的光泽,显得十分娇嫩。
   常常是这样,当春雷响过后,春雨便铺天盖地从天上泼下来,速度甚快,雨点密集得像一根根撕不断的线。春天的雷阵雨一般要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才停下来,当大雨变成淅淅沥沥的小雨时,乡人的脸上就开始舒展丝丝笑容,他们不仅感谢春雨肥绿了农田,而且又感谢春雨为乡人带来了嫩嫩的茅草耳。
   那时雨后,我们欢喜穿上草鞋,跟随村里的大人,拎着小竹篮去河边或路边的茅草丛捡茅草耳。雷雨后的空气特别新鲜,就像被滤过的一样特别人润肺。提着小竹篮走在铺满茅草的河堤上,小孩子手脚快,眼睛又亮,大家争先恐后地走在大人前面捡茅草耳,常常是这样,我们就唱着歌猫着腰,低头找寻茅草耳,有的还干脆蹲下身子,快速地伸出手捡拾,就连指尖嵌进了泥泞土也不怕。细看鲜嫩的茅草耳,形似薄皱着的花瓣,它们和茅草耳融合在一起,铜钱般大小的成片粘着,捡在手里有点滑腻腻的感觉,充满着无限的童趣。
   等到捡拾的差不多一小篮子时〔约二斤〕,我们就用茅草刮掉鞋底上粘连的泥巴,高高兴兴地拎回家去,还俏皮地在路边折上几片柳叶,放在嘴边就“呜呜—”的吹起来了。悠扬的音乐在雨后路上传响,收获了雨后的成果感到特别快乐,跑跑跳跳的走进家门。
   茅草耳由于营养价值高,成为乡人舌尖上的所爱。在村里,乡人们大多用它来炒韭菜、炒鸡蛋、蛋花汤等,鲜美无比。虽不是山珍海味,可它是百分之百没受到污染的绿色食品。每一次,当我把茅草耳捡回家,母亲就会一边唠叨着责备我不该弄了一身泥巴,一边又会拿了篮子到屋后的小河中把茅草耳洗干净,然后用她高超的手艺为我们做菜。那时候,母亲最喜欢吃茅草耳炒蛋。蛋是家里的老母鸡所生,茅草耳是捡来的,经母亲从锅里快速炒出的茅草耳口感甚佳,既有嫩木耳之味,又如粉皮之柔软,润而不滞,滑而不腻,鲜美无比,常常被我们一扫而光。除此之外,母亲还把茅草耳清洗干净后,用肉糜之类的鲜货加入其中,真是美极!母亲红烧的茅草耳可以称得上她炒菜中一绝。将茅草耳洗净后,用手将它挼干水分,放入一些生姜葱末爆炒,熟了就在锅里放一些香油,盛在盆子里,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令我们垂涎欲滴。用筷子夹至口中,甚至可以不用咀嚼,糯得不知不觉滑入腹中。那份香甜,梦中也会笑出声。
   茅草耳捡得多的时候,乡人们除了留下一些家里吃的外,其余的就会放进小竹篮,迅速骑上自行车,赶到二三里路的小镇上卖掉。小镇上有几家小饭店,每到春天总有茅草耳这道招牌炒菜。所以远在城市里的一些工人家属,常会带着孩子乘着公共汽车来到乡下小镇,除了观赏农村风景,看到有鲜货的就上饭店吃一点,美味了还要带一些回去。所以茅草耳带到小镇是不愁卖的,小镇上的人也喜欢吃茅草耳。
   每一次跟随乡人到茅草丛里捡茅草耳,看到那些从雨后茅草丛里长出的一些小耳朵,总是觉得很是奇怪,这种状似木耳的微黑色的半透明状的小东西究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为什么不长在成片的庄稼地里,而偏偏要生长在河边和路上的茅草丛里?为什么等到雨后的天空出太阳了,从茅草丛里长出的小耳朵怎么就渐渐不见了身影。这些问题,都是我小时候在母亲面前提出的。
   母亲常说:“这个我也说不清楚,等你长大后读了书去研究,也许是每年秋天有人在河滩和路上放牛时,牛拉尿渗入了草根,就变成了一种像蘑菇似的菌类,在春雨的滋润下长出了茅草耳。”而村子里的一些老人和邻居,都把茅草耳叫作“雷公菌” 、“地皮菜、“天仙菜”。母亲说的话和乡人说的哪个对,我一直捉摸不透,反正那时还有人把茅草耳说得神乎其神。在那个缺少文化的年代,我们不能得出茅草耳如何生长的道理,只是每年等到响起春雷下春雨了,就会自然地拎着竹篮子走出门去捡茅草耳。在捡的过程中对茅草耳有了更多的探奇兴趣,并且一直执着地想解开这道关于茅草耳神秘生长的面纱。
   到了五月下旬时,有时候天不下雨,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会结伴来到茅草滩上玩,经春风春雨滋润后的茅草,已经长得青绿色,最高可达尺余。天晴的茅草丛中是没有茅草耳的,但它们身上会长出一种像小麦孕穗时的东西,乡人唤作它为茅针。茅针一经拔出,那嫩穗可以含进嘴里吃,咀嚼一下,就有一股甜津津的味道。有时,我们还喜欢挖茅草的根吃。茅根的颜色是白的,从泥土里挖出来呈细长状,一节一节的,形状如长江口滩涂上的芦根,把根从地里挖出来擦干净了就可嚼汁,滋味十分甘甜。茅草的生命力很强,只要地里留下一段根,来年也能长出青芽勃发。
   长大后从书本中知道,在我国,关于春雷过后捡茅草耳吃的历史其实己十分悠久。相传早在东晋时,医学家葛洪在春雨后捡到茅草耳后,就对此耳进行了品尝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道很有营养价值的养生保健菜肴,他便把此物当作“仙菜”派人敬献给当朝皇帝。据说当时皇太子正在得病,食用了葛洪送的这些“仙菜”后,病魔消退,神清气爽,身体奇迹般地很快康复……
   在书中还知道,原来乡间茅草耳的繁殖是通过一种细胞分裂后长成新的藻丝形成的,它是一种菌藻类的结合体,经春天的雷电和雨滋润催生出茅草耳。茅草耳的营养很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维生素,蓝藻及钙磷铁等各种营养成分。尤其含钙还含有铁量,对人体补铁养血极为有利。有外国有科学家研究发现,茅草耳中还含一种可以抑制人体大脑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的成分,从而能对老年痴呆症产生特殊疗效,是天然的保健菜肴。
   有时,春天的雷雨过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赶到河畔采摘茅草耳,但也常有扑空的时候。原因是春雷不响,雨点不大,下雨时间不长,茅草丛里的菌就长不了茅草耳。有好几次,我们拎着竹篮子高兴而去,结果都扫兴而回。这就告诉我们,茅草耳的生长有它的特殊性。后来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闪电和打雷、春雨的时间长短和雨量的大小都是催生茅草耳生长的必备条件,没有适宜它们生长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是不会催生茅草耳的。所以我们也在实践中学也会了把握时间去采捡茅草耳。
   在捡茅草耳的过程中,有时还会看到一种看似小伞形的像蘑菇似的菌类,它们长得很大又很漂亮。但我们都知道这东西是能看不能吃的。原因很简单,这些伞一样的菌类就是野蘑菇,它们的身上是有毒的。我十岁那年,村里有个叫阿毛的裁缝师傅,看到雷雨后的茅草丛里长出了漂亮的大蘑菇,就高兴得瞒着大家,偷偷采摘着拿回家,结果当晚全家四口人吃了肚子就疼痛,上吐下泻,脸色苍白。要不是邻居拉着板车把他们送到医院抢救,差点送了全家性命。这一次贪嘴,阿毛全家住院一周,家里的二只壮猪钱白白丢失。医生说,长得好看的“伞菇”都不能吃,越好看毒素就越多。从此,我们在采茅草耳时,凡看到不伦不类的长了花儿的野蘑菇,都会用脚把它们踢到路上,让雨后的太阳把它们活活晒死。
   茅草耳是春天带来的食尖上的美味,食久而不忘。记得母亲九十二岁高龄的那一个春日,我去看望她,时值正逢下着春雨。在聊谈中,母亲忽然提到了乡间早年吃过的鲜美的茅草耳。母亲话中有话,她是多么希望能吃到当年的茅草耳。但是到哪里去找呢?家乡已经开始新农村建设,农村的路大都变成了水泥大道,河道被养鱼人承包变成了鱼塘,四周大多铺上了水泥板,没有茅草的地方是找不到茅草耳的。但我一直把母亲的话记在心中,想办法要找到茅草耳,好让高龄的母亲高高兴兴吃上一顿美味。
   看望母亲不久,我和文友受周庄朋友之邀去采风,第二天在回沪途中经过一个叫陈墓的古镇时,天空忽然乌云密布,春雷滚滚,一场雷阵雨从天降临。看到急剧的雷阵雨,我想起了茅草耳,便建议文友把车开进小镇一起赏雨,等雨停了看看有谁卖茅草耳的。
   车靠街口停下,我们坐进一个大亭子里,观赏了淀山湖畔春雨迷蒙中小镇的风景。一个多小时后,雨开始停下了,我和文友打着雨伞去小镇的农贸市场看看,希望能遇到卖茅草耳的人。当我们转了一圈,买好淀山湖的大鲫鱼准备返回车上时,在农贸市场的一条过道上,遇到一位头戴斗笠、身披防雨布的年近花甲的老农正骑着自行车库急匆匆地赶来。自行车停下,只见老人手里提着一只小竹篮,正在抬头四处张望。
   “是卖鲜货吗?”我加快脚步走了上去。眼尖的我看到老农手中提的小竹篮里,躺着黝黑的约有半斤多的茅草耳。这是多年不见的好东西。那一刻,我的心里一阵兴奋,我决定要买下老人篮子里的茅草耳,带给母亲尝鲜。一番交谈,知道那篮子里的茅草耳是老人在绽山湖畔的茅草丛里捡到的,他准备出卖,我二话没说,立即付给老人二十五块钱,把茅草耳与小竹篮子一起买下了。
   当天下午,我请文友开车绕道把我送到了老家。当我兴高采烈地把茅草耳拎进家门时,坐在大门口的母亲看了大吃一惊。她眯着眼睛问:“这是哪里捡来的?”我笑着含含糊糊地作一回答,因为她知道了这个价钱会心痛的。
   茅草耳经在井水漂洗过几次后,我就当起了厨师,为母亲做了一个她喜欢吃的茅草耳炒鸡蛋。当我把香味喷鼻的菜肴端到母亲面前时,我看到她老人家开心地笑美了,她用筷子夹着尝了一口,葵花般的笑脸带着诗情画意:“儿呀,这是哪里弄来的?这东西已经好几年不见了,多少钱买来的?”
   我笑着说:“娘,你别问了,只要你吃得开心就好!”
   茅草耳,嫩嫩的、糯糯的、香喷喷的;茅草耳,黑黝黝的、像小耳朵似的,母亲尝了一口又一口,这是一顿多么有味道的晚餐,充满了对乡情的回忆。难得能够品味到如此纯正的茅草耳了。那一天,母亲脸上的笑容一直挂着。这也是她生前最后一次吃到茅草耳,了却了她的一份心愿……
   此事一恍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家乡建起了新农村,大路条条,河道清清;新楼幢幢,树木葱茏,花草繁茂,呈现出一派新的景象。不见了茅草丛,没有了茅草耳,我的心里总觉得有点失落了点什么。
   其实,在人生的旅程中,有些自然生态的东西,随着岁月的变迁已经很难找回,但我们必须适应新的发展和新的生活,不管以后走的路多么遥远,然家乡曾经有过的那些鲜美味道,只要永久珍藏在记忆中,也是一种快乐和幸福!
  

共 43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沁香老师的《茅草耳追记》是又一篇充满浓浓乡情的散文。本文以茅草耳为主线,记述了当年乡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同时也看到了乡人们的勤劳和俭朴。老师用朴实的语言把那些小小的茅草耳连结一体,把笔触摸到故乡的记忆深处,同时也连结了老师童年捡茅草耳的生活片段,带来了春天的快乐和丝丝趣味。文中,老师母亲的同时出现,增添了浓郁的母爱情结,这是老师乡情散文的一大特点,可读可信。瞧!茅草耳在江南的春雷春雨里滋生,它们是春天带来的骄傲,昔日的乡间生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茅草耳在我国有些地方也被叫作地皮耳、地皮菜、地皮菌、雷公菌等,它是一种菌藻类的结合体,外貌暗黑色,有点象泡软的黑木耳。茅草耳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矿物质,所含的一种成分可以抑制人大脑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对老年痴呆症产生疗效。它是乡间的一种美食,别有风味,同时告诉我们,母亲也是炒食茅草耳的高手,带着文气在我们面前靓眼。文末的立意自然升华,作者通过路过春雨下的小镇带回高价买回茅草耳一节,读来十分感人,这不仅只是带回了茅草耳,而是带回了热爱母亲的情感,又一次升华了本文主题。感谢老师又一次带来美文。倾情推荐!问好。祝创作丰收! 〔天涯诗语编辑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808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涯诗语编辑部        2017-08-07 14:20:38
  欣赏老师美文。祝创作快乐!
天涯诗语编辑部
回复1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7-08-07 20:14:37
  谢谢编辑美评。问好!
2 楼        文友:栀子芬芳        2017-08-07 14:47:03
  茅草耳,很美的味道。问好老师!
栀子芬芳
回复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7-08-07 20:15:18
  谢谢栀子花美评。问好!
3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7-08-08 15:42:16
  拜读老师佳作,佩服你的创作精神,问安!
馨语馨愿
回复3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7-08-08 16:15:06
  谢谢馨儿美评。这次赴西藏考察一定获得众多创作题材,期待作品登陆!问好!
4 楼        文友:山中木屋        2017-08-11 16:01:01
  拜读老师精彩之作,令人欣喜。故乡的一切在每个人身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挥之不去的血脉之情。读过老师的文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老师采摘茅草耳的情节也是我童年的记忆,真是令人怀念。谢谢老师带来的美好感觉。问好老师,顺祝夏安!
认真书写每一篇文章,真诚对待每一位文友,徜徉文字的海洋,感悟文字的魅力
回复4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7-08-11 16:48:49
  谢谢山中木屋美评。祝编创快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