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的源泉
曹市长到望和县检查建设新农村工作,首先去的是样板工程——渔民新村。看后,曹市长连连说,好——好,有新气象、新创意,体现新思路、新境界。县长跟着说,这渔民新村是市长您亲手抓的,一切成绩可都是在您的指导下取得的。市长嘴咧得老大,批评和表扬掺半地说,工作不能光靠上面,要有自己的思路吗,这个村搞得好你们的功劳为主,当然,上下互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个村就是一个例证吗。副县长忙接着说,“渔民新村”四个大字正是上下互动取得的又一个辉煌成果。
这四个字是曹市长亲手写的,刻在一方巨石上。大家都说,笔法浑厚雄健,当今的书法家也未必有此笔力。
曹市长理科出身,上学时也不爱舞文弄墨,觉得枯燥无味。可等他当上了科长,就濡染了儒雅之气,沉迷在书法世界里不能自拔,以至于忘了原来喜爱的下棋和垂钓,常常为一撇一捺废寝忘食,这让老婆担心了好一阵子,怀疑他心理出了状况。观察一段时间后,看看没有更多的异样,也就适应他了,或者说也就随他了。再说了,玩玩笔墨纸砚塑造风雅之身也是现在的时尚吗。
说来也是,这曹科长的笔墨经人推荐,上了县展,获了奖。
后来当了局长。这曹局长的笔墨经人推荐,上了市展,获了奖。
后来当了县长。这曹县长的笔墨经人推荐,上了省展,获了奖。县长随即被全县文人墨客冠以书法家的美名。这段时间,曹县长啊,整天书法书不离手,除去工作之外,就剩书法了,全县各处开业和剪彩时都会留下他的墨宝——令众人惊叹,他忘却了老婆、家庭和孩子,献身于书法艺术了。老婆嘟囔他神经了。他却说,一个不懂书法的县长不是好县长,一个不曾弄墨的人生不是真人生。老婆也只好随他去了。
后来当了市长。这曹市长的笔墨经人推荐,上了书法家协会展,获了奖。市长更是被全市文武百官冠以著名书法家的美名,大家都来道贺。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同学同事,下属爱将,上级领导都来求字,他即使夜以继日也不能满足要求。一时间洛阳纸贵,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是先上级再同级后下级了。
儿子和老婆觉得这世道真好笑,但不能笑,维护市长的艺术形象是家属的职责。
市长退休了。他一下子轻松下来,只想好好钻研书法,书法是他唯一的寄托。因为下棋和垂钓早已荒废,权术之变也已经成为过去。
每天笔走龙蛇,哗哗地流淌着艺术的汁水。可送到北京参展,无人问津。送到省里参展,没有回音。送到市里参展,勉强有个优秀奖作为鼓励。孜孜追求的艺术人生怎么就这样萎靡不振了呢?
求字的人寥寥无几,且都不上档次,送给他们也觉得丢面子。即便如此,也还是送吧,满足他们也是自我价值体现。
儿子和老婆当然知道原因,只是不能告诉他。可凭他曾经丰富的阅历也该能够轻易参透这里面的浅显意味,难道聪明反被聪明误吗?
可他还想攀越艺术高峰,不愧他“著名书法家”的美誉,于是整天伏案研究,思疏漏,修不足。
可退休十年几无长进。
七十岁的老曹被一家国际大公司的中国区总监探得,根据他的经历和学识,被聘为华东区总监。这让萎靡不振的老曹变成了曹总,他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地出入各色各样的会议,步履稳健,目光炯炯,剪彩题字又如从前,惊叹又不绝于耳。
白天工作密密麻麻,晚上还是挥毫泼墨,笔走龙蛇。省展获得前十名,华东区展有两幅作品被艺术馆永远收藏,全国书法展也有作品入名家排行榜前二十。
大家又来道贺。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同学同事,下属爱将,上级领导都来求字,他即使夜以继日也不能满足要求。一时间洛阳纸贵,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是先上级再同级后下级了。
他被誉为经济、政治、艺术的“三栖”大家。
他风风火火地干了5年,后因身体原因,主动退了下了。寂静下来的他,还是想专心致志搞艺术,以不愧书法家的美誉。他沉下心来,写了一些作品,送到各级书法展,几无收获。
求字的人又寥寥无几,且都不上档次,送给他们虽然觉得丢面子,可还是送吧,总算有人肯定吧。
一直到老曹去世,他的作品再也没有获像样的奖,只能遗憾而去。
儿子和老婆觉得他不该有遗憾——官也当了,所谓艺术的才华也“浮现”过——他的遗憾是庸人自扰吧。
2015年,有个拍卖会,有老曹的一副作品,被拍出10万元,应该是价值不菲了。这让儿子坐不住了,他拿出父亲的作品,到北京找到自己大学同学的父亲——一个真正的艺术鉴赏家品鉴,结果是父亲最成熟的作品是90-95年:浑厚刚劲,有魄力和气势。最老练的作品是05-10年:雄健练达,有张力和豪情。其他时间的作品都是“外强中干”的形象主义作品。
儿子恍然大悟,这两个时段父亲当市长和总监——在权力的巅峰时期,他才能“浑厚刚劲”和“雄健练达”……
儿子和老婆真的相信父亲和丈夫是书法家了,他的艺术才华不是浮现而是展现,也承认“一个不懂书法的县长不是好县长,一个不曾弄墨的人生不是真人生”的箴言了。
可曹市长再也不知道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