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间百态】曲韵悠悠,其情切切(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人间百态】曲韵悠悠,其情切切(征文.散文) ——浅读李新治老师的《桃花山组曲》


作者:卢氏彩虹 布衣,37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90发表时间:2017-08-09 12:08:53


   我与李老师相识快30年了。记得第一次见他大概是在1991年秋,我原在潘河的一个同事调到了双槐树中学工作,她邀我去玩,在那里认识了当时在双槐树中学任教的李老师的女儿翔宇。我在翔宇的办公室正聊得火热,李老师进门去喊女儿过去吃午饭。他亲切地让我也过去吃饭,我谢绝回到朋友的办公室,才知道他当时是双槐树中学的校长。说话大概不到五分钟吧,之后就再没见过。直到2007年秋,春萌诗社与诗词协会联合前往瓦跃沟看红叶,我才第二次见到他,才知道我们都喜欢文学。之后县内的多次文学团体举行活动,我才有幸与李老师近距离交流。交往中,我感到他不仅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师,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更像一位父亲,与他在一起,有找到靠山的感觉。他德高望重,对我们更是爱护有加。我不仅喜欢他的诗词,更敬佩他的人品与为人处世的谦恭与儒雅之风。多年来,在读李老师的作品中,无不对他的遣词造句的功力、字推句琢的认真态度、自然优美的语言风格、爱国爱家的赤子情怀、亲情友情的真情流淌而感到敬佩。现就对我读过的部分曲作,谈谈几点浅陋的感受。
  
   一、因为爱,所以能潜心描画。李老师的诗作中有很多是描写家乡的,他的曲中亦不乏描写家乡的经典之作。
   《【中宫吕·普天乐】桃花山组曲》中的描写桃花潭的曲词:“水翻波,潭跌落。浪花吐雾,瀑下漩涡。崖岸高,涛声霍,水复山重如何过?也只得绕上垭豁。三川在望,田园开阔,世外阊阖。”这里用了十四个字描写了桃花潭水激流跌落,浪花翻涌,水雾袅袅之画面。又用寥寥数字告诉读者桃花潭的地理和地貌。在描写桃花潭秀丽的自然景观的同时,隐含作者对山重水复,交通不便,乡里人出行要翻山越岭的困顿之境的深切同情。待到翻了垭豁,外面的世界展现在眼前,那种放眼瞭望锦绣山河的兴奋之情又表达得淋漓尽致,一种豪情油然而生。我们仿佛看见一个人站在高山的垭豁口遥望山川,那个人就在眼前,同时又像是自己,自己进入了角色,与作者同呼吸共感悟,达到心灵共鸣的艺术效果。感人至深之余,又使困顿于城市火柴盒之人顿生向往之情。这就是他短短四十六个字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其功力怎不叫人万分钦佩!!
   再看《橿子林岭》的句子:“两山间,屏风掩。山封锁口,水绕重泉。龙戏珠,狮蹲涧。”橿子林岭的景物特点表达无遗。“聚气藏风如门扇,凭借它护卫桃源。三川锁钥,两山销闩,一函开关。”又写出了那里地形地貌的诸多优点:聚气、险要而奇特,山民尤其爱之,作者的爱乡之情早溢于言表了。曲句奇、手法奇,言之简、意之深,达到了曲文浅与深、直与婉相映成趣的高度。另看作者在描写桃花山时,用“水蜿蜒,山盘旋。水光山色,四季斑斓。”简明扼要写出了山水之美与山间四季色彩的绚烂多彩。“暮霭妖,晨云幻。阴雨晴岚隔山变,”在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深山特殊气候被点化出来,这气候真美!“适合咱稙谷稙蚕”!这里的“妖”与“幻”用之极妙,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张力与魅力无限。“春花烂漫,秋枫流丹,冬雪姗姗。”一幅幅画面在眼前,美轮美奂。没有对家乡的深爱,没有对生活的爱恋,怎能写出如此斑斓的美景呢?!
  
   二、歌颂家乡人,曲子有灵魂。
   作者由家乡的景写到家乡的人,朴实无华又字字珠玑,反映了农家人的饮食习俗与生活画面。请看《桃花人》中的句子:“玉糁汤,酸黄菜。农家小院,土炕婴孩。”上个世纪的农村生活境况如连环画般在读者面前次第展开,使人回到了童年时代。农家孩子不娇惯,“雨雪淋,阳光晒”。艰苦的生活条件练就了农家孩子的优秀品质,因此才有“小伙聪明身手快,女孩们勤俭明白”这样的好青年。其中也隐含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朴素哲理。“父母和蔼,弟兄有爱,邻里无猜。”寥寥十二个字就勾画出了家庭、邻里和睦的社会关系。语言之凝炼、曲词之秀美、技艺之高超,在国内也实属罕见。
  
   三、深厚的生活功底与厚积薄发之力,使曲作如斑斓画卷现眼前。
   “杏花宅,梨花院。黄莺恰恰,紫燕翩翩。小画窗,读书案。柳絮飘飘侵泥砚,垄头边猫扑鸣蝉。”这一组生活画面简直活了,它飞过了思维的天空,在脑海任驰骋、任翻卷。多么静美的一组山村春天图画!我们的想象力跟随作者的笔墨不断切换镜头,又出现了“妈拽小蒜,奶拾地软,嫂弄春烟”的劳作景象。作者结合家乡特有的生活野趣拾地软,拽小蒜这些内容,展示了豫西农村的春季生活画面、习惯与习俗。画外之音使人体会到,虽不富裕却其乐融融。读后顿生心旷神怡,悠然自在的个性体验。
   再看看《桃花夏》:“日光华,消长夏。鸠鸣深树,猪拱河沙。葡萄棚,豆角架。烟袋髯翁排闲话,赤肚猴儿耍泥巴。人歇板榻,牛栓柳下,竹叶当茶。”这诸多生活体验,丰沛、真实,作者发掘了生活的富矿,看似熟悉,但不是人人都能提炼出来的。
   《桃花秋》中,“到三秋,禾熟透。西风雁阵,落叶高楸。枫树红,黄花瘦。玉谷掰完拽黑豆,打黄昏削柿骷髅。晨蹚冷露,午披骄阳,暮戴银钩。”一幅幅豫西农村的生活风俗画又一次映入眼帘,谁不为之激动,为之赞叹?!
   再读读《桃花冬》吧:“舞梨花,鹅毛大,千山缟素,万岭银霞。树似葩,岩似疤。鸟兽眠穴人藏厦,冒烟处才有人家。儿童耍雪,男人狩猎,妇女抽纱。”作者以惊人的观察力绘就了一幅旷世山村冬景与生活水墨画。且不说那“儿童耍雪,女人抽纱”给你的想象空间,“树似葩,岩似疤”,若没有仔细的观察,若没有超常的提炼能力与丰富的想象能力,能写出这般美妙、形象、贴切的句子吗?且仅仅二十个字,一幅山村雪景美图就跃然眼前。
   文章读到这里,李老师的遣词造句的语言功力使人仰望,在当今散曲创作几乎无人传承的时代,李老师在创作古典诗词的同时,创作了大量的散曲作品,其品质之高、技巧之精、艺术境界之炉火纯青,是我辈所仰止而无法达到的。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今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向李新治老师等前辈学习!!

共 23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李新治老师的作品具有深厚的生活功底与厚积薄发之力,使曲作如斑斓画卷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他饱含深情的作品对家乡山水有着独特的感情,一幅幅画面在眼前,美轮美奂。没有对家乡的深爱,没有对生活的爱恋,是写不出如此斑斓的美景的。李老师三十多年如一日,潜心描画,那种对艺术的追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学习和发扬。欣赏老师佳作,特此推荐共赏。【编辑:你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7-08-09 12:09:31
  感谢老师赐稿,期待你更多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卢氏彩虹        2017-08-11 15:31:22
  谢谢您的点评!问候!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8-10 08:31:24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学习:自然优美的语言风格、爱国爱家的赤子情怀、亲情友情的真情流淌而感到敬佩。现就对我读过的部分曲作,谈谈几点浅陋的感受。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2 楼        文友:卢氏彩虹        2017-08-11 15:32:14
  感谢您认真细致的品阅,祝福秋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