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火车从南部驶过

编辑推荐 火车从南部驶过


作者:杜逍遥 秀才,1680.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04发表时间:2017-08-11 11:16:38
摘要:真实地记叙了川北一个“红色”小县通上了火车的故事,火车的到来改变了这里的交通,也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更带来了欣喜。

2015年12月20日,我们南部人迎来了南部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的日子:那就是,结束了南部没有火车的历史!
   我们都盼望这一天能早早到来!
   可惜,早上起来天就阴沉沉的,寒冷的西北风呼呼地刮着。我想,这么冷的天,去看火车的人一定不会很多。
   妻子说,我们步行去。
   我们住处距离火车站有七八公里,走路行吗?我说。
   兰渝铁路修了近半个世纪,你坐几十分钟公交车就到达了,你觉得有诗意吗?
   哦,我明白了妻子的意图,我们身上并不缺少那两元公交车费,我们应该感受一下历史和现实的距离。我同意了妻子的想法。
   我们穿过了振兴街,翻过了石子岭,转过了水井湾就出城了。去火车站的公路是刚刚完工,路面上铺着厚厚的沥青,还散发着浓郁的沥青香味,走在上面就如同踩在松软的棉花团上。道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林道树,不远的田野里矗立着一幢幢崭新的楼房。公路上,一辆辆满载着游人的公交车飞驰而过,洒下一路轻快的笑声,飘散在醉人的空气里。
   我们打量着前面行走的一对老年夫妇。
   你们是哪里的?这位将近八十岁的老者向我投来询问的目光。
   我们是城头的。我妻子回答说。
   你们咋不坐公交车去?
   我们想走着去,既锻炼了身体,又看到了火车。今天是星期天,有的是时间。
   那好啊,我也是想用这把老骨头再去丈量一下火车站的距离。
   火车站离县城可有八九公里啊,我说。
   老者说,不对。远不止这个“距离”。
   我现出疑虑的神色。老者继续说。那我们就聊聊吧。
   我们边走边谈起来。我听到了许多我从没有听到过的故事。
   他说我们的兰渝成路起源一个人的奇思妙想。我问他是谁。他顿了一顿说,他就是时任南部县书记叫白明江的人。
   他继续说。1987年,时任南部县长的白明江赴广东考察学习,在参观孙中山故居时,听到一段孙中山的讲话录音:建东方大港、兰渝铁路……这让白明江既高兴又怅然。中山先生的遗愿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回到南部后,他提出了“要想富,先修路;要大富,修铁路”的战略思路。
   历史的机遇不知不觉到来了。1994年3月1日,白书记应邀参加阆中机场的开工仪式。在开工仪式上,白书记与苍溪县委书记李文元、阆中市委书记冯启联聚在了一起,他们慷慨激昂,纵论三县的发展。他们谈到阆、苍、南的交通只有一条路况极差的212国道,这三县的群众要乘火车北上南下就得赶到三百公里以外的地方。三位书记一拍即合,立即开展行动。3月15日,三县就联合发出了“关于促成兰渝铁路尽早立项上马的倡议书”。5月10至11日,川、甘两省国道212线9地(市、州)、25县(市、区)的地方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汇聚苍溪、阆中,参加了“关于促成兰渝铁路尽早立项上马协作会”成立大会,时年51岁的白明江被任命为“协作会”的第一届执行主席,时年54岁的苍溪县委调研员赵均国被选为秘书长。揭开了兰渝铁路“战役”的序幕。
   为了这个梦想,他们仅用半个月就拟定了《关于申请新建兰渝铁路立项的报告》。1994年10月,一份盖有68枚地县两级党委政府大印的报告就上报给四川、甘肃省政府以及国家纪委、铁道部。
   兰渝县沿线都是革命老区,当年有10万家乡儿女随红军转战南部,老区人民为了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地贡献了一切。从这里走出了数十名开国将军。他们听说要在这里修建铁路,人人都表示拥护支持。罗青长、何正文等105名老红军还联名上书,恳请中央予考虑。
   后来,事情发展越来越顺利。2000年3月9日上午,朱镕基总理来到甘肃代表团,听取了关于申请兰渝铁路立项建设的专题报告后表示:兰渝铁路应该修建,它像南疆铁路一样,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2008年9月26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兰州沙井驿宣布:兰渝铁路全线开工。
   我说,你看,我们南部人多有福气。
   还有呢。老者笑笑继续说。好事多磨。就在兰渝铁路立项之初,绵阳市、遂宁市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联合上书国家计委,请求兰渝铁路在四川改变方向,提出兰渝铁路走向为兰-绵-遂-渝,其理由是该区有18个市县区;有国、省定贫困县8个,贫困人口901万人,人均GDP为3403元。这样,就有了兰渝线东西之争,给我们的欣喜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时不我待,就在绵阳三州市上书的同一天,南充市政府、广元市政府、广安市政府联合起草的《关于兰渝铁路广元至重庆线路走向的请示》就呈递到了四川省政府办公室。于是,兰渝铁路在四川省内激烈的东线西线之争开始了。直至2001年5月时任四川省政府副省长邹广平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谈道:“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亟需发展,我们不能在重大问题上争论不休。”该年7月,省政府连续四次致函铁道部,请求国家在“十五”期间立项建设兰渝铁路,并建议线路走向为“从兰州经广元、南充、广安至重庆”。我们心头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想不到南部铁路还有这么多鲜为人知的“神奇”的故事。
   想不到南部铁路还有这么多鲜为人知的“神奇”故事。
   你说这是不是我们南部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这是不是我们南部人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老百姓怎么不去凑个热闹呢!
   我不解地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
   老者立即发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说,这是“秘密”,我不告诉你!
   他的老伴在旁边像小孩似的向他做了一个鬼脸。说你还不是在网上搜的。你还给人家保密呢,你羞不羞人呢。
   我也不禁笑了起来。
   对修建兰渝铁路一事,我完全是局外人,根本不知道这其中的“内情”,我也无法去考证那些“历史”。但一个最清楚的事实就摆在眼前,火车站已经在我们的前方。它已经在那里静静地等候着我们。
   我们知道南部土地上有许多令我们自豪的事,如涌泉坝远古的“新人”和“新井县”文采飞扬的陈氏三状元,我们现在又要看看铁轨是如何穿过运横的秦岭蜿蜒到我们面眼前的。
   别看老者年纪大,腿劲却比我们还大,早已赶在了我们的前头。他的白发老伴颤巍巍的,拄着一根楠木拐杖紧跟着他的身后。
   我们一路走一路谈着,心里都是热乎乎的。
   我们总算到达了何家墩。在薄薄的冬雾里,“南部火车站”几个鎏金大字在不远处时隐时现。其实,火车站还是个“工地”,人流如织,车水马龙,到处是一片忙碌的“混乱”景象。有的地方还在栽树,铺草皮,有的地方还在设计和施工,叮叮当当轰隆隆响成一片。施工建材到处堆放着,阻碍了行人。洒水车正喷出一股股雪白的水柱清洗着道路,在洒水车身后,流淌出一条洁净的道路,如给火车站系上了一条洁白的哈达。
   候车室也没有打开,只见室内屏幕上显示“设备正在调试中”。上面显示了几行小字,是列车车次表,我确信这确是一个真实的火车站。
   我们并没有看到火车和听到火车的轰鸣声,多少有点失望。就在小广场上转来转去。看啦!只有过节的日子我才会看到这么多的人和那么灿烂的笑脸。
   我们在人群里又碰见了同路来的老者。
   他一见面就大声对我说,小兄弟,别失望,我听他们说就,今早已经开过了一趟火车。他脸上现出极其兴奋的神色。
   我说,是真的吗?
   我都八十几的人了,能诳你吗?他举起胳膊,做了一个非常肯定的姿势。
   我笑了。我相信他的话。他不会骗我的。这一切看起来都是真实的,不是历史的幻想!
   我们坐了公交车回城。
   人太多了,我等了很久才上了一辆公交车。
   车上,一位小女孩正在给远在外地的妈妈打电话。
   妈妈,我跟爷爷一起来看火车站了。
   好看吗?看的人多吗?
   好看得很,人也多!
   修的咋样?有我们去过的大城市火车站大吗?
   火车站很大呢,设施全着呢,我觉得我们南部的火车站比大城市的火车站更漂亮呢!
   那我们不仅过年可以坐火车回家,平时放假也可以回来看你和爷爷了。
   当然可以,今后还要开动车呢,你在广州上车,要不了很久就可以回南部了。那我再也不是留守儿童了!哈哈!妈妈,你说是不是?
   乖乖,当然是了!我与你爸爸就可以经常回家与你们团聚了。
   妈妈,我还想坐火车去北京,可以吗?
   当然行,宝贝!就是你想去莫斯科、柏林、巴黎、伦敦都是可以的。
   哇塞,那我可以坐火车出国了。
   那一点问题都没有,小乖乖。有了动车,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咯咯,咯咯。小女孩的笑声充溢了整个车厢。人们的脸上粘贴着久久不愿褪色的笑意。
   其实,人人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规划,是去重庆吃火锅,还是去兰州吃拉面;是去海南看“天涯海角”,还是去西北吟诵“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唐诗,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也感到茫然,心中只涌动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兴奋。

共 34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南部县通火车了,火车站就要完全建成了,这消息带给南部人的喜悦,这篇文章真切地表达了出来。文章开篇,写作者和妻子去看火车站,走路还是坐公交去,表现出了心中的情感;路上遇到一对老者,老者也要徒步丈量火车站的距离,这从老人的角度写出了喜悦。特别是老人讲述兰渝铁路的曲折经历,不仅写出了这条铁路的重要性,也写出了老人的得意和喜悦之情,对决策者的赞颂和敬仰之情。火车站,人很多,从人数的角度突出了南部百姓的期盼和激动;回家车上,叙述了一个来看火车站的小女孩给父母的电话,不仅写出了这条铁路对于百姓的重要意义,而且把这种喜悦情感推向了高潮。这篇文章多角度渲染情感的方法,是该文的亮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8-11 18:09:24
  这篇文章写地方上发生的大事,叙述角度多变,把南部人民的激动喜悦之情写得很浓,很有感染力。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