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杨柳】碎语“华南虎啸”(随笔)

  【杨柳】碎语“华南虎啸”(随笔)


作者:溪桥细柳 童生,79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64发表时间:2017-08-12 07:59:36

记得还是刚入秋时,走在街上,看一巨幅的广告画,上面是威武的花斑老虎,目光炯炯朝我微笑!再看旁边,有行大字:游自然国心,闻华南虎啸,品镇坪腊肉。
   有些不解。腊肉有什么稀奇?陕南各县,那些交通不便的山乡,没有集镇,农产品几乎全是自给自足。农民们平日里买不到新鲜大肉,就吃头年十冬腊月杀的过年猪。刚杀出来的猪肉,除了煮一锅招待亲友,其余的都放在大木盆里,用粗盐腌几日,再挂在炉灶上方,让平时烧柴煮饭的烟火气把它们熏得黑不溜秋直到滴下亮晶晶的油脂来,就制成腊肉了。隔三差五要么家里来客人了,主妇就搬了楼梯取一吊下来,用明火烧得肉皮起泡,再刮洗干净,就可以下锅蒸煮,再烹炒食用了。
   自个儿纳闷,镇坪腊肉咋个一下就名声大噪了呢?更摸不着头脑的,是华南虎啸。在哪里能听到这虎啸啊?镇坪何时成了大虫出没横行的景阳冈了?那下次去了岂不得做好防护措施,否则一不小心,便成了老虎的口中之食?
   不久,我就明白了自己是多么孤陋寡闻。竟然不知道那位周姓的当代武松已成了十月份全球瞩目的人物,他的名字被千万张嘴巴茶余饭后兴奋地提起;他的巨幅照片赫然出现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而他身后的偏僻小县也沾了他相机里老虎靓照的光,一时间名震天下。记者专家好事者几日间纷至沓来,足迹遍布大山深处那些弯弯扭扭的羊肠子小道。静寂的山乡如油锅里倾进一大瓢冷水,炸了!
   为了表明自己其实是关心国事的,我网上浏览了不少华南虎的新闻和各界人士的七嘴八舌。直起酸痛的脖子,有些茫然,找不着北的感觉。
   说老实话,从情感上,希望那些华南虎的照片和新闻是真的。作为陕南人民,我热爱家乡,希望这次老虎事件是个契机,由此陕南山区这被遗忘的穷孩子,能在祖国妈妈慈爱目光的注视下,从脱贫到渐渐富裕,哪怕先甩掉一穷二白的高帽子。
   要是说心里话,我就也和众多质疑事件真相的网友一样,真不大相信那些看起来很假的照片。这样说也许对那位周老乡不敬,可那走入镜头的老虎,实在是鲜有凶狠威武。那么近的距离,相机傻瓜数码的换来换去,一连照了几十张,老虎愣是没察觉,连表情都那么冷漠僵硬,一成不变。除了它喝了三五十碗老酒,要么周老乡提前和它讲好,请它专门摆造型。否则这么配合,让他嚓嚓嚓连着拍连眼都不眨,更不对他野性大发扑上去撕咬一番,这老虎难道已改了食肉本性,现如今闻着肉味就发傻发晕?
   写到这里已经要打住了,怕被同我一样热爱家乡的志士一齐丢砖头瓦块过来。那么我,也要说服自己相信:老虎此前的确已吃了一头肥野猪,肚子胀鼓鼓的懒得动,乐得顺水人情让退役的老猎人周正龙拍照。老虎不笨,它明白:这年头,要想出名,得先混个脸儿熟嘛!
   2007.11

共 10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华南虎”事件似乎已远去,又似乎双未远去。现在不是有这样一句口头语:有图有真相。如今许多的网络新闻,也只如此,只凭几张照片,或部分视频,再加一新颖标题,便信誓旦旦地说发现了什么真相,后被真相狠狠打脸。而作为大众读者,也应多一份思考和理智,做不到不信,但可不传。【编辑:风残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残云        2017-08-13 15:50:25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
写支言片语 记零星感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