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耿姓的来源

编辑推荐 耿姓的来源


作者:许久香 童生,603.7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081发表时间:2017-08-13 07:05:58
摘要:,过去村里有续修家谱的习惯,每隔几年就要续一次家谱,到文革前家谱资料摞起来足有半人高,人称“文献世家”,只可惜这些家谱资料在文革中作为宗族势力的典型,有的被当作阶级斗争的反面教材在全省范围内参观展览,至今下落不明,实感可悲可叹。 女儿小的时候,我住在婆家,那时公爹曾续修家谱,我略知一二:梓仁云莲延/守学继长玉/万士迟化庭 ……

耿字,(Gěng)给人一种耿直的意向,男人的特有的那种高端大气,忠心耿耿,刚烈的气焰。
   夫君姓耿,名守昌,“昌”字意志力如磐石一般,亦有繁荣昌盛的意思,长辈期望他的事业如此这般。
   女儿的名字,耿学伟,有我的期盼和愿望,忠心耿耿地学习伟人。
   言归正传,说耿姓。
   先讲个故事:疏勒城保卫战,回来的只有13人。
   这是由大汉名将、铁血将军耿恭指挥的一场惨烈的保卫战,以千人汉军对抗几万匈奴铁骑达一年之九,最后援军到达时候,仅剩26人。而且这26人依然在坚守。
   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就来自这个战例。
   下面就介绍一下疏勒城保卫战:
   东汉宣帝时,班超出使西域,人心皆向大汉。东汉军击北匈奴,占领车师前后部,派兵助手以它乾城、金满城、柳中城。这里说的龟兹它乾城就是现在的库车,当时是西域第一大城,为龟兹都城;金满城是车师后部的都城,在今天吉木萨尔南;柳中城是汉代屯田的根据地,就是现在吐鲁番的鲁克沁。
   这三个城呈三角形,互为犄角。尤其是金满城和柳中城,一北一南,隔天山相望,在这个地区屯田,直接断了匈奴南下的通道。
   耿恭就奉命驻守金满城。
   北匈奴卷土重来,首先击金满城。耿恭官兵区区千人,冒雨奋战,击退了匈奴。金满城地处平原,无险可守,他主动放弃了金满城,带领官兵转移到东面的疏勒城。疏勒城距离金满城大约有50里。
   其实,耿恭早就实地考察了车师后部的所有地形地貌,选择坚守疏勒城待援,是因为疏勒城尽管是一个很小城池,根据现代考古发现,他南北只有150米,东西200米,充其量只能说是一个堡垒。但地形险要,三面陡壁,北东西皆百丈悬崖,南面有条山涧蜿蜒流过,也是通向疏勒城的唯一道路。在南坡的这条小道上,先有一道木栅栏,其后为石墙。对于匈奴这样精于骑射野战的部队,这两道障碍就足以令他们束手无策了。匈奴只能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耿恭和将士们则坚信朝廷不会遗弃他们,一定会全力营救。
   果不出耿恭所料,匈奴大军在攻破它乾城和柳中城后,回过头来将耿恭他们团团围困。
   汉军在天山的据点唯余疏勒城一座孤城。
   十一个月后,直到第二年元月,朝廷新皇帝才下令自敦煌发兵七千,前往救援。在破交河城后,增援部队的指挥官得知它乾城和柳中城早于一年前已经失陷,驻守这两个城的指挥官陈睦和关宠都已经战死,那么更深入匈奴腹地的金满城,一定也不会幸免于难。于是就决定退兵。凑巧军中有一个叫范姜的小军官。他以前是耿恭的军需官,在战争爆发前奉耿恭的命令前去敦煌领取部队的棉衣,战争一爆发回不去了,这次跟着大部队一起回到交河。他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请命,要求派兵去救援耿恭。将军们被他纠缠得没办法,只好给了范姜两千人马。范姜他们冒着鹅毛大雪抵达疏勒,耿恭的守军只剩下26人。而部队回程途中,屡次与追击的匈奴部队作战,又奋战三个月,等抵达玉门关时,这26个人只有13个人活着。[祖乙,生卒年不详,河亶甲子。又称且乙,姓子名滕(一作胜),中国商朝第十四任国王。河亶甲病死后继位,在位19年,病死,葬于狄泉。)
   一、耿姓的起源有二:
   1以地名为姓。商代有君王名祖乙,他的国都从相迁到邢,后来的盘庚又把都城迁到毫。邢,在今天的河南省温县东。邢的读音,古代读做耿。盘庚迁都后,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没有跟随他南迁,仍然留在了邢。这一部分人就把邢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为了与读做xing的邢姓相区别,将这个姓的写法改做耿。
   2出自姬姓。商代末年有耿国,在今天的陕西省龙门县南,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周室封同姓人于耿,又为诸侯国,春秋时又被晋国灭掉。原晋国公族多以原国名“耿”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耿氏的一支。
   二、迁徙分布耿氏望族居住在高阳(今天的山东临淄西北30里)。
   三、郡望堂号【郡望】:1高阳郡:本来是战国时期的高阳郡。北魏的时候设置青州高阳郡,在今天的河北省高阳一带。2扶风郡:汉武帝的时候设置右扶风,在今天的陕西省长安县的西部。3河东郡:秦朝初期设置河东郡。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地区。【堂号】:1美阳堂、怀远堂:后汉耿秉,博晓书记,晓《司马兵法》。明帝拜为驸马都蔚。征伐匈奴,破车师,章帝时拜为辽渡将军。匈奴怀其恩信,又拜征西将军,北击匈奴,大破之。登燕然山,被封为美阳公。他死的时候,匈奴举国痛哭,甚至把头抢破,所以又叫“怀远堂”。
   四、耿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以地名为姓。据《姓氏考略》、《史记·殷本纪》及辞源》等所载,商代有君王名祖乙,他的国都从相迁到邢(又称耿)邑,后来的盘庚又把都城迁到毫。邢邑,在今天的河南省温县东。邢的读音,古代读做耿。盘庚迁都后,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没有跟随他南迁,仍然留在了邢。这一部分人就把邢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为了与读做(Xíng)的邢姓相区别,将这个姓的写法改做耿。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商代末年有耿国(一名耿乡城),在今天的陕西省龙门县南,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耿国子孙奔楚为大夫,以国为氏。
   3、亦出自姬姓,周室封同姓人于耿,又为诸侯国,春秋时又被晋国灭掉。原耿国公族多以原国名“耿”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耿氏的一支(疑与“2”说为同一源)。
   4、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①清高丽人有耿姓,世居博川郡。②清满洲人有耿姓,世居沈阳。③裕固族各尔格兹氏汉姓为耿。④羌族耿家志(房名),后改姓耿。⑤今满、蒙古、土家、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五、得姓始祖
   祖乙。商朝第十四代君王,河?甲之子。卜辞称为中宗,与太乙、太甲并祭,合称三示。因苦于东南方夷人的侵扰,祖乙由相(今河南内黄)迁都于耿,任用巫贤治理国政,并亲自坐镇指挥,平复了东夷,巩固了商朝统治,使殷商得以复兴。下传至第二十代君主盘庚时,由耿迁都亳,留居耿之公族,即以地为氏,称耿姓。他们尊祖乙为其得姓始祖。
   六、耿姓宗祠
   1、四言通用联
   《宗开耿国;望出高阳》:全联典指耿姓的源流和郡望,郡望堂号介绍。
   《工诗才子;佐命元臣》:上联典指唐代诗人耿沛,字洪源,河东人,宝应年间进士,曾官左拾遗、大理司法。善写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酬赠及个人日常生活之作,也有少数作品涉及当时社会生活,有﹃耿讳诗集﹄。下联典指明代濠县人耿炳文,太祖时积功至大都督府,封长兴侯,为宿将老臣,被朝廷倚重。惠帝建文初年,燕王朱棣明成祖起兵南下,他任大将军北伐,抵挡燕王兵。
   《设仓平粜;拜井出泉》:上联典指西汉理财家、历算家耿寿昌,宣帝时,官大司农中丞,建议在西北各郡设置“常平仓”,谷贱时加价收进,谷贵时减价出售,以便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后封关内侯。精通数学,曾删补﹃九章算术﹄;对天文学也有研究,曾用铜铸浑天仪观测天象。下联典指东汉扶风茂陵人耿恭,字伯宗,明帝时,官戊己校尉,后驻守西域疏勒,遭北匈奴围攻,城中粮尽水绝,他命人煮了弓弩铠甲,吃上面的筋革;命人打井十五丈,仍不出水,据说他整衣对井而拜,水泉涌出;始终坚守不屈。建初初年,朝中派来援军,他率领坚持到最后的二十六人与援军会合,且战且退,又奋战三个月,到玉门关时,他的兵仅余十三人。当时称他“节过苏武”
   《荣封六子;名列十才》:上联典指东汉·耿况封牟平侯,其六子亦封侯。下联典指唐·耿湋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料事善卜;刻漏称奇》:上联典指北魏·耿玄,善占卜,能先知。下联典指隋·耿询,精天文算术,作马上漏刻,帝善之。
   2、耿姓宗祠五言通用联:“兄弟两名将;父子双尚书”,上联典指东汉建威大将耿蠏及其弟复胡将军耿舒。茂陵人。下联典指明代刑部尚书耿九畴及其子吏部尚书耿裕。卢氏人。
   3、耿姓宗祠七言通用联:“耳听群言明世事,火热心肠为人民”,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耿姓的“耿”字的析字联。
   4、耿姓宗祠八言通用联:“耳聪目明,神采奕奕;火红光亮,景象煌煌”。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耿姓的“耿”字的析字联,常平仓,便利百姓。”募富商粟,赈济饥民”。上联典指西汉理财家、历算家耿寿昌,宣帝时,任大司农中丞,在西北设置“常平仓”,以平抑谷价。后封关内侯。精通数学,删补《九章算术》。又铸浑天仪观天象,有《月行帛图》等。下联典指元代良吏耿奉训,天历初知荆门,善决狱,有循声。岁饥,出俸资募富商米,活饥民五万余。“险易为图,经纶独妙”:上联典指东汉耿况满腹经纶,王莽篡汉,拜为郎,学于安丘先生。光武中兴,耿况归附,封隃麋侯,又封牟平侯。
   七、耿姓名人
   耿京(1130?~1162)宋代济南人,农民出身。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军南侵,一路烧杀抢掠,中原百姓不堪其扰,纷纷组织义军,耿京等人不堪金朝的繁重赋税,揭竿而起,联络李铁枪等6人,转入东山(今山东昌邑东),竖起抗金大旗,队伍很快扩至百余人,攻克莱芜、泰安等地。不久蔡州贾瑞领众来归,耿京将部众分为诸军,义军迅速发展,不久即聚众数十万人。是时,王友直起兵大名,也表示愿意受其节制。耿京遂自称天平军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诸路抗金义军,一时声势浩大,给金人以很大威胁。
   耿炳文:(1334-1403),明将领。濠州(今安徽凤阳)人。父君用,随从朱元璋军渡长江,积功为管军总管。援宜兴,力战死。炳文袭职,领其军。攻克长兴,留炳文守。十年间,他以寡敌众,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吴平,升大都督府佥事。从征中原,镇守陕西,疏通泾阳洪渠,百姓得利。升秦王左相都督佥事。洪武三年(1370)封长兴侯。从出塞远征,破元军。随同傅友德征云南,随同兰玉北征,至捕鱼儿海。为朝廷所看重。
   耿再成:明将领。字德甫,五河(今属安徽)人。从朱元璋于濠州,克泗、滁州。败元兵于六安。以镇抚从元璋渡长江,下集庆。留守镇江、长兴、扬州。从取金华,克处州,留守处州城。治军严厉。士兵出入百姓间,蔬菜瓜果无所取。金华苗帅蒋英等叛变,杀胡大海,处州苗帅李佑之亦叛,再成正陪客吃饭,闻变上马,迎战,受伤落马,不屈死。追封高阳郡公。洪武十年(1377),加赠泗国公,谥武壮。
   耿九畴:明臣。字禹范,卢氏(今属河南)人。永乐进士。宣德六年(1431)授礼科给事中。议论能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被推荐选拔为盐运司同知。痛革时弊,上奏五事,著为令。十年(1445)为都转运使。节俭无其他嗜好,公余读书,廉洁名声益大,妇孺皆知其名。因事被诬,事白,任刑部右侍郎。屡办疑狱。景泰中,累官右副都御史,曾兼理两淮盐政,兼抚江北诸府,代镇陕西。天顺时历任右都御史、南京刑部尚书。上疏建议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尝、重台宪五事。卒谥清惠。耿裕,明臣。字好问,耿九畴子。景泰进士。官户、工科给事中。天顺初,父为右都御史,改裕官检讨。父因弹劾石亨被贬,裕亦贬为泗州判官。成化初,复检讨,历祭酒、吏部尚书。因事,调到南京礼部。孝宗嗣位,转南京兵部,参赞机务。弘治改元,任礼部尚书。后为吏部尚书、太子太保。提倡节俭。铨政平允。自奉淡泊。父子并有名德。卒,赠太保,谥文恪。
   耿定向:(1524-1597),明臣、学者。字在伦。黄安(今湖北红安)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初授行人,继而任御史。曾弹劾吏部尚书吴鹏之婿董份在总裁会试时偏私等六大罪,因严嵩袒护而无结果。嘉靖四十一年,竭力主张建置黄安县。出按甘肃期间,推荐人才与弹劾酷吏,均不徇私情。不久调南京,督理学政;设崇正书院。隆庆初,提升为大理右寺丞。后高拱擅权,因他曾讥讽高拱,被贬为横州判官。高拱罢官后,迁衡州推官。万历年间,升为右副都御史。后任户部尚书,督仓场。辞官后居天台山,与弟定理、定力设书院,研究学问,讲学授徒,学者称之为天台先生。著有《冰玉堂语录》、《天台文集》二十卷及《硕辅宝鉴要览》等。
   耿仲明:(1604-1649),明末将领,清初三藩之一。字云台。祖籍山东,后迁移至辽东盖州(今属辽宁)。崇祯初为登州参将。袁崇焕督师蓟辽,擅杀毛文龙,耿仲明被调隶山东巡抚孙元化麾下。后与孔有德出兵抵御后金(清),粮饷不至,怨愤不已,两人遂于崇祯六年(1633)率所部相偕渡海降后金,授总兵官。崇德元年(1636),封怀顺王,属汉军正黄旗。从清兵入关,镇压农民起义军。顺治六年(1649)改封靖南王。不久,因部将犯法,惧罪自缢。子继茂袭爵。
   耿继茂:(?-1671),清藩王。汉军正黄旗人,耿仲明之子。顺治初授世职昂邦章京,顺治六年(1649)随父进兵广东。父死后,代领其众。八年袭父爵,为靖南王。与尚可喜同镇广东,并赴广西进攻孙可望、李定国等部农民军。他在广东奢侈无度,滥设工役、私创苛税。顺治十七年(1660)移镇福建。康熙初年率军攻克厦门等地,击败郑成功部。康熙十年五月卒。谥忠敏。
   耿精忠(?-1682),清藩王。汉军正黄旗人。耿仲明孙,耿继茂长子,肃亲王豪格婿。康熙十六年(1671)袭父继茂爵,为靖南王。十三在福建响应吴三桂叛乱,两年后又降清。十九年被召入京,三藩叛乱平定后被磔于市。
   耿介:(1623-1693),清学者。河南登封人,初名冲壁,字介石,号逸庵。顺治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出为福建按察司副使,转江西湖东道,改直隶大名道,所至除弊裁冗,戒贪墨,有政声。官至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受业于孙奇逢。曾兴复并主讲嵩阳书院。学宗朱熹,内主于敬而行之以恕。有《孝经易知》、《理学要旨》、《中州道学编》、《敬恕堂存稿》等。
   八、耿姓前世今生概况:
   耿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50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48位。
   古耿国的灭亡,古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中这样写道:“十六年,晋献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伐灭霍、灭魏、灭耿。还为太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这一段明确记载了古耿国灭亡的时间是在晋献公十六年,即公元前661年。从殷商时期的祖丙立国到春秋时期耿国末代国君太乙的弃国归隐,古耿国共经历了商、周、春秋三个时期,先后共25代32位君侯,时间长达700余年。这与耿氏族人保存的《先祖君侯谱》中“君侯三十二,国运七百长”的记载是相符的。一个古代的诸侯小国,能够衍延生息如此长的时间,足以证明其先祖建立和治理耿国的业绩,同时也充分体现出耿氏先民的品格和智慧。
   中国汉族人的姓氏很多来自古代的诸侯国名,诸侯国消亡后国名作为地名和姓氏则长期保留下来,古耿国也不例外,当它消亡以后,耿就作为姓氏延续下来,凡如今的耿姓汉人,不论远近都应该是古耿国的传人,而河津则是耿氏后裔的根祖之地,临猗农村老家就是一个耿氏后裔的集聚地,整个村子里几乎全姓耿。
   九、耿氏家谱:
   据老辈人讲,过去村里有续修家谱的习惯,每隔几年就要续一次家谱,到文革前家谱资料摞起来足有半人高,人称“文献世家”,只可惜这些家谱资料在文革中作为宗族势力的典型,有的被当作阶级斗争的反面教材在全省范围内参观展览,至今下落不明,实感可悲可叹。
   女儿小的时候,我住在婆家,那时公爹曾续修家谱,我略知一二:梓仁云莲延/守学继长玉/万士迟化庭……

共 613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耿姓也是大姓,人才辈出,历史悠久,对社会有着各种不同的贡献。文中,作者结合各种资料,先表述耿姓来源,再说相关历史名人,从不同的历史故事中告之人耿姓人的聪明才智,让人对这个姓氏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而其中相关的姓氏文化及名人,对后代起着激励与引导作用,同时也让别的旁系受益,有一定的意味,欣赏!【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8-13 07:36:32
  文字富有一定的文化气息,欣赏,期待精彩不断!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2 楼        文友:许久香        2017-08-13 21:44:00
  多谢编辑老师的鼓舞,问好!
为文者,当抒发真善美。
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8-14 00:27:05
  欣赏老师佳作,问候学习:一个古代的诸侯小国,能够衍延生息如此长的时间,足以证明其先祖建立和治理耿国的业绩,同时也充分体现出耿氏先民的品格和智慧。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4 楼        文友:许久香        2017-08-17 11:01:05
  感谢借双慧眼看世界老师的赏读和鼓励,问好您!
为文者,当抒发真善美。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