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旬老太逛京城
7月22号大暑,比暑天还酷的是我要带八旬老母亲逛京城的热望。老人家身体还算硬朗,腿脚还算灵便。我连日网上关注北京天气变化。7月26日之后将近一周时间,北京有雨,气温降温不少,比较适合出游。背起行囊,牵老母亲的手,坐上高铁,三个小时多一点,到达首都北京。
逛京城,第一站便是天安门广场。母亲一眼望见天安门城楼,竟然像个小孩子一样,拽着我急急向前走,一边走还用手指着前方:“我看到了,我看到!北京天安门!”我分明看见几行热泪顺着老母亲脸颊流下来。这座中国标志性的建筑,在老母亲内心深处早有深刻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出来了!”“同志们辛苦了!”毛主席沧桑雄厚的声音被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民所识记。
庄重严肃的新华门,让行人肃然起敬。我小声对母亲说这里是中央首长办公的地方。母亲“哦”了一声,我知道母亲没有完全理解,“进出中南海的大门”我又解释一下,这一讲,母亲明白了。赶紧转头顾盼,想要记住这个心里面仰望的地方。
次日带母亲参观故宫博物馆。发生一件有惊无险的事情。经中和殿去保和殿时,和母亲在殿廊下坐下休息。我卸下背包,取出水杯,让母亲喝点水。一转眼,母亲的座位没有人了!惊得我着实出了一身冷汗。眼睛四周搜寻,原来母亲挤在人群里听导游讲解,而且挤到人群的内圈。也难怪,母亲耳朵有点背,她想要听清楚导游的讲解。那一刻钟,我眼前闪现出我给母亲写的那张字条。那是我制作的预防课件,为的是有备无患。我把我的姓名,籍贯,电话号码,工作单位全写在一张字条上,折好了。出门前,放进母亲的口袋。关照母亲,如果走失,一要原地等待,二是请路人帮忙打电话。当时一生要强母亲还说:“我又不是小孩儿,怎么会丢人呢。”暂且作为活跃气氛的一段小插曲!此后,我牵着母亲的手,一分钟不曾分离。
母亲识得一些字,视力也还好。看景点的时候,我先让母亲看一看景点标识牌。故宫里面,一处景点标志牌前,母亲指着上面的俩字问我:“闺女,这俩字是啥字?”
“乾隆,qianlong”母亲的认真劲儿让我有点好笑。
“哦,是乾隆皇帝”母亲重复一遍,一副有所悟的样子。
隔天,在颐和园十七孔桥景点标识牌前,我跟母亲开玩笑,指着上面“乾隆”俩字问母亲,母亲笑咪咪地脱口而出,准确无误。我欢喜老母亲在这个年纪,记性尚可,对母亲竖起大拇指。
颐和园游园,至苏州一条街,被浓缩了的江南风光,让母亲流连忘返。荷叶连碧裙,荷花正盛开。小桥流水,店铺林立,累了便坐在店铺门前的石阶上歇会儿。老太太用心给自己的孙子外甥孙女外孙女挑选了一些可爱的小纪念品。
沿着弯曲河岸,和母亲缓缓走,慢慢品,嗅嗅江南水乡的味道。一阵悠扬笛声飘过来,老太太沉浸景色之中,口中喃喃自语“咦,好看,真好看!没想到世上还有这么好的地方,这一趟没白来。”故宫珍宝馆的那么多稀世珍宝没有让母亲翻动多少情绪,在这里,唯苏州街的小桥流水,让母亲喜欢和稀罕。
佛香阁,颐和园最高处。攀登上去还是绕行,我心里拿不定主意,母亲毕竟是八旬老人了。可母亲年轻时在生产队劳动,练就了好的体质,母亲精气神十足。沿途的石壁琢刻的福寿字样,相伴母亲拾级而上。“您走得每一步都攀扶着福寿,一定长命百岁。”我不失时机给母亲真心而美好的祝愿。
翻过小山头,昆明湖船坞码头上,我扶着母亲登船游湖。湖光山色,烟波浩渺,宛如置身画卷之中。母亲人生第一次乘船在这么浩瀚的湖面,近距离接触青山绿水,心胸开朗,满脸的皱纹顿时舒展开来。“那边是我们刚刚登过的佛香阁;这边的大船是石头制造的,就叫石舫;快看,前面那座桥,有十七个桥孔,就叫十七孔桥。”我给母亲解说,母亲认真地扭头看,处处景致,美不胜收,令人目酣神醉。母亲感叹“我这一辈子呀,值了!老了老了,还跑北京来看景啦!”
母亲在家乡辛苦劳累一辈子,从没有出过远门。做女儿的我听了很惭愧。好在突然醒悟,在母亲八旬年岁上,有机会带母亲旅游京城。子欲养而亲可待,是做子女天大的福分。牵母亲的手走过天安门,登上城楼,看了故宫,游历了皇家花园。握住母亲那青筋突出,黑斑点点,粗糙的手,久违的母子亲情直击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好似有一个世纪之久没有和母亲这么亲近过,庆幸在此补回来那么一点。母亲迈出略显蹒跚的脚步,见到了自己生活一辈子的村庄以外的世界。八旬老太逛京城,宽的是心情,阔的是眼界,多的是生活姿态。老太太心里美着呢!
我把老太太游京城的拍照,制成相册发朋友圈。老太太戴着橘红色边框太阳镜,精神矍铄,引起很多朋友的点赞和评论。夸老太太的词条意想不到。有朋友夸母亲身体好;有人说母亲是时尚老太,像是大城市里来的,有风度气质;还有人说母亲是美女老奶奶呐。哈哈哈,给母亲读评论,母亲乐地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