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云.净域杯】阿掖山卧佛寺的朝圣(组章) ——作者:孟宪华
⊙去往阿掖山卧佛寺的路上
八苦之路慢了下来,有一个千年之约,尘世间正与我结缘。
净身,洁面,修剪指甲,穿上新衣,排除妄念。
备好足够的虔诚,摇响心中的转筒,用膜拜来丈量一次修行。迟到了1300年的约定,让一颗红尘中“在场”的心宁静而平和,葆有良善与感恩。
喜鹊在天空打坐。它们时而展开歌喉诵经,时而翻阅季风、阳光、海浪和雨雪。
蒲公英涅槃了,举着小伞到处布施,为流浪的乡愁送上纯净的笑脸。
一簇簇菊花,让一条路披上黄金甲。擦拭寂静,只需盛开就够了。修行,一朵菊的落英,山川、河流、荒原、沼泽……
野百合用佛音洗净自己,展开掏空的心,接近一朵十七、八的美。世俗里自性自度自成佛成为农吉利,去医治一颗被毒蛇咬伤的心,这时间爱是如此情长命短。
仙鹤草,不是草,是天堂的鸟落在凡间,不想再飞。我相信这只仙鹤相爱过,你看那伸长的脖子,从未停止昂首远望那株心爱的兰。我想用鹤望兰试着理解缘分,试着理解三生三世是如何轮回,快乐地盛开出妩媚的花朵。
几朵白云,追逐着杜鹃抑或大山雀的身影,在秀美的群峰,飘荡。
“山在城中,城围山转,绿树红瓦,碧海蓝天”。姜子牙的子孙们一代接一代,在李白遇见一磨杵成针的老婆婆从而成就一番诗坛霸业的地方,演绎着不朽的传奇。
巍巍青山,悠悠清水,百花争芳斗艳,众鸟起伏合鸣。你听:“苍鹰唤海”,一群黄金雀“陈僧洞”里叽叽喳喳说着“鹞子崖”的故事,杜鹃站在石门上只是一声,满山的松涛便长啸不停。
你看:“蛤蟆听经”,“万卷书”放在青石上,旱莲草簇拥着一块“磨剑石”,猫头鹰探出“水帘洞”,“梅花洞”和“桃花洞”在窃窃私语……
佛佑一方水土。
天人合一的阿掖山脚下,我的脚步比任何时候都轻,都从容。
⊙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来朝拜阿掖山卧佛
三步一叩,迈着西游取经的步子,叩着对神灵深深的敬畏。
蓝天之下,黄海之上,阿掖山卧佛寺,是善男善女信仰的高度,踏进去就到了一种境界。
木鱼声声穿心而过,香火缭绕无量众生,经文诵读未起,在场的心都已静了下来。
蒲团前,把身板挺得竹子一样笔直,双掌轻轻合拢,然后两腿跪下,五体投地在卧佛前。
睡着的卧佛,也是醒着。不,卧佛根本没有睡,只是用天眼默默静观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游人,香客,草木,花鸟,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跪下去,人并不矮。站起来,人并不比卧佛高。虔诚的仰望里,智者就是天老地荒。
拜佛,不求佛。诚心诚意念一句阿弥陀佛。
天堂在左,地狱在右。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而不著相。
发露忏悔,后不再造。一天改一个错误,直到老去。
面对卧佛,我多想能成为阿掖山的一块石头。
面对卧佛,天长地久,千秋巍然。
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
⊙卧佛寺前的银杏树
是佛佑一对银杏树,还是一对银杏树被卧佛点化?千年的银杏,仍是枝叶茂盛,挺拔矗立云水间,超然物外一副门童的样子。
气定神闲。听得懂木鱼与偈语,看得透人间纷扰。
在晨钟中醒来,在暮鼓睡去。
或开或谢都不能掩饰体内的昄依。超越生死和时间。
远去了,唐代东征高丽时的将军薛礼,还有那树下拴过的马。
千年一晃而过,沧海桑田一晃而过,爱恨情仇一晃而过。一晃再晃也不过的是树下的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