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仰的危机 ——电视连续剧《我的前半生》观后感
近几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很少去完整地观看一部的电视连续剧。前几天,经朋友推荐,我仔细地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我的前半生》。该剧讲的是当今现实,着重反映的是爱情、婚姻、事业方面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对该剧网上热议颇多,但评论最多的是女人应该找什么样的老公和女人应该怎样的独立。人生在世,混得怎样,无非是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纵观该剧,它给了我怎样的启示呢?
首先,怎样做事?要得到一份好的工作,有一份好的收入,该剧告诉我们必须具备以下三点。
第一,人脉。
罗子君离婚后工作上的成功,贺涵、唐晶事业有成,陈俊生、凌玲寻求工作稳定,都是靠的人脉。网上有人这么说:“陈俊生把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养成了一无是处的怨妇!毫无价值而惨遭抛弃。贺涵硬是把一个脱离社会多年的中年妇女,鼓励、引导、培养成了商界精英!所以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等于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大于努力,珍惜身边鼓励你、培养你、引导你的人!”所以,选择人脉圈似乎成了人生在世的关键。
现实社会也确实是这样,官二代、富二代无疑靠的是人脉。而普通老百姓也总是千方百计寻求人脉关系,希望在工作和事业上顺风顺水获得成功。而一般的女人也总是要找一个可亲、可爱、可信的好老公作为一生的依靠。
第二,平台。
唐晶与罗子君同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因处的平台不同,一个是企业精英、一个却是吃喝玩乐依附于老公的阔太太。离婚后罗子君搞过多种工作,不同的平台造就了她不同的人生。
现实社会也是如此,同一所大学甚至同一个班的大学毕业生,十几或二十几年后,有的是政府高官,有的是企业精英,有的是普通工人,有的下岗失业。这不是他们能力、人脉的差别,大部分原因是平台的不同,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人生。
记得有一篇写马云的文章,写到马云的成长史,说马云年青时就找准了平台。马云年青时刚刚恢复高考,马云是城里人,那时改革开放城里招工也很火热。第一年马云高考落榜,家人劝他找个工作上班,有钱也安逸,可马云非要重读高考。第二年马云同样落榜,但他顶着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的热讽冷刺,毅然重读高考。第三年他考取了一所普通学校,不是他的理想大学,他放弃了。他又重读高考。第四年,马云终于考上了他理想的大学。如果当初马云不坚持他理想大学的平台,那时他进工厂当一名普通的工人,如今就没有人人皆知的马云了。
第三,能力。
罗子君本身是个有能力的人,所以当有人脉给她提供了平台后,她就获得了成功。陈俊生、贺涵、唐晶、凌玲等都是有能力的人,他们在工作中都能取得好的成绩。人脉、平台、能力是做事成功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做好事是人生在世立足的根本。要做好事必须先做好人。该剧告诉我们如今社会做人要懂得三味。
第一,铜臭味。如今社会物欲横行,处处充满着铜臭味。无论是罗子君当全职太太及离婚后再就业,还是唐晶与贺涵的事业和感情上的纠结,以及罗子君家族、陈俊生家庭的方方面面,无不充满着铜臭味。好像熟悉铜臭味,才能熟悉这个社会。
第二,人情味。浓浓的亲情、深深的朋友情、互惠的同事情、易碎的爱情充实着该剧。剧中有人渣,像段晓生等。但多数是好人,像贺涵、唐晶、陈俊生家族、罗子君家族等。没有人情味的人就没有人脉。
第三,江湖味。剧中反映的是商业圈,商业圈也是一个小江湖。权、势、利成了江湖的风向标。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多情的人:“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有能力的人,在江湖中成长。“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纵观该剧,我熟悉了铜臭味、人情味、江湖味。铜臭味很风行,人情味很浓烈,江湖味很套路,让人总觉得缺少点什么。现今社会物欲横行,功利化严重,让人总觉得还担忧点什么。
剧中一号主角罗子君本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因丈夫是企业的高层管理年薪过百万,她在家做全职太太也无可厚非。但一直追求生活享受却成了她的全部,消费、服饰及日常用品选高档;家务事依赖保姆成天玩乐,以至离婚后吃外卖,连儿子想吃的最基本的菜肴就做不了;对儿子的教育马马虎虎,以至丈夫辛勤上班回家还要辅导儿子的作业;对亲人斤斤计较,自己买成千上万元的服饰,却不愿借钱给难以生活的妹妹,而这一点陈俊生却不一样,把姨妹当做家人,即使离婚后也如此------等等,这种阔太太的形象确实是当今社会的典型,也是许多女人追求的生活方式。罗子君离婚后不得不寻找工作谋生,她又变成了一个刻苦奋斗、自食其力的独立的女人形象。后来她在贺涵的帮助下获得了成功,成了一个有钱人、女强人。可是她一直追求的是什么呢?爱情,还是自我享受?
再说说剧中的二号主角贺涵,他是成功人士,商界的精英。他是许多女性崇拜的偶像、心中的白马王子。他是成功迈入富人圈的人。可是他说他的事业是赚钱,铜臭味十足。由此不难理解他与唐晶的十年的爱情为何那么纠结和脆弱。最后的结局似乎告诉人们:他已成富人,工作和事业对他已不重要,他面临的是如何玩乐、如何享受生活。
至于剧中的三号主角陈俊生,一出场就遭人们唾弃,因为他抛弃了她的妻子罗子君。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可以看出他与罗子君的爱情观与人生观是不同的。虽然结婚时他对罗子君说过我养你,但是他内心还是希望与罗子君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可是罗子君是怎么做的呢:家务事全靠保姆;对孩子的教育不用心,已至于要陈俊生费心;生活奢侈,追求富人的生活,讲排场;对家里的事也处理不好,以至于亲妹妹有事只得找姐夫帮忙等等。这可能就是陈俊生离开她而找其貌不扬的凌玲的原因吧。虽然陈俊生年薪超百万,但他应该还是工薪层的代表吧,工作压力及家庭生活压力都还是很大。但他工作上兢兢业业、认真刻苦;对同事宽宏大度;对亲人照顾细致、任劳任愿。他的人生观好像就是让自己及身边的人生活幸福美好。但他对爱情的不忠贞是几乎所有的女同胞讨厌他。他似乎也有信仰缺陷。
最后说说剧中的四号主角唐晶吧。她是刻苦、独立、好强的女人,在事业上也取得了成功。她是社会上许多女人追求的形象。但她对贺涵的爱情的猜忌和困惑、对下属职员(例如凌玲)的独断处置,让人们看到了她的另一面。作为一个成功的富人,她对社会、对情感、对百姓的态度,是否缺少一些无私、大度、宽容、仁慈之心呢。
看了该剧,想想这些主角,细细地加以分析,使我内心得到深深地震憾。
先说做事吧。应该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一个人的能力应该是第一位的,因才施用。其次由社会根据人的能力提供平台,让能者多劳,施展拳脚。最后由社会管理者处理好人脉关系,搞好公平、公正、合理。可纵观该剧,人脉却是第一位的,反其道而行之。
再说做人吧。首先应该要有崇高的信仰,这是第一位的。其次要有公正的道义,人与人之间要公平、公正、合理。最后才是无私的人情,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催化剂。可纵观该剧,铜臭味占了主导,物欲横行,功利化严重。以至使人情变了味。道义江湖化、世俗化,严重扭曲。该剧没有显示政府和执政党的光辉形象,也没看到崇高信仰的光芒。只看到个人谋生的奋斗史。在追求个人富有的道路上,看到了赤裸裸的势力圈、人情圈。真所谓:“民以食为天”啊!
看了贴近现实的、鲜明动人的电视连续剧《我的前半生》,使我深深地感到目前存在一种社会的危机感,感到人们已经出现了信仰的危机。
让我们深刻地认识这种危机吧!希望在荧屏更多地看到政府和执政党以及富人的真实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光明的形象!让我们的信仰永远忠诚、伟大、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