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家乡茶话(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家乡茶话(散文)


作者:闰土 举人,580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28发表时间:2017-08-15 07:26:53

【丁香】家乡茶话(散文) 我向来不抽烟,不喝酒,不会打麻将,不会掀花花(农村高龄人玩的一种纸牌),就有一个爱好——喝茶,文雅的说法叫“品茶”。几十年来,不管喝茶、品茶,光我用过的茶叶最少也有三四化肥袋子,茶叶品种记不清有多少种。
   记得我很小的时侯,爷爷不知从哪里拿了一合把茶叶,很珍贵地握在手里,生怕一放手跑了似的。奶奶问是啥东西,爷爷不言语,前后炕上寻找着什么,我在屋子里好奇地瞧着。爷爷在炕上忽然发现了奶奶的一个新手帕,忙打开把手上的茶叶放进去,然后包了个四方正正。我忙去给奶奶告状,说爷爷偷走了奶奶的新手帕。
   奶奶从厨房追了岀来。爷爷望着奶奶做了个鬼脸,笑了笑,说:“隔壁他二叔从外面做生意回来了,带了些什么茶叶,给我了一把,让我熬着喝。还说这也能解渴、解乏,一再叮咛不要喝得多。”
   那时我六七岁,不知道茶叶是啥东西,两眼黑啾啾地瞪着,等爷爷一转身岀门,好奇心促使我急忙打开手帕。一看,黑沉沉的好象树叶揉碎了似的。没等爷爷回来,我忙又包好放下。
   不一会儿,爷爷找了一个半新不旧的茶缸当茶罐罐,倒上烧滚的开水,他听我二叔说要用火熬一下才喝的得劲,就是没办法熬。这时,奶奶和妈妈正在做饭,爷爷一看,眼晴亮了,忙将茶缸放到锅眼。爷爷烧起锅来,一顿饭做熟了,茶也熬好了。
   从此,每天上午做饭时,爷爷都要在锅眼熬上二、三口浓茶。虽说草灰会掉到茶罐罐里,但爷爷从不在乎这些。
   一次,我问爷爷:“那叫啥茶?”爷爷用手在我头上抚摸着,亲昵地告诉我:“叫沬沬茶。”我再细细一看,那茶叶跟打完磨子的麸子一样小,怪不得爷爷叫它“沬沬茶”。
   爷爷为了熬茶,有几次把锅眼火都弄灭了,奶奶气得把茶罐罐扔到了院子里。爸爸看爷爷为喝两口茶这么劳心,就想给爷爷做个真正的茶罐罐。爸爸找了个烂铁皮卷了个筒筒,下面留了一个圆圆的小孔,说是为了通风,然后去理发店要了一把烂头发,剪碎和上泥,贴进筒筒,说这样耐用不裂缝。做好后,爸爸又花了三毛钱买了个茶缸,把茶缸用豆杆铁丝一拧,固定好后又留了一个长长的手把,方便熬茶和向碗里倒茶。
   爷爷高兴了,连夸爸爸本事大,爷爷再也不用喝茶淘气了。
   在人们还吃不饱肚子的年代,那还有心思喝茶?爷爷被逼无奈,戒茶了。爸爸看见心疼,给人家加了三晩上班,挣了一块钱,给爷爷买回了两个“碗碗茶”,爷爷又用拾来的硬柴搭起了“炉子”,继续熬茶了。
   我清楚的记得,爸爸喝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的,那时文化大革命刚开始,爸爸是生产队队长,他犯错就犯在只抓生产,不知道革命,红卫兵一天三晌批斗他。爷爷看着心痛,不喝茶了,把熬好的茶送给爸爸,让爸爸多喝些好能在批斗会上支持下来。几个月批斗会完了,爸爸也把茶喝上瘾了。
   我以后慢慢大了,也懂事了,只见爸爸把过去的“碗碗茶”换成了“陕青”。每次上地,爸爸拿个大塑料杯子,足足能装一大洋瓷碗水,先用三个指头,摄上两撮茶叶,再倒上刚烧好的开水,盖子拧紧,往锄把上一挑,去地里干活。
   一次,我无形中问爸爸:“你咋不喝‘碗碗茶’?”爸爸说“碗碗茶”麻烦,还要熬,摄一二撮“陕青”,开水泡后,既不用熬,放温后喝了既解渴,又解乏。
   从此,“陕青”成了爷爷、爸爸的好茶,他两人一人一个杯子,岀门带上。
   我参加工作后,看到爷爷、爸爸对茶叶十分痴迷,就花了三百多元,索性买了两套茶具,又买了普洱茶、碧罗春等高档茶叶。我想,老人们这回一定满意,夸我孝顺,这次钱是拌响了。坐在回家的车上,想着想着我就笑了。
   回到家,先给爷爷送去,并将茶具打开。爷爷望了一眼,啍都没哼上一声。我以为爷爷忙,顾不上欣赏,又把另一套茶具给爸爸拿去。爸爸瞪了我一眼说:“谁让你买的,那个喝茶小盏盏跟鸡眼晴一样,我一次能喝二十盏盏。泡茶那个壶,哪有我塑料瓶瓶好,赶紧拿去给人家退了。”爸爸话还没说完,爷爷抱着我给他的茶叶来了,还没等得我问,爷爷又发话了:“你把这些茶叶都拿去,我爱喝的是‘十万大山’,你爸也一样。”
   我再细细一看爸爸的房子,茶几上一包特级十万大山刚刚打开,一袋一次性杯子没用几个,茶几上放着几年前爸爸上地干活常带的大杯子,原来标刻一百、二百到五百克的字全磨掉了。
   我惭愧我盲目的孝心。
   不久,爷爷去世了。我知道爷爷生前最爱喝的茶,就是“十万大山”。
   现在,我彻底明白了,人虽然喝茶的档次、口味不一样,但也十分讲究,过大、小事喝茶都用一次性杯子,放上几样茶叶,根据你的爱好,选择不同程度茶叶。
   今年,门份我大妈过九十大寿,又使我大开眼界。我大哥叫了一个七十岁的老人专门烧茶。老人花白的头发加上长长的胡须,愧悟的身材,穿着专烧茶用的黄颜色马夹,给人一种干练、潇洒的感觉。两个宽五十公分、长一米五的桌子,配上四个小扳橙,一个过去卖醪糟用的小风箱,一个烧块煤用的小炉子,再搭一个大遮阴伞,三个大茶缸轮换着烧着你想喝的两三种茶叶,茶叶旁还放着两袋高档冰糖,如果你想喝甜的,放几块冰糖,一次性杯子随便倒着烧好各种茶水。客人们和忙完了活的门份人,纷纷围到茶摊前,手端着茶杯,你让他,他让你,品着悠悠的茶香,说古论今,谈笑风生。这“阵势”,真正有一种即使你不喝茶也想坐一坐的氛围。
   前些年,父亲也去世了,再也喝不上我给他买的好茶叶了。现在,我年过花甲,却没有口福品尝普洱茶、龙井、碧罗春之类的好茶叶,只是常给儿女说“不要花外冤枉钱,买些‘十万大山’就行,既经济实恵,又解乏解渴,多好!”

共 21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有人说,品茶就是品人生,茶在众生的心中,有不同的味道。也有人说,多数人品茶是为了打发时光,品茶,可用不同的器具。本文作者也喜欢品茶,我们随着作者的笔墨看看他们在家乡是怎样品茶的吧。作者不喝酒、不抽烟、不会打麻将,只有一个爱好:品茶。难忘小时候与茶相关的情景,那时爷爷得到二叔送的茶叶神秘地用奶奶的新手帕包好,有了那些茶叶,爷爷熬茶是劳心劳神,最后是爸爸想办法制作了一个熬茶的器具,让爷爷不用喝淘气茶了。后来爸爸只抓生产,不知道革命,挨批斗时喝茶上了瘾。我长大了盲目地尽孝心给爷爷和爸爸买了茶具、高档茶叶,他们竟然不领情,只喜欢喝他们的“十万大山”……作品动静结合、用词贴切形象,生动刻画了作者一家人与茶的缘分,让读者仿佛走进了那个年代,被那时温馨平淡的日子所感动。好文,倾情推荐阅读。【丁香编辑:柳絮依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7-08-15 07:29:29
  欣赏刻画细腻的作品!谢谢老师赐稿丁香!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灿烂,天自安排。
2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7-08-15 07:30:32
  家乡茶话,温馨生动。期待更多精彩!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灿烂,天自安排。
3 楼        文友:樱雪        2017-08-15 07:31:00
  茶道为中国古老艺术之一,流传千年不衰。细细品读老师的茶道生涯,一份情,一份关爱,洋溢于字里行间。很普通,很高雅,充满了亲人的关怀和鼓励,很感动。问好乡党老师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4 楼        文友:樱雪        2017-08-15 07:32:49
  关怀,重在心意,而非物质保证,孝敬也是如此。以查为题,回味往事,品味现在,各种滋味,油然而生。“不要花外冤枉钱,买些‘十万大山’就行,既经济实恵,又解乏解渴,多好!”很朴实的人生体验,问好乡党老师!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5 楼        文友:樱雪        2017-08-15 07:33:08
  美文美按,强强联合,问好二位老师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6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08-15 08:19:48
  平淡的日子里一罐罐浓茶令人难忘,它如同老旱烟一样过瘾,那是世界上最解乏,最能令人精神焕发的好东西。令人难忘的艰难岁月,幸好有你——浓茶,帮助多少人度过了难熬的年日夜。感谢闰土老师把我们又带回了那个年代,回味无穷,感慨岁月的变迁,人生的不易。拜读佳作,欣赏而感动。问候老师,祝佳作不断!
7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8-15 08:44:49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学习:却没有口福品尝普洱茶、龙井、碧罗春之类的好茶叶,只是常给儿女说“不要花外冤枉钱,买些“十万大山”就行,既经济实恵,又解乏解渴,多好!”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8 楼        文友:闰土        2017-08-15 09:23:24
  茶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一时一刻离不开茶,走亲戚、朋友,进门我就喊"扑茶",这一篇文稿,是我的真实写照,自我感到比较满意,写出了我的心声。
9 楼        文友:闰土        2017-08-15 09:23:36
  茶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一时一刻离不开茶,走亲戚、朋友,进门我就喊"扑茶",这一篇文稿,是我的真实写照,自我感到比较满意,写出了我的心声。
10 楼        文友:娇娇        2017-08-15 12:41:44
  一片馨香的文字,讲述与茶结缘的精彩!
娇娇
共 24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