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檀香】鲜血染红了山菊花(续)(散文)

编辑推荐 【檀香】鲜血染红了山菊花(续)(散文)


作者:会宁南渡 白丁,7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30发表时间:2017-08-15 14:36:44


   午前十一时,大墩梁帽儿顶南麓,人头随着坡道滚动潮水一般涌来,似乎钱塘潮后浪推着前浪。像这样的场面罗南辉经过了不少,但这一次似乎更为严重一些,对手好像下了必胜的决心,想把这些从鄂豫皖大巴山走出的勇士们永远地滞留在这黄土覆盖的大墩梁上,战况已朝着于己不利的方面迅速发展。然而胶着状态的战争,一方很难抽出身来远走高飞。他一面命令战士严阵以待,一面告诫部下节约为数不多的子弹,等敌人靠近以后用肉搏的方式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当然他心里也十分清楚,这是战争中最原始最残忍的决斗方式。只有在冷兵器时代才惯常使用。
   长征以来,罗南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并且异乎寻常的强大攻势。从局部分析,这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是否能为整个战局赢得最大的胜利,始终将是考验优秀指挥员意志的决定因素,它将意味着更多的蓝茵茵的野菊花被染成红色。这位从战争中毕业的职业军人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的对手。
   毛炳文,男,现年45岁,湖南上湘人,据说和中共红军创建者毛泽东同一祖先,宋末从江西迁至湖南湘乡。祖上亦儒亦商,父辈亦农亦儒。受家庭薰陶,少年毛炳文聪慧可人,幼年熟读四书五经,之后考入湖南陆军小学,16岁加入新军,20岁参加了著名的武昌起义。在他显赫的军事生涯中,得到了三个贵人的大力提携。第一位是湖南督都谭延闿,鬼使神差将他送入湖北武昌陆军军官学校,学业不是很棒。两年后,肄业了的毛炳文又被保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仅次于黄埔)步兵科三期,他将失败拜为母亲,受到谆谆教导,获得了作为职业军人引以为豪的最高文凭。第二位是湘军首领贺耀祖,让他由营长干到了师长只用了七年,当然也与本人的才干有密切的因果关系。第三个就是现任西北剿共副司令朱绍良(司令张学良)。五次围剿时毛炳文率湘军第八师进入江西,起初归陈诚,后隶属朱绍良。第一、二次围剿毛师长均以未能找到红军而有点失落。第三次围剿时,他驻守黄陂。据先一天得到的可靠情报判断,红军主力已远走龙岗,正在遗憾,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就像没有来得及预报的龙卷风,瞬间便席卷了黄陂城,搞得毛师长灰头土脸,也让他的上司陈诚大跌眼镜,湘军不可靠。第四次围剿时,第八师驻守江西南丰,他的驻地又一次成为双方争夺的主战场。这一次他有了充分地思想准备,把南丰城守得跟铁桶似的,整整坚持了三周又两天,红军师长彭遨殒没南丰城下,被朱绍良擢升为第三十七军副军长兼第八师师长。
   第五次围剿时,国军与红军的实际指挥者是两个德国人,因为蒋总统也请了个德国人作军事顾问,一场兄弟阋于墙的战争由两个外国人指挥着,也算是一件奇事。李德的愚蠢给毛炳文创造绝佳的立功机会,毛炳文成为第一个进入红都瑞金的国民党将军,就像剿杀太平天国的除了曾国藩以外,还有左宗棠、李鸿章。论功劳孰轻孰重很难区別,然而最后攻入南京城的只有曾国藩。因之毛炳文被自然地升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军长。
   一九三五年八月,毛炳文跟随朱绍良到了陕甘地区堵截北上的红军,在静宁界石铺和毛泽东、彭德怀的陕甘先遣支队擦肩而过,差点将中国历史改写,万幸的是又神奇的分道扬镳了。这一次两宁(静宁、会宁)会战,蒋介石将他比作左宗棠,左帅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湘军的写照。听了这话,毛炳文从每个毛孔里挥发出的都是感激,于是便一心想干出点成绩来。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二日,蒋介石坐“达令”号专机飞到了西安,亲自指挥两宁战役,他有点对西安的张学良不踏实,通渭会战的计划肯定是他泄露的,要不然朱、徐、张、陈、萧、贺怎么会如此神速的占领了西兰大道,致使在通渭将诸匪歼灭的计划宣告泡汤……文/会宁南渡
  
   七
   西兰大道上的烟尘,追着灰白色的云团由南向北赶着趟儿。一群群的乌鸦从山梁上飞过,它们是奔着山梁上的莜麦码子来的,巨大地响声向它们发出了警示,此地不宜久留。瞬间又拔高了飞行的高度,攀旋着不忍离去,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当毛炳文看到潮水一样退去的红军时,心里似乎得到了一丝暖暖的慰籍。作为一名职业军事指挥官看到的应该是对手草木皆兵的样子。东晋的谢氏兄弟就是凭借一场战争而且仅一场,很幸运地成就了两个人的军事地位,此后的东晋一直到灭亡再也没有一场像样的战争让后人回忆到这个偏安一隅的王朝,就连它的灭亡的都成了十分模糊的概念。在一个军人的生涯中如果没有可圈可点的一场战役那将是一种最羞赧的不幸,接下来的事实他有点不敢想像。于是命令炮兵将架在帽儿顶西南龙王峡顶端的迫击炮向前推进了一千米,对着帽儿顶一阵猛轰。光秃秃的山梁除了人以外剩下的就是码在地里的田禾码子,田禾捆子和人一起被炸飞上了天,人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天禾码子是受害者。销烟、土雾罩住了山梁。
   烟雾散尽时,毛炳文的两个团已将红五军三十九团团团围困在帽儿顶上,一场白刃战在短兵相接中将一个个生命送到了终点,阎王爷来不及圈点就纷纷报到来了,几千人在等待注册,这是何等的热闹!只有注册成功了才有资格评点人生的得失荣辱,活着的人是永远没有权利的,因为死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文天祥把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在北去的路上他有九种死法可以任意选择,况且每种都能给世人以说得过去的交待,再三斟酌后,他还是选择了第十种死法,刑场就义,壮哉!文天祥……
   等到增援的三十七团赶来时,三十九团已所剩无几,团长将最后一颗子弹惯进了自己的脑壳,拼杀声渐渐稀落。敌人被眼前血色染红的画面所懵懂,又一次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退了下去。帽儿顶依然在红军脚下颤抖,这已经是敌人第六次冲锋了,尸体已覆盖了山梁,分不清是红军还是国军。西斜的阳光透过渐行渐厚的云层把一抹残阳泄在了梁上,不知是血色的红,还是残阳的红,总之比往日更红,更鲜艳。
   下午两点钟时,一身戎装的蒋介石在西安行政公署的办公室踱来踱去。他在想,毛炳文是否控制了西兰大道?他在想,左宗棠西征时将辕门从西安移到兰州,又从兰州移到肃州,一度进了新疆。此时,他已是烈士暮年。然而他的每一步前移,让西征的将士们都会受到莫大地鼓舞……突然,电话铃响了,电话里传来王均的声音,“总座,湘军靠不住,毛炳文又退下来了,西兰大道还在董正堂的手里,请求空军支援。”啪,电话挂断了,“娘西匹。”紧接着他拨通了第五航空中队,命令支援西兰大道上的二王。
   不一会儿,在东南方的云层中钻出六个蚂蚁大小的黑点,发出与形体不相称地巨大轰鸣声,在遥远的天际上穿行,显然不是觅食的乌鸦……
  

共 25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段厚重的文章,翻开历史的扉页,重新感受那份沧桑,跟着英雄的足迹,感受英雄的精神。菊花被英雄的鲜血染红,那些悲壮的故事流传下来。那些英雄的人物将青史留名。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守家卫国的英雄。文章真实再现了那段烟云岁月,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心。好作品,内容充实,文笔流畅,立意新颖,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充满激情,感动读者,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候作者,期待精彩继续。【编辑:卡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卡米        2017-08-15 14:37:47
  生动传神的文章,人物塑造成功,血肉丰满,性格鲜明。感谢赐稿,问候作者,期待精彩继续。
卡米
2 楼        文友:会宁南渡        2017-08-15 19:36:47
  谢谢老师点评!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