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优秀让我为难
一个即将要上大学的学生,家里拿到了一个贫困证,凭着它可以得到减免学费的优待。但是,面对着这张贫困证,在该不该使用它的问题上,这个学生犹豫了。原因是,这个学生认为,他们家算不上真正的贫困户,他们家有能力替他交学费,他是没有资格使用这个证明的。但是如果使用了它,抵消掉的学费几乎可以等于母亲在外打工半年的工资,想到母亲的辛劳,他又觉得该使用这个贫困证明。
于是,他拿不定注意了,于是,他来咨询我了,让我给他一个建议。
我该给他一个什么建议呢?我实在为难了。
作为一个教师,从学校育人的角度说,我应该毫不犹豫地建议他不要使用这个证明。理由多了去了:为人要正派、做事要实事求是、为人要独立、做事要光明正大、为人不能贪占小便宜……
作为一个普通人,从社会世俗的角度说,为什么不使用它呢?既然证明已经到手,既然可以为家里节省近万元的开支,又不是偷的抢的,为什么不用呢?
在已经毕业了的学生面前,我不知道该从哪个立场给他建议了,于是我为难了。因为我今天给了他建议且他按照我的建议去做了,那么今天的选择就有可能会成为他今后人生道路上为人处世的一个标杆式的案例,正因为我的建议可能会产生如此长远的意义,我才如此慎重,如此犹豫不决。我不知道是该鼓励他继续向理想人生继续迈进,还是该建议他向世俗人生投降?好像我也没有权力替他选择人生观,因为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观是对还是错。
多少年来,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一直为难着,困惑着,尴尬着。
教育是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我们在校园里为孩子们构建出来的“象牙塔”与现实是有着不小的距离的。完全信奉学校教育信条的孩子走向社会时,常常会被社会人看成“傻子”,话语说得也非常刺耳:“书读得太多了!”“读书都读傻了!”“读成书呆子了!”
事实上,被我们培养出来的、被社会称之为“书呆子”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大多都会吃亏的,也许是政治上,也许是经济上,抑或其他方面。于是,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一直在琢磨:我们交给学生的人生信条于学生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教育是让人向好的,我们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为什么偏偏会吃亏呢?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是帮了孩子一把,还是坑了孩子一把?
教育是该面向现实,还是该面向理想?面向现实,向现实妥协,我们的社会还怎么进步呢?面向理想,向理想致敬,可是教育出来的孩子常常与社会格格不入,让孩子理想的头去碰现实的壁,孩子们常常会碰得头破血流,这样我们对得起孩子吗?
面对“要不要使用贫困证”的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它根本不是个问题,想都不想就可以做出自己的抉择。然而在这位学生面前,它成为了一个问题,在他请教的老师面前也成为了一个问题。也许我们两个都想得太多了。
于是必然地在QQ出现了下面的对话:
学生:老师,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我手里有一个贫困证明,我上大学的时候可以用它减免学费。我家里虽然并不富裕,但可以支持我上大学的。不过这些省下来的钱够我妈干半年活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想听听您的意见。
老师:我不好拿意见。自己决定吧。
学生:嗯!不过,老师,这件事难道没有对与错吗?
老师:当然有,如何判断,看你的立场。
学生:我感觉如果我申请了,不就和咱们学校那些开豪车,申请贫困房的人一样了吗?多卑鄙啊!可是我的父母负担很重的,还有弟弟妹妹呢!
老师:自己找个立场做判断吧!
学生:这两个立场没有对错吗?
老师:人生观决定着你的立场。人生观有没有对错呢?
学生:有呀!
老师:是的。这要看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了。你选择的就是你认为对的,你放弃的就是你认为错的。
学生:明白了。
老师:你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我都敬佩你,因为你毕竟对此犹豫过,犹豫本身就说明了你的优秀!
学生:谢谢老师!
说实在的,孩子能够对这个问题产生犹豫的态度,就已经真的很难能可贵了。即使在现实的压力下,他选择了使用贫困证,我依然敬佩他,我相信这一“犹豫”的种子一定会促使他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