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
理想,神圣的美,在苦命的人心中萌芽;理想,使人的思想坚定,使人心更伟大。
——雨果
谈到理想,我们并不陌生,小时候,或许会有老师问学生:“你们将来想做什么?有什么样的理想?”孩提时代的答案多是模糊且稚嫩的,想到过去,自己心头那些所谓理想多成了泡影。那时的我们,并没有建立真正的“理想”范本,都在别人空洞的想象里活着。有父母的,师长的,偶尔有个小爱好,也觉得那是自己的梦想,可多靠不准。时光荏苒,多少学生年代的学子,还能为坚持理想而活呢?或许都被现实的条条框框限制,让理想的梦变得遥远,变得支离破碎吧。
提笔写“理想”,是觉得我们应该有追求它的权利,因为理想是人生地图上的重要坐标,虽然很多人在坐标系上变换了方向,却也更显得它弥足珍贵。与普希金并称俄国文学“双壁”的俄罗斯散文之父“果戈理”曾说过:“我的心灵应该比洁白的雪花更纯洁,比天空更明亮,而只有那时候,我才有力量开始我的事业和伟大的活动。如果能够怀着美好的目的,也那样奋力而又耐心地从事一种善良的劳动,那将成为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啊!”
人的追求不同,带来的结果也会有很大差异。周恩来曾发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写下了大气磅礴的立志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隧觅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涛海亦英雄”。理想,使他成就了旷世奇勋。毛泽东肩负推翻三座大山的梦想,终生为理想而努力,他为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壮大,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石。
怀揣着理想,好比有一盏不灭的灯,仿佛太阳一般照耀着我们的方向。怀揣着理想,不管前方是荆棘丛林,还是难以逾越的高山大河,我们都会勇敢地去克服困难,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在人生的字典里,我们应该为“理想”留下一片净土。唐太宗《帝范》曰:“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故。”我们有理想,就应该定得高远一些,这样的目标可以为自己铺出更广阔的路。我觉得,有理想的人是幸福的,虽然每个人都不能取决自己生命的长度,却能够赢得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我看过很多人,把金子般的光阴随意挥霍,在玩乐中逍遥,闲聊、赌博、放纵,放弃做人的追求和目标,没有理想的活着,在他们看来是快乐无虑的,在我看来本质是苦,甚至是颓废和堕落的。不能为社会做贡献,却只是消耗地球资源,本是可耻的行为。
十年来,我一直觉得自己活得并不轻松,为了养家,做很多人不愿做甚至不屑做的事,仿佛一头背着大包包上山的公羊,一步一步气喘嘘嘘地爬,看不到山顶的风光,不敢松懈,不敢喘口大气。公羊的行为比喻自己的性格很恰当,坚强而耐力持久的活着。可我也不觉得自己是不幸的人,恰恰生活磨练了我坚毅的个性,让我更深刻地理解着人生。十年前我发愿成为一名作家,并为之努力,虽然目标已初步达到,可我并不觉得自己了不起,相反,作家的身份更让我看到不足。它成为鼓励我的方式,却不会局限我的脚步。对于苦乐的认知,我有自己的体会,套用佛家一句话:“吃苦是了苦,享福乃消福。”不管别人怎么看,我相信这句话背后隐藏的信息。因为带着理想而活,真的很不同。
我最尊敬的老师,曾发下大愿:“……为往圣继绝学,为古真扶道脉,为如来承家业,为众生护慧命。尽形寿,不退初心……”我为老师能发如此大愿而感动,老师真的做到了,一个没上过大学的普通农民,从种地,到看大门、当清洁工、搬砖、做瓦匠,他在这些最卑微的工作环境里,耐心工作,磨练心智,提升了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也在这艰苦环境中,完成了一部又一部专著,著作文字量达千万。如今,有自己的杂志公司,和国内很多知名的文化学者、大学教授成为知己、朋友。因为它的愿,成就了他的事业,也成就了他的理想。
俗话说:见贤思齐。我没老师深刻的见地,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但我会以他作为我的目标,我的榜样。大的理想是由小的目标组成,我在自设的目标里开拓着人生格局,理想的蓝图,会是绚丽非凡的。
我的理想是什么?也许不可思议,但是我想把人们认为的空想变成一种理想。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以传播中国文化为核心的剧作家或作家,希望晚年,能产生一定社会影响性,进入一所著名大学客座,做些学问,然后把它们讲给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