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作家】夫前认母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一日中午。北东省长山县龙河镇北大洼村,北长庚家正在大摆筵宴,庆贺女儿北菁菁考进了津海市医科大学。北长庚几乎把全村人都请来了。一是庆祝北菁菁考上了大学,二是欢送女儿明天就离家去津海市医科大学报到。这宴席真是热闹非凡了。咋说呢?就连县教委的两个主任,乡里镇上的主要领导都来了。咋说呢?北菁菁给村里争了光了,给乡里添了彩了,给县里挣了荣誉了。全村在县中学读高三的十二个学生,就北菁菁一个人考上大学了。龙河镇在县中学读高三的一共三十六个,一共才有两个考上大学的,一个是咱们的北菁菁,另一个是马家沟村的马三喜,考上了省城的农业大学。别说啊,咱这北大洼村还真就是鸡窝里飞出了个金凤凰啊。
当时北长庚四十四岁了,妻子阡陌芬四十三岁,两个人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民,都是铁杆的庄稼人。两口子文化不高,勉强的算是初中毕业吧。这两口子一共生了两个孩子,除了女儿北菁菁,还有个儿子叫北大奎,比北菁菁小三岁。也不知是啥原因,北菁菁是个绝顶聪明的女孩,长的又特别的俊俏。可这个北大奎,却是个先天的智障,俗话说是一个天生的大傻子。为此,北菁菁使得北长庚两口子万分的骄傲,北大奎却成了北长庚两口子的一块大大的心病了。好在女儿北菁菁百里挑一考上了医科大学,这真算是给了他们一个天大的慰藉啊。为此这两口子也真是乐得合不拢嘴了。
北长庚阡陌芬是龙河镇出了名的种地大户。两口子承包了全村近五分之一的土地。他们起早贪黑日夜劳作在水稻田里。有付出当然就有回报,他们在村里成了顶尖的富裕户了,村长夸他们最先奔向了小康。他们家的生活真算是很富裕的了。
北菁菁上大学了,学费那是不成问题的。在大学里,在花钱消费上,北菁菁跟大城市里的大学生不差分毫的,城里学生有的,她都有,城里学生不全都有的,她也有,像手机啊,像笔记本电脑啊,她都有的,可城市里的学生未必都有啊。北菁菁在家里,小时候就被她的父母宠坏了,她聪明过人,父母把她娇惯得上了天,在家里的时候,她是说一不二的。她懒,从不愿意做家务活。她好攀比,她有一个最最致命的毛病,就是贪图虚荣,在大学里在大学同学面前,不愿意承认也根本不承认自个是农村的学生。
第一天在大学寝室里住宿,当晚隔壁三零五室住着的八名学生,有六名是大城市的,有两名是西北农村的。还没睡觉,六名学生就向两名农村的学生发难,说她们身上带着泥土的臭味,好好熏人啊。她们无理取闹让两名农村的女同学,要洗三遍澡,打掉三块香皂,在身上铺位上撒上三瓶香水。两名农村来的女生无可奈何,只好照办了……
眼睁睁的欺负人不是?北菁菁住的三零六室,八名学生,只有她是农村考来的。在室友互相自我介绍的时候,北菁菁多出了一个心眼。她很善于编造身世的。她脑筋活络极了,她跟同学们说,她是哈尔滨市里的,她跟同学们说,她爸爸是公安局长,抓歹徒时,不幸牺牲了;她说她母亲是国家安全局侦查员,也牺牲了。她是烈士的女儿,是国家照顾她养活她的。她上大学的费用都是国家给的,还有爸妈的同事们给的。好吗,室内其他七名女生立时尊她为大姐了,谁也不敢在她面前说三道四了。至此,北菁菁从未承认过自个是个农村的孩子,更未说起过自己的父母都是种水稻的农民。她觉得跟同学们承认了这个,那就低人好几等了。事实上有很多城里的学生也真的就把农村来的学生踩到脚下了。
北菁菁无论暑假、寒假,都不回北大洼村的。而且,每每让家里寄钱,都是让爸爸把钱先寄给在哈尔滨工作的大舅阡陌成,阡陌成再转寄到津海市医科大学。阡陌成在哈尔滨市,实际是个建筑工地的小小的包工头而已,北菁菁却常常向同学们夸口,说自己的舅舅是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看着北菁菁花钱时那大手大脚的作风,没有同学不信的,都把北菁菁当成了烈士子女,当成了董事长的外甥女。没别的,大都希望能借点光,蹭几顿饭吃吃而已罢了。尽管北菁菁图慕出身之虚荣,可在学习上,那真是顶呱呱的,是一般同学都望尘莫及的。
北菁菁有着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打算,她说啥在毕业后,也要留在这津海市,要到这个大都市的最大医院里当名外科医生。她知道,现如今医科大学毕业生那也是多如牛毛了,想要进这个大都市的大医院当医生,谈何容易啊?为此,北菁菁一直搅动着脑汁儿,要找门路,这是必须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探听到了,比她高一届的校友徐长海,父亲徐中行是第一中心医院的党委书记兼院长。徐长海跟北菁菁同岁,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徐长海长相略有点难看,一米八的个头,脑袋有点小,小脸盘,扁鼻子,小眼睛,整个头部跟身子不成比例。他的一张脸倒是白白净净的,也就一白遮百丑了。徐长海虽说品学兼优,可院里的女同学一个个的都望之却步的。徐长海已经读研究生了,他还是没有女朋友。北菁菁了解了这一切,行了,她下定决心,不仅要跟徐长海建立恋爱关系,还下定决心,跟徐长海成为夫妻。她主动出击,向徐长海发起了爱情的冲锋。在一个周末的夜晚,北菁菁敲响了徐长海宿舍的大门,落落大方的把徐长海约到了大学对面的一个咖啡厅,没说上两句话,她就拥抱上了徐长海。这让徐长海着实有些受宠若惊。好在北菁菁毫不掩饰直截了当,把自己的恋爱目的毫无保留的讲给了徐长海。徐长海很赞佩北菁菁的坦言不讳,答应了北菁菁的求爱。至此,北菁菁毕业后要走进津海市第一中心医院的愿望,肯定能百分之百的成为现实的。北菁菁向徐长海做了一万个保证,她说肯定会跟徐长海白头到老的,要是有半句话食言,必定遭天打雷劈的。徐长海对此深信不疑。在徐长海跟前,北菁菁不在讲述自个是烈士子女了,干脆说自个是一个孤儿,从小就没爹没妈,是在国际儿童村里长大的。对此,徐长海也是深信不疑。为此,徐长海对北菁菁更是百般的照顾了。每周日,徐长海都把北菁菁接到家里,让妈妈给做好吃的好喝的。徐长海的爸妈看见儿子交上了北菁菁这样一个才华出众秀丽俊美的女朋友,那真是乐不可支了。
北菁菁临床实习被安排进了第一中心医院。实习期满了,北菁菁成了这家医院的正式医生。不久,便成了主任医师。
北菁菁早已彻底的跟父母断绝了来往。自然的,跟舅舅也就断了音信。北菁菁跟徐长海结婚成家了,两口子恩恩爱爱,幸福至极。徐长海已是医学院的挂职教授了,有课上课,没课就在第一中心医院行医,或门诊部或住院部。
北菁菁给徐家生了个龙凤胎,儿子叫徐远志,女儿叫徐远嫀。在津海市,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女子生孩子,都由娘家照看。根据这个规矩,北菁菁的一儿一女那都是需要她妈妈来照料的。可北菁菁是个孤儿啊,没爹没妈啊,于是徐家也就打破了这个规矩,徐长海北菁菁的一双儿女,不得不由徐长海的妈妈王桂芝照看了。王桂芝是一家街区医院的院长,尽管到了退休年龄,可还是能再干上五年六年的。可为了孙子孙女,她不得不退休回家了。有了隔辈人了,她当然是甘当孙子孙女乃至儿媳妇的保姆的。至此,王桂芝开始无微不至的伺候孙子孙女儿媳妇了……
算来北菁菁跟父母娘家断了音信,已经十几年了。北长庚阡陌芬能不惦念女儿吗?这一对农民夫妇对女儿太顺从了,北菁菁刚一到大学,就跟他们说了,说是不是城里人后代考上大学的,人家都很看不起的。说往后就把自己的农村出身隐蔽起来,说是家里要寄钱什么的,就先把钱给在哈尔滨市当包工头头的舅舅,再让舅舅从哈尔滨市寄到大学里。北长庚阡陌芬顺着女儿的心意,不但不埋怨女儿,反倒怨恨他们自己怎么就都没生在城里,给女儿蒙受了多么大的不幸啊。于是他们坚决同意女儿的要求,帮助女儿隐瞒农村出身的身份。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他们把用汗水换来的种田挣来的钱,大把大把的通过阡陌成寄给了北菁菁。寄啊寄啊,绝不能苦了孩子啊,孩子上大学爱咋花钱就咋花钱吧。两口子为了女儿的锦绣未来,豁出去了。嗨,也就是北菁菁到津海市医科大学的第五年的时候,北菁菁给阡陌成打了个手机电话,说是要和父母断绝一切来往。说是再也不用爹妈给寄钱了。说是跟舅舅阡陌成也要断绝来往。为什么?因为自己的前途。她告诉舅舅,让舅舅转告给北长庚阡陌芬,说是要是还和农村的父母亲戚来往,那她就不能留在津海市大医院工作了。请爹妈所有亲人们理解,为了她自己的锦绣前程,坚决要断绝父女母女关系以及一切一切的家乡里的亲戚关系,永不往来。在接电话的时候,阡陌成就气的发疯了,狠狠地骂了外甥女一顿。骂归骂,还是把这信息告知了姐姐姐夫。北长庚阡陌芬打心里理解女儿的所谓难处。心想,城里人大都看不起乡下人的啊,于是满口答应说,行啊,行啊,只要女儿过得好,啥爹妈不爹妈的,没什么的,当爹妈的不都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吗,行啊,只要女儿心里还有他们,形式上是不是父女母女关系,那又有什么呢?只要女儿心里永远有他们,那就什么也不用说了。他们依了北菁菁的要求,从此从未主动地联系过读医科大学的女儿。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二零一三年秋季,正直水稻收获季节,大洼村暴雨成灾,梧桐河河水暴涨,房屋被冲塌,眼看成熟了的水稻落得个颗粒无收。这还不打紧,北长庚为了在洪水里抢救一个九岁儿童的生命,儿童得救了,他却被滚滚的洪流冲的个无影无踪了,到末了,连一具尸首都没找到。完了,完了,这个家算是垮了,家里只有阡陌芬跟傻儿子北大奎了。这次洪水之后,阡陌芬的身体一下子垮了,再也不能干庄稼活了。以往没什么积蓄,挣的钱全都通过阡陌成转寄给了北菁菁。是的,镇府急救款给了,临时住房建了。可是,阡陌芬再也不能下地种田了。一个农民,失去了种田的体力躯体,那就算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更何况她还有一个生活上完全不能自理的大傻儿子呢?是的,为了女儿的前途命运幸福,她跟丈夫屈就了女儿的无理要求,同意断绝了跟北菁菁的来往。可这事儿,老天爷不答应啊,她一个孤儿寡母,她完完全全的丧失了劳动能力,六十多岁的阡陌芬一下子有了希望,她,说什么也要到津海市去投靠自己的亲生女儿了……更何况全村人没有不知道的,她的女儿那是多么多么的优秀,已经在津海市成了什么医学专家。乡亲们劝她,村长劝她,干脆,带着儿子北大奎去津海市,跟女儿北菁菁一道生活吧。女儿那么好,肯定错待不了的,去吧,去吧,到津海市女儿家,享受天伦之乐吧……
影影绰绰的猜测着,阡陌芬第六感管告诉她自己,她的女儿北菁菁医科大学毕业后,一定一定是留在津海市工作了。于是她听从了乡亲们的劝告,听从了村长的好言相告,阡陌芬决定离开大洼村到津海市寻找女儿了。她心里有着一种幸福感,总觉得有了北菁菁这样的女儿感到无比的自豪无比的骄傲。可她也知道,津海市是个直辖市,是个大都市,自个真的不知道女儿北菁菁到底在哪个单位,住在哪个区哪条街道哪座楼里啊,可上哪儿找到女儿啊?她很犯难了。可她也有虚荣心,不让乡亲们知道她的女儿为了所谓的个人前途,早已跟她家断绝了来往,她更不能让村长知道她的女儿为了个人的幸福,早就断绝了她们的父女母女来往。她哪能把这应该是家丑的事情外扬呢?绝不能够的。她跟乡亲们说,跟村长说:“俺带着大奎进城了,俺忘不了乡亲们的,更忘不了村长对俺们一家人的照顾的。放心吧,俺进到了大城市,绝不会忘记你们的。”乡亲们还有村长,都特别特别羡慕阡陌芬了,瞧瞧人家生的女儿,多好啊……
村长亲自把阡陌芬北大奎送到了县城火车站,村长用村里的公款给她们娘俩买了卧铺车票。村长把她们娘俩送进了三号卧铺车厢,这才千叮咛万嘱咐的,让阡陌芬一到女儿家就用女儿的手机给他打手机,报个平安啥地。阡陌芬一一答应着。
说了也许没人会相信的,阡陌芬六十多岁了,到过的最大最大的地界就是县城。六十三岁的她,还是第一次乘坐火车啊。近三十个小时的车程,她熬过来了。下了火车,出了车站,她带着傻儿子,得了,眼前一片茫然,东西南北全然不知了,她们娘俩被包围在了高楼大厦之中,被滚滚的车流拦在了一边……
好在鼻子下面有一张嘴,阡陌芬知道这嘴不光用来吃饭喝水,还用来说话不是,不知道还不会问人家吗?她紧紧地拉着傻儿子大奎,就问人家:“医院在哪里?怎么个走法啊?”
人家看着她,都不大耐烦的回答她:“这座大城市,医院多了去了,你到底问的是那家医院啊?你说不明白,怎么跟您说啊?”
“啊啊啊。”阡陌芬想了想,人家说的也是啊,自己也真的就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北菁菁到底在哪家医院里工作啊。于是她心里有谱了,俺就是找遍了津海市的所有大小医院,俺也要找到俺女儿北菁菁的。于是她撒了个从来没撒过的谎说:“同志啊,俺,俺肚子有点疼,你呀,随便告诉俺一家医院就是了。”她眼面前问的是一个中年大嫂,大嫂说:“好了,您老顺着这条龙潭路往西走,那不,就那里,前面三百米处就是北山门医院,是个街区医院,你就到那里去吧。”阡陌芬千恩万谢了,沿着街道西行,领着傻儿子就往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