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忆故乡之美食篇(散文)

精品 【荷塘】忆故乡之美食篇(散文)


作者:编外兴化文学人 布衣,393.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15发表时间:2017-08-21 22:10:22
摘要:当然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尽管老婆很失望,我倒是希望老家的烧饼店不要开到离开故乡的地方,因为那也是故乡记忆的一部分。

【荷塘】忆故乡之美食篇(散文) 故乡是一处偏僻的水村,尽管偏僻,居然既是两县交界,又是两镇交界,行政上属于边城镇,却离茅山比较近,都在方圆十里的范围之内,所以把茅山与边城均归入故乡当属自然。偏僻有时候不是坏事,会存留一些别处没有又不曾被异化的东西,如独特的山水美景、美食美味。今天我就先回忆一下故乡独特的美食吧。
  
   一、茅山的饺儿
   当地人一直讲茅山的饺儿味道特别好,“好得来打嘴巴子也不肯丢”,这是老家的方言,是对吃食味道好的顶级称赞。我对茅山饺儿的第一次印象是在十岁之前,距现在已经有快四十年的光景了,不过那唇齿留香的感觉一直记忆犹新。
   老家的村子离茅山大概六七里地,在茅山西南方向,就隔了一条小河。以前我们村子在河北边也有耕地的,在农业社的时候调整耕地区划,河北边的田地就被调到茅山去了,所以茅山也是我们村子的邻村。
   茅山是个集镇,有大小商店十几家,一般的日常开销都能够在这里买到,家里自留地里的一些产出也可以在这里找到买主。尽管来这里赶集买卖的都是不过方圆不过十里左右的人们,但这水乡道路弯弯曲曲的,除了撑船就是靠走路,还是很费时间的,办完事后,在街上吃碗饺儿垫垫肚子也是常事。
   那次是跟爸爸去的,办完事后,爸爸带我到街上的一家小吃店。街道是东西向的,窄窄的,青砖铺的,也不长。小吃店在街道南面,印象中的门面大概一丈多高点,门面板卸下来了靠在两边。房子看上去很老旧,青砖砌就的墙面变得都有点歪斜了,屋面小青瓦盖顶,屋内摆放了三四张八仙桌,木柱、木梁、木椽子黑乎乎的,连椽子上的汪砖也是黑乎乎的。
   桌边坐了三四个人都在吃着饺儿,爸爸对着两碗饺儿旁坐着的一位老婆婆说:“包两碗饺儿来。”
   于是,老婆婆马上忙碌起来。馅老早就调好了,饺儿皮也是现成的。只见老婆婆左手拈起一张饺儿皮,皮是方形的,很薄。皮子摊在手掌上,右手拿筷子搛了一点馅,点在饺儿皮上,然后左手大拇指把饺儿皮往里一翻,跟其它四个指头很协调地把饺儿皮捏在了一起,一个饺儿就成了。
   一会儿工夫,两碗饺儿端上来了,汤色酱红,透着一股农家酱园店土法酿制的酱油的鲜气,汤面上浮着一层猪油,香味扑面而来。方方正正的饺儿皮当中由于包裹了肉馅,鼓鼓囊囊的,饺儿就恰似一只只章鱼浮在汤里,那薄薄的饺皮通透得近似于透明,让人垂涎欲滴。
   爸爸似乎感觉还缺了点什么,对着跑堂的一声喊,“加点小胡椒来!”
   “好嘞,小胡椒来——”跑堂的一边从围兜口袋里摸出一根竹管,一边拖着长长的尾音答应着。
   竹管被摩挲得油光铮亮,跑堂的把竹管对着碗轻轻地拍了拍,顿时饺儿的香气更加浓郁了。
   饺儿肉馅很多,尤其那汤汁的鲜美从嘴颊直到喉咙口,真正体会到了那种“打嘴巴也不肯丢下”的感觉。
   后来,每次到茅山街上,总要吃上一碗饺儿;再后来,考进了茅山中学,总会找点借口去尝尝一直丢不开的饺儿;最终我考取了大学,离开了这偏僻的水乡,从此茅山的饺儿就很少吃到了。
  
   二、边城的烧饼
   边城的历史很久远,在当地一直是一座闻名的古镇,根据民间传说应该可以追溯到两晋后期的十六国,曾经做过乔置郡所的所在地,也就是战乱年代郡所的临时安置地。
   边城的得名跟张士诚有关,当年张士诚起兵后要攻打泰州,在此筑土为城,始称边城。在边城周围随手一拈都是有关于张士诚的传说,鲜活得如同发生在昨天一般,比如张士诚与十三个官庄的传说。
   边城有一处临河的水巷,青砖铺就,有点像泰州的稻河古街区,邮局、粮油店、杂货店都在那里。听说那里曾经是一水陆大码头,来自上海无锡等地的货船不断地把当地出产的棉花、粮食运过去。
   记得就在这水巷旁边有一家烧饼店,由于市口的缘故,这一家生意特别好。
   每天清晨,周围村庄的人撑着船赶到这热闹繁荣的水巷集镇,卖自己出产的,买上自己需要的,然后急匆赶回去,来不及或者不舍得下馆子,就买上些烧饼,撑船赶路的时候,抽空咬上几口,嘴里干巴了,就着船边掬上一捧清洌的河水。
   那段水巷很短,渐渐地就不适应集市的发展了,镇里填没了两段河道作为新的街市,靠近水巷的那家烧饼店的生意也就慢慢冷清了。后来我也离开老家开始求学生涯,到边城街上的机会就少了许多。
   这是一家新开的烧饼店,看门面已经不新,应该开了好几年了,等待买烧饼的人几乎挤满了门口,“这生意这么好呀?”我架不住好奇,挤进去一看,想不到里面忙着进炉出炉的竟然是我们庄东头王木匠的女儿,跟我同岁。
   如果不是她那跟小学时光没啥变化的清丽面容,我还真不敢相信是她。为了慎重起见,我还是小心翼翼地问道:“你可是北蒋庄东头王木匠家的?”
   她抬头看了看我,似乎没有认出我来,“是的,你是……?”
   “我是北蒋庄的刘宝山呀,小学我们同一年级的!”我连忙加上一句。
   “刘宝山呀,大学生呀,你不说我真认不出了,快进屋坐一会!”她放下了手中的火钳,把我引进了店堂,拖了一张板凳让我坐下,对着正在案板边忙碌的两位男人介绍道:“北蒋庄的,小学我们一个班的,他考上大学吃上国家饭了!”
   两位男人一刻也没放下手中的活计,只是转头示意了一下。“这位是我公公。”她又指着那位年长的男人介绍给我,对那位年轻的没做任何介绍,不过我已经猜到了,肯定是她老公呗,原来她是嫁到烧饼店了。
   这时候,门口排队的人群似乎有点骚动,一个声音从人群里挤了出来,“不要插队啊!”
   “别插队,都是庄里庄外的!”她公公发话了。
   原来这烧饼店是她老公家的祖传生意,开在水巷口的那家就是他家的,五六年前才搬到这里。这店堂本来是他家老屋临河的院子,河道填没成了街道,这里又变成了临街的处地。
   “原来是祖传手艺,难怪生意这么好啊!”我仔细地观察起了烧饼制作的过程,期望能够看出一点独特的诀窍来。
   别看她进炉出炉的忙得热闹,真正的手艺还是在她男人和公公在案板上面的活计。这烧饼不是简单的一整块面团,而是一层一层叠上去的,馅有糖汁的豆沙的,还有一种馅料不知道是由什么做成的,咸咸的,面上还要撒上一层星星点点的芝麻,刚出炉,一股独特的香味便扑鼻而来,让人垂涎三尺。
   以前不识边城烧饼的美味,那是因为没有比较,出外求学加上工作后的出差,走过了一些地方,感觉北方的火烧口感太过坚实,很费嚼劲;南方浙江奉化的千层饼,又太过酥软,咬一口碎屑掉得满地;上海老城厢有一种名叫“老虎脚爪”的面饼,入炉烘烤前应该是在表面涂过一层油的,看上去油光光的,闻起来喷喷香,但入口除了面粉的滋味外无啥特别的味道;泰州特产黄桥烧饼,打开精致的包装,那烧饼就是一团耷拉的面团,非但相貌不美,入口更是酸涩,毫无美味可言。
   边城的烧饼,兼收南北之长,酥软适中,闻着清香怡人,吃着香甜可口,真算得上是最佳美味了。
   能够做出这样味道的烧饼店,茅山街上也有一家,就在景德禅寺东面的丁字街口,味道与边城的别无二致,应该是师出同门。
   后来我结婚了,老婆是北方人,尽管来自面食为主的地方,自从吃过边城或茅山的烧饼后,也是一直念念不忘,甚至跟烧饼店的老板娘聊天时提出“为什么不在上海开一家烧饼店呢?”
   当然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尽管老婆很是失望,我倒是希望老家的烧饼店不要离开故乡,因为它也是故乡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共 29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散文。民以食为天,舌尖上的美味,美食作为一种文化,自古就被人们所崇尚和传承。茅山的饺儿,老家村子离茅山有六七里地,茅山是个大集镇,由于道路弯曲,人们喜欢办完事在街上吃上一碗饺儿垫垫肚子。有一次,我跟着爸爸去赶集,他领着我去吃饺儿。我看到老婆婆变戏法似的包饺儿过程,闻着饺儿的香味,再配上一些小胡椒,香味更加浓郁。味道鲜美,让人难忘,后来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就很想念家乡的饺儿。边城的烧饼,边城的烧饼因这个闻名的古镇而有名,古老的传说,悠久的历史,都给它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在水巷的旁边,有一家烧饼店,生意特别红火。原因是烧饼便于携带。有一段时间,镇里填没了两段河道作为新的街市,靠近水巷的那家烧饼店的生意冷清了。后来偶然间发现,我的一个老同学嫁给了会做烧饼的小伙子,才知道这是祖传的手艺,烧饼的美味,清香可口。这也是记忆中最难忘的画面。文章内涵丰富,观察细致,情感细腻,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823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7-08-21 22:11:20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7-08-21 22:12:18
  文章内涵丰富,观察细致,情感细腻,传统的美食,味道独特,令人向往。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3 楼        文友:阿巧        2017-08-21 22:12:47
  问候老师!祝愿您在荷塘创作愉快!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4 楼        文友:天龙        2017-08-22 05:34:15
  祝老师在荷塘写作快乐、佳作频频!!
回复4 楼        文友:编外兴化文学人        2017-08-22 10:18:22
  谢谢,向大家学习
5 楼        文友:江苏沙浆        2017-08-22 13:10:06
  写得挺不错的哪!把我的馋神都吊出来了,很想去那儿尝尝!
6 楼        文友:天龙        2017-08-23 16:09:53
  祝贺老师佳作斩获精品,精彩继续哦!!
7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08-23 18:12:33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向老师问好。
回复7 楼        文友:编外兴化文学人        2017-09-02 18:29:11
  谢谢,我会努力地
8 楼        文友:阿巧        2017-08-23 18:14:50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品!精彩无限!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9 楼        文友:牙牙吉祥        2017-08-23 21:27:01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祝福老师创作愉快,精彩不断!
经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