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人间百态】红叶小说欣赏二题(赏析)
1、对人物命运的深切揭示
——红叶短篇小说《满地樱桃红》赏析
读一篇小说,能否走进人物内心,领略并理解人物,对其命运做某种层面上的思考和探究,很关键。你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浮于故事表面,还是深入细致入情入理周密到位,注目人物心灵,反映了你作为一个阅读者所具有的敏感度、成熟度以及自觉性。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作品本身的魅力所在,是不是充分恰当,是不是有着令人叹服的艺术表现效果。
当我把目光一次次驻留于《满地樱桃红》这篇小说中时,脑海里涌现出的,便是这样一些东西。它们纷至沓来,不容你仔细打量,便又逃遁而去,不见踪影。如果你恰好捕捉住了,那就是你的幸运。否则,徒唤奈何。
红叶小说最大的魅力就是语言。正是这样的亲切、质朴,夹带着浓郁的泥土气息的语言,让人读来十分的爽心悦目。我不得不再一次深深沉浸其中而不可自拔。而撇过语言的表达魅力,我更愿意对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做一番探究。
故事选取了一段并不是很遥远的那个时代的现实,来作为支撑人物命运展示的载体。读书时代的樱桃与生子无疑是令人感到幸运的一对。虽然说那时候的两个人年纪还小,只是一种好感而已,不过明白乡村景况的人们不难理解,有不少少男少女,正是在这样不经意间滋生了爱情的萌芽,从而成为幸福的围城中人的。
我们看到,生子和樱桃这两个青梅竹马的人,前后脚上了学,一个数学好,一个语文好,“闲下来的时候,两个人会在生子家的葡萄架下坐着看蔚蓝蔚蓝的天,看大青虫在菜心里啃食嫩嫩的白菜,看蚂蚁上树。生子教樱桃数学题……有高年级的男生欺负樱桃,生子毫不含糊,上前帮忙……生子为了樱桃什么都可以做。”为了因为生了四个丫头片子,“穷得叮当响”、“就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樱桃家,生子自告奋勇同她们姐妹上山打柴火……苦日子,却凝聚成了甜甜蜜蜜的少年时代。不出意料的话,人们有理由对他们的未来抱有由衷而美好的期待。
但是这样的顺利肯定不现实,这毕竟是小说。小说毕竟需要波折,否则一马平川,读者还看什么呢?需要点什么东西来实施破坏,来摧毁点什么。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们看。惟其悲剧的程度深且烈,才能生发巨大的震撼力度,让作品拥有真正的艺术感染力。这是常识,也是小说作家们屡试不爽的法宝。比如举世闻名的宝黛爱情故事,正是借这样的桥段,博得了多少辈多少人的感怀和眼泪。事实上古今中外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
当然,这仅仅是站在作者角度来说,站在我们自私的角度而言,肯定不想看到本来挺美好的主人公,走向相悖的局面。这就是一个悖论。只有如此,作品才能真正征服人心。所以,注定了人物的命运要遭受挫折。这就需要设点,一个拨转命运的点。
具体到《满地樱桃红》这篇小说,我们发现,随着故事的进展,两个主人公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主要来源于女方,这个名叫樱桃的姑娘,在父亲外出打工,母亲跟生子的当村支书的父亲发生“丑闻”的时候,选择离开村里进城在姑姑的服装店谋生。多年的城市生活,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她竟至于乐不思蜀,俨然城里人一样了。当男主角生子在父亲因为经济问题坐牢病逝后,带母亲进城看完病,顺道去看望樱桃,准备兑现当年的婚嫁诺言时,樱桃居然矢口拒绝回村,表示已经习惯了城里的生活了,当然如果是他愿意来城里跟她一起打拼的话,事情还有缓和的余地。生子则说再考虑考虑,言语里很明显有了犹豫。两个昔日的恋人在如此鲜明而无情的社会杠杆作用下,只能是“鸳鸯遇劫难,东西各自飞”,分道扬镳。随后樱桃挣了大钱,怎么挣的只有她自己知道。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可以约略知道点底细。一个女孩,能靠什么挣大钱呢?最终樱桃嫁给了一个房地产商,在喜庆的鞭炮声中彻底远离了昔日的恋人。而具有象征意义的是,樱桃出嫁的第二天,墙角那棵樱桃树的果子一夜之间都落光了,满地都是樱桃果子悲壮惨烈的红……映照标题,惊心动魄,这就在视觉效果和思想层面上,形成了一个颇具震撼力度的镜头感十足的场景,意味深长。
往细里想,我们要说,樱桃不是个赖姑娘。樱桃的选择有道理。生子也是个好后生,坚守村里和外出创业,都说明不了什么。哪条路都是路,都没有高低贵贱,关键在人。人不同的生命轨迹、生存经验、生活积累、社会知识积淀和环境因素熏染,都决定了其审美价值观,决定了其道德修养,决定了其是非准则。人的可塑性和可变性自古就有,谁也不会轻易改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环境影响小环境,个体被动于社会整体。你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没法跟大环境相抗衡。谁要是牛脾气犯了,跟大环境过不去,那他就是跟自己过不去,迟早是要走到死胡同里的。故此,我们也便不难理解樱桃了。虽然说对两个人的命运走向我们会深深地叹息,但是,理智客观地讲,樱桃没什么不对,生子也没什么不对。究其实,只能说两个人还是有缘无分。天地之间,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要能走到一起,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白头偕老,那是需要十分厚实的缘分的。
所以说,樱桃与生子两个人物的命运走向有着十分充足的现实理由,真实、客观,令人信服。正因为作家对此深以为然,才能在选取材料、嫁接材料、运用材料的时候游刃有余,准确捕捉,做踏实的叫人放心的叙述,从而使得人物命运走向具有了十分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阅读之后,感喟人物命运的同时,为作家对人物命运的深切揭示,深以为然。
2、朴质大美,醇香醉人
——由小说《留守村庄》谈小说中人物的对话特色
小说作为一种叙述载体,语言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效用,能否让人想读,并且读来越来越感觉到好读;能否给人某种阅读趣味,而不是没有任何感觉,或者只有不忍卒读的感觉,不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之所以津津有味读某篇作品,正是因为其拥有吸引人的因素。
尤其是作品中人物的对话,更是直接给予人们观感,是直接入心的产物。对话风格的令人折服,十分能够左右读者,影响读者,甚至给读者以终身的印象。
读完红叶的短篇小说《留守村庄》,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醇香,那是作品中内含着的精良质地,是地道的叙述语言带来的阅读美感,是人物对话带来的会心一笑。
关注留守女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这应该成为作家的良心所在。如何观照、省察、着笔和突破,也是由作家自身所选择、所局限的。不同风格的相类作品,肯定给人不同的感受。你味同嚼蜡与满齿留香就是两个概念。怎样让自己的作品为读者所喜欢、接受,应该成为每一个写作者自觉自愿的追求。
我发现,红叶总是把自己的笔触深深地探入她所存身的生活土壤,探入这土壤的最深处,直抵人性,对每个人生命中的美丑良善,做细致入微的体察和揭示,让读者体味到乡村人物的多元与细腻、复杂与浑厚。在她笔下,支撑起了一个个独特而饶有趣味的人物画廊。
值得称道的诸如人物的对话以及他们的动作,都很见功底。这些极其形象化地表现出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像他们的对话是土得掉渣的语言,却生动异常地凸显出了人物的个性化魅力。
无论是秋云还是二愣子,抑或是那个大学生村官,他们把话说得让人感觉到真实可信,并且具有其人物自身的特点,可以经得住咀嚼玩味。由《留守村庄》这篇作品,我再次想起了诸如此类的一些作品风格,比如说《暴风骤雨》,其中那些活色生香、立体鲜明的人物形象留给人十分强烈的印象,就算是过上多少年,我也不会忘记。主要就是源自那些人物所说过的话,像红叶此篇中的二愣子、秋云等等,都有其独到的个性魅力,读着的同时,我多次联想到《暴风骤雨》里的老孙头,那个一说话就让人忍俊不禁笑破肚皮的人物。而红叶这篇小说里的人物也具备了乡村人物的那份神韵,这归功于作者笔力之所在,归功于她对乡村那些人心心念念的不可动摇的深挚情愫。
其实从平日网上的文字交流以及通过扣扣等与红叶的相处中,就可以领略到她质朴、善良、大大咧咧、粗中有细、宽容有加和善解人意等可贵的品质。正是她长年累月地生活在乡村,受到了很大的熏陶。是乡村给了她充盈的丰足的滋养,让她得以继承并熏染了这些让人感受到十分亲切的东西。而她更具有本领的是,能够把这些生活赐予她的本分的东西带到她的作品中,带到她的每个人物身上,使得他们一个个烟火气十足,底蕴十足,如同咱们的邻家大嫂大哥、叔叔婶婶、小妹小弟一样,充满了人的精气神儿,充满了乡村的精气神儿。这便让整个作品拥有了格外令人瞩目的优良品质,让人读来放心、踏实。无疑,作品达到了这样的层次,就是成熟的标志,就是有别于其他写作者的标志。你沉浸其中,会感受到无以复加的惬意,阅读的乐趣油然而生。面对这样的文字,我愿意再三再四地品赏,以为幸运的事情。谨此与大家交流,期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