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文化主流的逆与正看高考零分作文
一模考试结束后,班主任(任教英语)在班里讲起英语作文,又自然而然地扯起了语文作文。她说他在微信上转了一篇文章,是一篇高考零分作文,讽刺贪官污吏、当今社会官员的腐败现象的,文采极好,但就是因为内容思想不健康,不传播正能量,而被判作了零分作文。
我当时就自个儿忖度,他到底该不该得零分?文学上的讽刺,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现,有何错误?
放学回家搜出这篇作文:《站在洗头房的门口》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候,街边一排洗头房,无疑成为光怪陆离的都市的唯一的一抹亮色,一点温馨。我酒足饭饱后,站在人头攒动的夜市旁,望着临近的洗头房,心中不禁泛起阵阵感慨:它们卑处一隅,绝不炫耀,毫无所求,只知奉献,精巧别致的房间,透露着橘红色的灯光,以一种柔和暧昧和都市里华而不实的霓虹灯苍白刺眼的路灯对峙着,争辩着,以无言的行动响应着国家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周围尽管一片杂乱喧嚣,但它的门面布局仍是那么古色古香,让你不由得驻足停留,细细欣赏。传统的对联式门框在这里复现:上联:按摩,下联:休闲,横批:美容美发,将中国风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洗头房内不时传来形象代言人任贤齐的歌声:‘我让你依靠,让你靠,没什么大不了……’更增添了几分文化气息。一切的特色,让街边那些大楼广场黯然失色。
“倚门站立着几位年轻的姑娘,身着复古的服饰,仅以一片红花布遮住前胸,让我想起远古人民的伟大。她们脸上挂着诚挚的笑容,洋溢着扑面而来的热情,召唤鼓舞着沿街的革命同志,不管是满身酒气的大款,满脸疲惫的民工,还是稚气未脱的学生,都一视同仁,毫无偏见,在这个孤寂的夜晚,去温暖他们那冰冷空荡的内心,敬业的精神让我不禁肃然起敬。看着看着,我的眼里闪出了泪花,脑海中想起了貂蝉、李师师、秦淮八艳,想起了舒淇、李丽珍、杨思敏,想起了一代摄影大师陈冠西老师,想起了刚刚离我们而去的人民艺术家饭岛爱,以及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武藤兰同志,尽管她们分工不同,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样日日夜夜挥汗如雨地工作,在灵与肉地碰撞中,在吆喝呻吟中体验着劳动的光荣和快感,在频频出入洗头房的人群中,我惊讶地发现了几张极为熟悉的面孔,那不是李书记、张局长、赵主任一行吗,跟在他们身后的,是刚刚提拔的刘干事,白天任劳任怨,以干事为己任,夜晚仍不忘发挥余热,深入洗头房继续干事。这些可亲可敬的领导干部们舍小家,为大家,含泪抛下独守空房的妻子,两眼张望的老人,三过家门而不入,淡泊名利,避开群众们关切火辣的眼光,不辞辛劳,穿街走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感染着社会底层,和洗头房的小姐通宵奋战,彻夜长谈,从金瓶梅到春梅腊梅,从票子到马子奶子,检验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看在眼里,我热泪盈眶,谁说官民势如水火,我说官民情同鱼水,难舍难分!
“夜色渐沉,洗头房的灯逐渐暗了下去,我知道领导和小姐之间的探讨切磋会正在召开。有这样的领导,国之大幸,民之大幸,何愁不能国泰民安,构建和谐社会也自是指日可成。想到这里,我陡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默默祝福他们保重身体,但在转身离去的刹那,眼睛就湿润了。”
我刚开始读的时候,看他描写的环境,渲染的气氛,都似乎是很有感染力的,很有才分的。但是,读到最后却哑然失笑,他那些不露声色却又辛辣的讽刺,真当是笔力千钧,大有鲁迅之文风。
但是,他得了零分。且看网友的评论:大家心目中的满分,评卷制度下的零分,同样也是如此犀利的评论啊。
我回到房中反复思索,同样作为青少年的我,一面向往着纯净、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生活,却一面又为社会现实而深深地钻研着,涉世虽未深,可却看得出端倪。
诚然,国民的心和思想在主导着这个社会。人们一方面随波逐流、面对当今社会官员腐败的社会现实不做尖锐的讽刺,国民心里都清楚,但没有人敢说真话。但是,青少年却敢想、敢干、敢写,就如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最后出场的那个孩子一样,所有人都不说,只有他大声地说了出来,原来皇帝根本没穿衣服;人们另一方面又对如此的作文给予同情,满分和零分的争论难以界定。教育制度一方面宣扬青少年关心国家政治,但真的有这样敢抨击时政的孩子写出这样的作文,又绝不允许,觉得这个孩子思想极端,没有正能量。
在我国古代,文字狱的社会条件下,科举制的压榨下,真正有写文章正直豁达,丝毫不说假话的文人很少,但是也有,苏东坡就是这样,他认为那些污秽的事情“如蝇在食,吐之为快”,自然他遭到朝中上上下下的排挤,最终贬谪。这就是说真话的例子,但是,就是有人敢说真话。
我把苏东坡写出来,并不是说那名考生就是像他一类的人。如果我是阅卷老师,我不会给他判零分,因为他敢于说真话,敢于讽刺,同样我也不会给他判满分,因为他的胸中块垒、笔力思想,并不足以和苏东坡的豁达媲美。他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不一般,但绝对不是超凡脱俗;他能有勇气针砭时弊,很厉害,但绝对不是人人都认可,时代不认可,历史兴许也不认可,文化主流兴许也不认可。
那么,我就应该用文化主流去真正的评判高考零分作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一条文化主流在引导着我们,从久远的古代,流到当代知识信息社会。无论是百家争鸣的各有千秋,还是各流派的各有己见,无论是司马迁对酷吏的痛斥,还是鲁迅对军阀统治文人的讽刺,无一不是顺着文化主流的,他们的痛斥和讽刺,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追求美好的生活,追求高雅的情趣,追求正直和善良,诚然如此,这样的讽刺方能流传千古,这也是文化的最终感染力。在颂扬文化的时候,我们也无需奉承太多,因为文化就是文化,它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智慧,本身就是纯洁而美好的,他能读懂来自思想灵魂和自由意志的呼唤,我想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骨气所在,也是中国文化的博大之处。
那么,相比苏东坡的豁达,文化主流的方向,这篇高考零分作文就是逆向的。他的确说了真话,但是,他的讽刺之中是讽刺,讽刺之外还是讽刺,从中体现不出他对文化美好前程的向往,看不出文化主流的方向。
鲁迅先生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是,怒和骂,用得好,是为有价值,用得不好,便是徒增消极,逆反于文化和文学的主流。如果我是阅卷老师,我遇到这样的文章,无论如何我会找到这个学生,了解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文化主流的逆与正去让他选择人生,他不适应中国的教育制度,一种可能他将成就大事,总有一天,将中国的教育制度彻底改变了它,他能忍受世俗的诟病,忍受社会各界的不认可,然而,只要他的理想是高远的,我相信他一定成功;然而,如果他心中没有几分正能量,那他的人生注定是失败的,世俗诟病他,文化主流也会。
作为青年人,我写这些的目的,不是为了揭露多么深刻的社会现实,涉世未深的我们,即使再有思想也不可能犀燃烛照,彻底看透社会的本质,我们敢于揭露官员腐败的现实,但绝对不会妄下断语,做成文章去讽刺。我们一天天在成长,一步步会了解这个社会,了解人性,用文化的正能量,去剖析他们的精神力量和劣根性,我相信我们有一天会拥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更不会丧失和磨灭自己的文化气骨。
还是那句话,社会哪怕是股浊流,也一定会有正义和美好的清流在默默地抗争。浊流滚滚虽然人众之多,我们依然可以选择特立独行,但绝对不是写那样作文的特立独行。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人生态度,时刻向往着生活的美好。相信总有一天,文化的清流就会不断地滋养我们的心灵,成就我们的灵魂。
姑且浅陋陈述自己的观点,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