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苍山、大理古城之旅 ——西行游记之五
我们离开洱海公园时巳到了下午四点多,郭师傅说晚上还有几个同学约好聚一聚,我们听出他在催我们,毛毛说:”郭师傅你也累了一天,我们今晚订的是迎宾旅馆,在百度上查了一下,在火车站旁边你知道吗?”
郭师傅说:“迎宾旅馆我知道,在大理新城,步行到火车站不足500米,转过二条街就是火车站,那里旁边有个大菜市场,饭店,旅馆特别多,夜市很热闹,从这里开车去差不多一个小时,我送你们去,再回去同学聚会。”
小于说:“那就谢谢你了,明天还可以来给我们做导游吗?”
郭师傅说:“很乐意为你们服务,明早八点半前,准时来旅馆接你们,我们去游览三塔寺和大理古城。”
车开到一条小街中间的一弄堂口停下来,郭师傅说:“迎宾旅馆到了。”
我们拿下旅行箱,到服务台验了身份证和核对网上所订的房间,这家旅馆是一个大旅馆,房间价格不贵,设备好,服务员也热情,我们乘电梯来到八搂进入房间,室內的摆设古色古香,房间宽敞明亮,洁白的床单纤尘不染。打开行李箱拿出日用品,痛痛快快的在浴缸里泡了个热水澡,休息了一下,两亇孩子来叫出去吃晚饭。
出了胡同口就是小街,街道不宽,街的两边是做各种生意的和饭店,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我们选了一家干净的饭店座下,点了四菜一汤,简单的吃了晚餐,这时华灯初上,去菜市场逛逛买了些水果回到旅馆休息。
第二天刚吃完早餐,郭师傅的车如约而至,郭师傅说:“我们今天先去苍山,崇圣寺三塔,再去看茶马古道,最后欣赏大理古城的街街流水,户户养花,大自然融入普通百姓家的意境。”
车子进入了三塔寺路口,两边苍松翠柏成陰,各种石雕狮、象、马、虎、整齐的排列路的两旁。远观苍山,苍翠碧绿,天也被映成了绽蓝,云在山头飞,山在云中动,山川里人家白墙灰瓦,炊烟袅袅,远观三塔寺巍峨壮观,塔边花园里基座上的铜制大鹏金丝鸟,展趐似欲飞状,闪着万道金光,金光映衬着雄伟的佛塔,身临奇境,连游人也沐浴在佛辉和金光里。
祟圣寺又称“大理三塔”,是中国著名的佛塔之一,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三塔呈品字型排列,塔的基座为方型,要想近距离观塔,须登上长长而有气派的石阶,塔基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装饰,其东面有块大的照壁,上书”永镇山川”四个大字,笔法遒劲,颇有气魄,一看就知是书法大家的墨宝。
三塔中的主塔名千寻塔,为方形十六层害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姿态万千,与西安大雁塔同为唐代典型建筑。
在千寻塔的石阶上望着苍山,真是气度飞凡,山顶的云朵变幻多姿,时而淡而青烟,时而浓而泼墨,这时一条似链白云围绕在半山腰,山顶青而明亮,山腰以下是苍翠欲滴,花团锦簇,蓝天,白云、佛塔,青山、野花、真是灵动的水墨画图。
郭师傅说:“苍山共有十九座山峰,北起洱源郑川,南至下关天生桥。苍山十九峰巍峨雄伟,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的对照。苍山十九峰每两座山峰云间就有一条溪水奔泻而下,流入洱海。苍山的美景以雪、云、泉著称。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付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最。在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站在山脚远眺山损,显得晶莹娴静,似是冰清玉洁的水晶世界。
苍山是一座宝山,不但给人们提供树木、鲜花、珍稀动物、泉水、取之不尽的山珍。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弄峰有铁矿、银矿,五台峰有铜矿,佛顶峰有金矿,莲花峰有盐矿等等,从古至今都有人开采经营。苍山石材是从古至今影响最大的建材品种,大理石产于苍山,故名苍山石,苍山石成为一种受世人喜爱名扬世界的产品,因苍山在大理,名扬世界的苍山石就被命名为大理石。”
车子开进了群山之中,来到一条青石铺成的石阶,在石阶上,因岁月的恒久,马蹄印深深的嵌入青石中,石阶顺山势徒削而弯曲。直穿云端。郭师傅说:”这就是传说中的茶马古道,大理是茶马古道的源头,西行的马帮要在这里出发,购货,补充给养,他们西行之旅是艰难的。岁月悠悠,马蹄沉沉,高原之上,雪峰如聚,江涛如怒,险峡雄峙,天高云断,青藏高原连着云贵高原,云贵高原连着热带雨林。稀氧的高原,迥异的生活习惯,彻骨的严寒,强烈的紫外线,挑战着人类的生存极限。但!这里绝非生命的禁区,马帮驮队就是顺着这条古道,把中国的茶、盐、马,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经尼泊尔抵达印度恒河流域,走向东南亚,正是这条古道,在地球的第三级,在生命禁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文化奇观、信仰高峰。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族群,不同信仰的人们声气往来,息息相通,成就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共荣共存的多原宗教,互通有无的商贸经济,得益于这条徒削崎驱的古道,使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相连,并延伸到内地、国外,成为中华文明西部高原的大动脉。文明通道,经济走廊。
发现茶马古道是二十世纪未的一个重大文化事件。20年前,一批来自云南的青年学者徒步考察了滇、川、藏交汇的三角区域,历时三个多月,行程二千多公里,写成了《滇川藏三角区域考察记》一书,由此揭开了这条神秘古道的面纱,“茶马古道”成为了这条路的正式名称。
郭师傅把车停在南门口,远望大理古城城墙保存完好,城楼雄伟壮观,似高大魁伟的卫士守护着这座古城。郭师傅领着我们从南城搂入城。郭师傅说:“南城楼称双鹤楼又称承恩楼。是古城四门之首,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距今以有600多年历史,为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是大理的象征和标志。古城门上的”大理”是象征和标志。城门上的“大理”二字是郭沫若所题。
进入古城顺着石板铺成的街道,边走边看,全城呈旗盘式布局,地势西高东低。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城内文物众多,城池格局基本保持完整。街道两旁店铺淨洁整齐,商品琳琅满目,品种丰富。道路主次分明,疏密相间,主要街道两侧多为前店后屋的传统建筑。
从路牌上知道我们游览的街道为复兴路,顺复兴路往北,走到头大约1500米左右,边走边看,这是一条古老的商业街,街面不宽,但很繁华,所有商铺都透着古色古香,恐怕年代最近也是清未和民国初年的建筑。
转过一条街道,全是东南亚的外国人在经营,其中有巴西的烤肉,越南和泰国的水果,缅甸的珠宝。郭师傅说:“这条街原来叫护国路,为纪念民国初年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凱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后因东南亚及世界的各国的商人多在这条街经营,故改名为洋人街。”
在大理城中有一条红龙井街,景观在这条街上自西向东,以博爱路为界分上下两段,红龙井街的建筑特色为古色古香的白族式建筑,红龙井街口有一大的石刻圆门,溪水在街道中间,自上而下,流经两边店铺门口,家家店铺门口挂红灯笼,店铺整齐排列,街道两旁扬柳青青,游人如织。为减少水流落差,差不多八十公分是一水流石阶,水流中间有石刻圆型磨盘,中雕方型井口,使水速均匀有度,溪水两边的石板上,摆放各种石刻造型的花盘,花盘造型别致,盘内栽种着各色鲜花,赏心悦目,芳香朴鼻。这条商业街经营的品种多为大理地方特产,特别是大理石制作出的缕空石画,有屏风、挂屏、花盆、笔架、花瓶、图章、茶具、石臼,其中还有用大理石制成的桌面,凳面,靠背镶嵌在木制家具中。因是特色街,还有白族蜡染,白族轧染,剑川木雕,下关沱茶,云南沱茶等等。我们就着流水,鲜花,美景拍了好多照片。
古寺庙和宗教文化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在这块土地上和谐共存,形成了多元地方信仰的民众特色。
大理天主教堂是辐射滇西教区的中心教堂,教堂座西朝东,古朴大气,由大门、通道、二门和礼堂组成。主体建筑为台粱式结构,外面双层皆偷心,顶层彩绘人物栩诩如生,大门斗拱挑檐歇山顶,二门与教堂相连。门楼设计别具匠心,双层,中间高两头低,采用白族实木结抅建筑形式,挑檐斗拱上精心雕刻着狮、象、龙、凤等瑞兽。
大理督教堂坐北向南,由石拱型大门进入,石拱大门承半圆狐型,东西有二道二门,不是很大,祷告室高大气派,屋顶有圆型钟楼,教堂主体为土木结构,四撇水瓦屋顶用精致的大理石铺就,四面墙壁均由条石垒砌而成。从一块方石雕刻的督教堂简介上看到:督教堂由传教士韩纯中于1904一1914年建盖,当时称中华基督教礼拜堂,1956年更名为:大理基督教会一会,1980年又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会,2004年再次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堂。
那天刚好是礼拜天,祷告室里座无虚席,气氛庄严,众多信徒在做祷告,神父穿着黑色长袍,慢慢穿行于信徒之间。
文献楼是大理历史上著名的门楼,素有古城第一门之称,因云南提督偏图所题”文献名帮”而得名,我们从文献楼登上最高点,大理城的壮美一览无遗,大理古城西倚一字横列苍山,东濒碧波荡漾的洱海,只见洱海烟波浩淼,苍山雄伟奇秀,这种”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建筑格局真是融入了古代设计者独到的眼光和大智慧。古城四周的城墙保存完好,城墙四面各长1500米,高6米,厚度达12米,设东、南、西、北四门和门楼。从说明上看出大理古城几经沧桑,屡毁屡建,但古城格局仍然保持完整。大理是荣获全国首批历史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全球人居环境绿色城市、最佳中国文化名城、世界生态名城等八项桂冠的核心组成要件。
苍山,洱海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瑰宝,大理古城是镶嵌在瑰宝上的明珠,是不可多得和复制的。习主席视察大理后发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震耳发馈的号召。
第二天下午,我们赶到昆明时己是下午四点多钟,下午七点的飞机,座机场大巴赶到机场,略做休息就在过安检,进入休息室广播响了,我们座的那一班航班停飞了,通知旅客改签八点二十昆明飞北京的航班,毛毛拿着机票去改签,回来欢喜的告诉我们说:“爸、妈今天走运了,我们订的那班航班只有我们几个人购了票,航空公司考虑经济效益,停飞了那班,而这一航班的经济舱以满员,所以给我们改签了头等舱,想不到打拆的机票还能坐头等舱。”
进入飞机舱内,前面靠机头两边三排座位是头等舱,头等舱和经济舱有一道自动门隔开,经济舱每排座位过道二边是各三个座位,头等舱是二个座位,每排的座位都比经济舱宽敞得多。飞机起飞后自动门拉上,那天头等舱总共只有七个乘客,男,女两个乘务员是专门服务于头等舱乘客。每位乘客前面有一小电视,解说着飞机上的各种常识,也可调电视,旁边一乘客在戴上耳机看着小电视打游戏。前面靠背的口袋里有书、报纸和布拖鞋。乘务员问我们喜欢喝什么,有咖啡、牛奶、果汁、红茶、绿茶。我问乘务员:“有晚餐吗?”
乘务员说:“有,先生您饿了吗”?
我说:“是的,我有点饿了。”
过了一会乘务员用托盘托着二片靣包,两块苹果说:“先生您先垫点,晚餐马上就好。”
过了几分钟乘务员拿来菜单,请头等舱乘客点餐,我点了一盆肉丝面,她们都根据自己的喜好分别点了不同的晚餐。
等了一会,乘务员来把前面座位的双层靠背放下,就是一张精致的小餐桌,服务员用一大的托盘内盛八个小盘,我看了心中还想是头等舱全体乘客的晚餐。那知乘务员一盘一盘的全排在我的餐桌上,服务员解释说:“这位先生饿了,您们的也马上就送到。”
我看着小餐桌上八个盘子内,大盘是主食肉丝面,其它小盘内分别是一盘酱牛肉、一盘盐沫干竹笋、一盘金华火腿丝、一盘酱干丝、一盘海带丝、一盘腊香腸、还有一个盘内是小包的各色调味料。餐具在一纸包内。
到达北京己是晚上十二点多,大女儿开车在机场等我们,取出行李后,一家人欢欢喜喜结束了这次西行之旅。
2017年8月16日完稿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