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换人不如换脑筋
七夕临近,婚姻的话题又多了起来,当然是祝福为多。也有不少人为婚后的生活苦恼,如怎样平安度过“七年之痒”,或者说怎样应对已经平淡和经常出现矛盾的婚姻生活,似乎有必要探讨一下。
从热恋进入婚姻,从情感享受到柴米油盐,时光消退了人们爱的激情,增添了婚后生活的摩擦,在七年左右时集中显现出来。有的争吵不断,有的进行冷战,有的甚至闹到离婚。
如何应对呢?我的总体想法是:换人不如换脑筋。也就是说,换个角度考虑问题。
将眼光放开,不要都盯在对方身上。
有人结婚前,将婚后生活想象得很美好,认为爱情的甜蜜会延续到婚姻生活中,并把希望寄托在配偶身上,似乎对方能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事实上,希望越高,失望越大,如果自己不努力的话,产生的矛盾和抱怨也就越多。
问题就出在眼光只盯在对方身上。其实,生活的需求和幸福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小家庭只能满足其中一小部分,大部分都要到家庭之外去寻求。如事业、朋友、爱好、快乐等等。人无完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什么都能提供。如果认为配偶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就认为对方不爱自己了,或没有去努力,或后悔找错了人,那就是自己想错了。
常言道:“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只有将眼光放开,才能到外边去获得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你爱好文字,配偶并不热衷,不能做到夫唱妇随,那你可以到网络中去寻找同类,那里边的天地广阔无边。
多调适自己,不要只是责怪对方。
人进入婚姻时,都已成年,各自出身于不同的家庭,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受到的教育不同,早已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性格。结婚让两人走到了一起,要在一起过日子,要在一起养孩子,两人在性格上发生冲突是避免不了的。而性格恰恰又是最难改变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可行的办法就是调适自己。在平等相待的基础上,进一步去了解对方的性格、处事的方法、想问题的思路,找到与自己的共同点。对与自己不同的地方,主动去理解,去适应。这不是委曲求全,也不存在谁输谁赢。不能动不动就去指责对方,这不是,那不是,那样只会产生新的矛盾。即使当时对方不便发火,这股压抑下的情绪,终会找到一个出口发泄出来,造成更大的伤害。
多体谅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
人天生先从自身去感受外界,并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但家庭矛盾的解决需要理解、宽容、妥协,甚至退让。如何理解、宽容?至少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将心比心。事情本身就有多个侧面,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考虑问题,往往是从自身角度、利益、观念出发,这样就会与别人的想法和看法不同。
家庭中的矛盾也多是这样。如果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虽说不能做到感同身受,但至少能理解对方的考虑也有自己的道理。这样一来,双方就能缩小差距,增加理解,从而体谅对方,化解矛盾。
其实,换人不易,换脑筋也不易。一个人思维方式形成之后,想改变也难。但两相比较,换脑筋还是相对容易一些。不知文友们认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