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品酒人生(散文)

编辑推荐 【江南】品酒人生(散文)


作者:一地流沙 进士,7267.1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51发表时间:2017-08-26 14:06:53

酒是辣的?第一次尝酒时留下的印象,如今想起来,我仍然会哑然失笑。
   那天,父亲叫我去楼上的酒坛里用酒吊给他打一瓶酒下来,到如今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心血来潮地去喝那么一大口酒呢。那种辣喉咙的感觉,无论多少年过去,仍然记忆犹新。
   那时候我根本不敢问父亲为什么酒是辣的。一直到过年,我才忍不住问父亲,为什么白得如同开水一样透明的烧酒会是辣的呢。父亲笑笑说,好的酒就不辣。
   我真正的恋上酒,是参加工作以后,那时候,我的意识里已经烙下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江湖气概,认为酒是英雄豪杰行走江湖的不二法宝。其实,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工作之余,喝酒也变成了一门深奥的学问,这个学问就是劝酒与拒酒,有时候,我会围绕主题劝别人多喝酒,也会借口身体不适而婉拒别人的敬酒。尽管觉得这样喝酒少了一份雅兴,但若能有幸碰上一个酒品和酒量都很好的人,那真的会酒逢知己千杯少,甚至会一醉方休。
   小时候,老屋楼梯的脚边有一只硕大的缸,父亲说那是爷爷专门用来酿米酒的,那时候,我没有问父亲什么是米酒,只是在心里惊讶,这么大一缸酒,得多少粮食啊!爷爷是一个爱喝酒的人,这是爷爷在我心中第一次烙下的概念,我没有见过爷爷,关于爷爷的一切都是听父亲说的。有时候,跟着父亲去山上锄草,坐在栗树下休息一会儿的时候,父亲会感叹着说,以前,这些山和山下的田都是我们家的呢,这些栗树是你爷爷种的,那片竹林也是你爷爷辛苦种下的,山上干的都是体力活,所以你爷爷的酒量很好。父亲的话,容不得我去怀疑,那只大缸和楼上那些大大小小的酒坛就是一个明证。
   终于,有一年冬天,那只大缸在母亲的手中鲜活了过来,望着满满的一缸米酒,望着大缸沿口下那一圈湿漉漉的痕迹,我仿佛能够感觉到大缸那份欢快的神情。
   我问母亲,干嘛要酿这么多辣的酒呢。母亲笑笑,告诉我,这个米酒不辣喉咙,有时候还是甜的呢,只是有后劲。我摇摇头,不敢相信,只是听到母亲像是在和我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米酒酿得好才开心呢,万一酿不好酒,这么多粮食,多心疼啊!”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我,根本不知道父母生活的不易。后来,母亲无意中说起,为了酿那缸米酒,她给我们吃了无数次的萝卜丝饭和番薯饭,如果酿不好酒,她不只是心疼那些米,更会心疼我们兄妹。
   自从母亲那次酿出酒以后,我的潜意识中那些江湖豪杰大碗喝酒的场面总是在现实中展露无遗。父亲叫人来帮忙干农活时一遍遍斟酒的场景,过年时那种推杯换盏、吆五喝六划拳的场景,我不由得对当初那口酒入喉那份辣的滋味产生了动荡:难道这些人喝的酒是甜的?还是他们喝下去的酒是直接倒入了喉咙而减少了那种辣的味觉?
   父亲叫我去缸里打酒的时候,我有好几次忍不住想喝一碗的冲动。
   这种冲动一直到参加征兵体检结束,那一刻,我豪气干云地喝下了一碗啤酒,没有想象中那份难忘的辣,但是,啤酒那种涩涩的味道,第一次就让我觉得,这不适合男人喝。
   参加工作以后,慢慢的,我就喜欢喝酒了,这种喜欢体现在酒场上面的来者不拒,而不是说我贪酒。我一个人几乎不喝酒,骨子里认为,喝酒喝的是一种氛围。
   走出了山村,喝的酒自然就多了,这个多字,不光是体现在次数上面,更是体现在酒的种类上面,各式各样的酒,多种多样的酒,那些年,对于喝酒,我好像乐此不疲。
   而真正意义上的喝酒,是在我去了内蒙,在那次酩酊大醉足足沉睡了一天一夜之后得到了升华。那次去内蒙古是参加创作笔会,面对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作家,站在北方广袤的土地上,感受着北方汉子大碗喝酒的豪放气概,我豪气干云地喝下了一大碗白酒,那种烙印在脑子里很多年的辣辣的滋味,再一次的顺着喉咙涌向我的每一根神经。
   对于酒真正的认知,源于古龙的武侠小说,从小就喜欢舞弄拳棒的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爱喝酒的古龙,喜欢上了他笔下那些喝酒的场面,甚至那些喝酒的人物。
   “酒之一物,真奇妙。你越不想喝醉的时候,醉得越快,到了想醉的时候,反而醉不了。”看到这里,想着自己第一次在内蒙古喝醉酒,那一刻,我也想不到自己会喝醉呢。
   “不喝酒之后,别的倒也没什么,只不过觉得日子变得长了些。朋友却变得少了些……”我不赞成古龙那样的喝酒,哪怕喝酒的人内心都是孤独的,但我认为,孤独只是一种诗意的形式,就像某个夜晚我对月抒怀,只不过是一种自怜自艾而已。
   “不管最后酒醒会多么消沉颓废情绪低落,在喝酒的时候总是快乐的。”那时候,最是喜欢把自己融入在古龙笔下这样的场景中,感受一份惆怅,感受那种欢饮意气风发、悲饮宠辱皆忘、快饮莲花吐艳、慢饮丹桂飘香的无限情趣。那时候,那些酒文化在我心中深深地种下了根,我不敢说自己温文尔雅豪放倜傥,但是,多年养成的酒品,如同母亲当年酿的酒尽管质朴守拙,尽管来自于山野乡村,但细品之下却清洌甘甜,如同简单中蕴涵着一份深意。
   内蒙古那次喝醉酒是我唯一的一次,尽管喜欢古龙笔下那些人物喝酒的场景,但我不喜欢古龙那样不顾性命的喝酒,我认为他那样喝酒是酒里生、酒中去,就没有酒的情趣了。喜欢喝酒,自然明白有的酒适合风花雪月的场景,久而久之就会让人沉迷其中,这样的酒我不喜欢,我宁愿喝那些辛辣之极的酒,宁愿尝一口便面红耳赤,宁愿举着大碗狂饮,宁愿那份辣的滋味涌上心头,也觉得痛快非常。
   “你若以为酒只不过是一种可以令人快乐的液体,你就错了。你若问我,酒是什么呢?那么我告诉你,酒是种壳子,就像是蜗牛背上的壳子,可以让你逃避进去。那么,就算有别人要一脚踩下来,你也看不见了。”《七种武器》里,古龙这段话让我感叹颇多。“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一个愁字,一旦融入到了酒里面,又有谁能够借着酒消得了呢?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多少文人墨客,是曹操?是刘伶?是李白?是苏轼?是鲁迅?是古龙?是我自己?都不是!
   于是,我在古龙的武侠世界里,品尝着美酒的味道。那份骨子里的浪子情怀,怎能少得了酒呢?我在古龙的世界里,看到友情的根就生长在酒里。“友情是一柄足以摧敌制胜的利刃,可以说它打遍天下无敌手!”喜欢喝酒的人,很容易在酒桌上交到朋友,这是我喝酒多年来得到的定论,哪怕奸诈如商场,我也碰到过好几位喝得开心了就什么都不是问题的真汉子。
   是的,有时候,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就能够谈个不停的合同,在酒桌上喝得开心之际却会大笔一挥,会豪气干云地说:“就喜欢和喝酒痛快的人共事,做生意要的是长远,那样合作也会变得愉快。”
   岁月静静地流,葱茏的时光里,温酒一杯,浅尝,便会醉倒在江南的烟雨中。多少文人墨客,都是在酒后诗兴勃发,如李白斗酒诗百篇,“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这位“酒仙”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关于酒文化的典故啊!又如“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的草圣张旭,也是有了酒,才有了“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无论是一醉三年的刘伶,还是有着“酒圣”之称的杜康,他们总是把酒流淌在血液里,不拘小节之外,成一种高雅之品,荡气回肠。
   酒是一种文化,喝酒图的是一种氛围,兴之所至自然少不了弄盏传杯。也是在弄盏传杯之间,便有了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便有了秦昭王的平原十日饮,更有了项羽的鸿门宴,有了曹孟德与刘皇叔的青梅煮酒论英雄。而酒,从历史的长河,缓缓地流到如今,始终只有两种喝法:一种热闹,一种寂寞。
   少了那种豪气干云的豪迈,如今的酒文化,却让我觉得多了一份遗憾。“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逢知己千杯少”,每一次喝酒,我便会沉醉于酒文化的厚重与悠远之中。古人饮酒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他们讲究酒礼与酒德,讲究天、地、人的合一,他们注重饮酒的情趣,他们赋诗作令,升华了饮酒的内涵。
   那些酒文、酒赋、酒诗词,奠定了“酒是中国文学的酵母”之说。“香乃酒之形,味乃酒之魂,触乃酒之体”,酒像女人,那个品字的美的结构,你没有经历过,就不会懂。
   可想而知,在弄盏传杯之间,酒是一种情调,更是一份情感。所以,当我跟一群人推杯换盏的时候,是一种热闹的喝法,而当我孤独地左手拎着酒瓶站在窗前,吸一口烟,而后数着夜空中的星星,仰脖灌一口酒的时候,便少了一份情调,成了一种寂寞的喝法。很多这样的时候,往往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而泪在心里,眼中却没有泪。
   酒能营造一种气氛,更能制造一种幻觉,有时候,我仿佛看到,自己拿过一坛酒,一掌拍开泥封,“咕咚、咕咚”灌下去半坛。“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首王翰的《凉州词》,渲染出美酒的诱人魅力,诗句里那种狂热的气氛,那种酒文化产生的幻觉,给我一种纯粹的震撼。
   喝了那么多年的酒,无论是母亲自酿的米酒,还是来自于澳洲的葡萄酒,从来没有一种酒烙印在我的脑海深处。而去年囡囡给我庆生的那个夜晚,朦胧的灯光下,那瓶她自酿的葡萄美酒,仿若我生命的血液。品着美酒的那一刻,我一下子明白了“为爱而生,也可为爱而死”这句话真正的含义。那时候,我想醉一场人生,沉醉在酒千年的穿行里,与心爱的女子一起喝酒,享受那种飞翔起来的曼妙。
   突然想起,小鱼儿喝酒后会高兴地拍着桌子唱歌,李寻欢喝了酒能暂时忘记忧愁,花无缺喝酒之后也会变得冲动,我不由得感叹:人生在世,最乐处莫过于一醉也!
   “只要是喝酒,就没有不醉的人。”古龙常这样说。
   我也这样说。因为我喝醉过,尽管我只喝醉过一次。
  

共 37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酒是什么?读完全文我的脑子里呈现的是这样一个问题。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它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一种液体,这是百度给我的答案。在作者的文中,酒还有另外一种含义:酒是豪情壮志或消愁谴怀的琼浆玉液,它刺激人的神经与味蕾的同时令人感觉痛快与顺畅。火辣辣的滋味是酒的特性,但也不尽然,也有入口甜却带后劲的酒。我一向认为看一个人的品德从酒中能见一二,“酒品如人品”古话还是要信的。酒,是一种文化。中国上下五千年就是一个酒的文化,就是一个酒的历史。作者在此文中不惜用重典,比如李白有举杯邀明月的雅兴,而苏轼有把酒问青天的胸怀;欧阳修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迈,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凉;杜甫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潇洒。文中还说酒是好东西,高兴的时候他能助兴,而悲伤的时候,它能为你解忧。酒在中国被赋予了多种别称,比如杜康、欢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堕、冻醪、壶觞、壶中物、酌、酤、醑、醍醐、黄封、清酌、昔酒、缥酒、青州从事、平原督邮、曲生、曲秀才、曲道士、曲居士、曲蘖、春、茅柴、香蚁、浮蚁、绿蚁、碧蚁、天禄、椒浆、忘忧物、扫愁帚、钓诗钩、狂药、酒兵、般若汤、清圣、浊贤。每一个别称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传说与故事,在诗人眼中,更多的是将绿蚁、红醅等作为酒的别称。我也喜欢酒,我不知道自己是因为喜欢酒才欣赏的古龙还是因为读古龙的文字而喜欢上了酒,总之,我觉得擅品酒的人必须要有率直的性情、较好的个人素养。上乘的琼浆开封便能闻见清香(亦或馥郁)这种香能沁人心脾,舔一口在舌尖上能感受甘甜,一丝丝的甘甜中带有火辣的撩感,再让玉液顺着喉咙流进胃里,让辣味充斥在五脏六腑,如此,人的整个灵台都被撩拨的通透了起来,身子便有轻盈之感,那份感觉美的不可投状,玉液下肚,甘香仍然留在唇齿间袅娜,此情叫人怎能不心醉?这样的才当得上一个品字,品酒便是品一份人生,在酒文化里追寻祖先们的智慧与文明,从而量身打造一份属于自己的人生路,且行且珍惜。当然,这里强调一下,那些常常喝的烂醉如泥的并且酩酊大醉后扶不上墙的人不能算得上懂酒之人,既然不懂酒就称不上品字,这样的人与今天的这篇文章与我按下的酒德是不配伍的。不管是如琥珀色的白酒还是醇褐色的红酒亦或是明净的黄酒,都有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特色与风情。喜欢上酒于我是莫名的,于作者或许也一样,不管这样的莫名有多雷人,但是,就是这样简单纯粹的喜欢上了,如同喜欢一个人,难道不是吗?作者借酒抒怀,达到了借物抒怀的最高境界,将自己的德行与操守一览无余地呈现了出来,更是在文中结尾将自己的一段情感融入了进来,达到了煽情的至佳效果,乃画龙点睛。酒不醉人人自醉,此文一出,我辈欣然!作者用直线条的文字浅白通俗的勾勒出一幅品酒图,取材真实、蕴情真挚,语言真切给人一份亲和之感,更是写出了酒的内涵。倾情推荐!感谢赐稿!问候作者【编辑:虚幻】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虚幻        2017-08-26 14:11:35
  小伟好!好一篇品酒人生,一个品字,几人能懂?幻按语浅显,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山西杏花村的汾酒,值得一品,值得拥有,它是迄今为止我接触到的最醇厚香甜的玉液,我将记忆永远留在了我十四岁里。
   处暑已过,天仍然火辣,祝清凉!
凡尘中的一砂砾
回复1 楼        文友:一地流沙        2017-08-26 15:19:35
  好一句“酒不醉人人自醉”!
   是的,这个品字的结构很美,没有经历,就不会懂。喜欢古龙笔下人物喝酒的场景,但是不喜欢古龙那样的喝酒,所以,我可以有浪子情怀的酒品,但不能有烂醉如泥的丑陋。
   从南到北,各种各样的酒差不多都喝过了,你说的汾酒的确很好,饮后有余香,而且她的瓷瓶十分的漂亮,我喜欢。想不到你那么小的年纪就品尝到汾酒了,着实厉害!对于酒,你懂得的很多,这个我没有惊讶,因为,诗词里仿佛每一篇都带着酒呢。
   而这篇气势恢宏的按,真的是辛苦幻儿了,想必又是耽误你的午睡了,谢你。就一个谢,如果觉得少,你可以一分为二。
   酒桌就是一个人生的小舞台。我喜欢喝酒时永远是心与心的亲近、心与心的坦诚。酒是思念,是那份沉在坛底的浓香,是岁月磨砺的一份情感,唯有品,才能在舌尖产生共鸣。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