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家和万事兴(外一篇)
◆陪爸妈打麻将
从小我就充满正义感,觉得打麻将是“坏事”,尤其爸爸又是警官,时时告诫我们要阻止妈妈出门打麻将。只是说时容易做时难。
只要爸爸下班回家,发现妈妈不在,不用说,他也知道妈妈去邻居家搓麻将了。于是就支使我们去叫她回来,大姊和妹妹们,一看苗头不对,早就闪得远远的,只有我还待在原地,因此每次叫妈回家的艰巨任务,几乎都是落在我的头上。
然而每次都出师不利。妈妈经常回说:“我再打两把就回家。”只是这两把常是两、三小时,有时甚至拖到晚上九、十点钟她才倦鸟知返。
如果那天爸爸心情还好,就少少挨一顿骂了事。如果他那天上班不顺心,那我回去一定挨一顿打。我成了不折不扣的“出气筒”兼“受气包”。
转瞬间我们都长大了,有出国的,有结婚的,七个女儿一下子都跑光了。家里变成只有爸爸和妈妈两个人的空巢。爸爸退休后,居然也学会了打麻将。只是爸爸的牌艺不精,一时半会还难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打得又慢,但妈妈倒是没有嫌弃他的意思,不但愿意和他同桌竞技,还时常为他张罗牌搭子。
爸爸到八十岁时体力渐差,我们又住在三楼。对一个老人家而言,上下楼梯变成非常吃力而且又非常危险的事。所以我们姊妹商量后当机立断,把爸妈从士林迁居到淡水润福,那是专门给老年人居住的养生村。
去之前妈妈只带了几件换洗的衣物,然后悄悄地告诉我,她只要去住三、五天,等爸爸习惯了那边的环境,她就还是要悄悄地溜回士林老家来。
没想到润福楼下,有可容十二桌人同时打麻将的牌艺室。妈妈一去就爱上了这个地方,因为那里有许多现成的麻将发烧友,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辛苦地凑牌搭子了。我想对她而言,麻将就像她的第二生命一样。只要有牌打,不止心情变得非常的好,甚至常常连病痛都觉得瞬间消失了。
他俩搬到润福后,我突然意识到爸妈变老了。所以从二〇〇五年开始,每年都从美国返台三、四次专门陪伴他们。为了讨爸妈欢心,我居然对从小痛恨的麻将不再排斥,而且很耐心地学习,真是让全家人都跌破眼镜。
为了牵就我这个麻将“菜鸟”,两老只好陪我打慢牌。妈妈常说:“为什么你打得这么慢呀?”我说:“因为每张看起来都像是好牌,所以我得先研究一下赢牌的或然率,再决定打掉哪一张啊。”妈妈一面摇头,一面笑着说:“打麻将哪有那么大的学问,牌让我看看。”我就把牌挪给她看。她马上把几张牌放在我的右手边,然后说:“这几张都是废牌,来了就打掉。”我说:“那怎么行,像四条、五筒这种好牌,怎么舍得打出去呀。”妈说你现在舍不得,等下就会变成“炮牌”,打出去很可能就放炮了!
一次打着打着,妈妈忽然跟菲佣讲,去楼上房间拿红色指甲油下来。我问她问什么?她说:“你打得这么慢,搞不好我十根指甲都擦完了,你还没打出来。”只听旁边四、五桌也在打麻将的叔伯与阿姨们,突然爆笑起来,原来他们都张着耳朵在听我们聊天呢!谁说老人家的耳朵背呢!
现在爸爸已经作古六年了,妈妈眼力也变得差了,想再陪他们打麻将已成奢望。所以孝顺要及时,表达爱也要及时,因为你不知道那一天老人家就走了……
◆家和万事兴
一天有位客户打电话来,说要找四房两浴五十万左右的平房,约了第二天去他家见面。
他们的房子东西向又面临大街,只有两房一浴,家里虽小,但收拾得一尘不染。每次去他家,只见陈妈妈出来给我倒一杯茶,然后就消失了。我在想她会不会是受传统日式教育,所以在家里没什么地位。尤其陈伯伯高大潇洒,曾经留学日本、英国,说话既风趣又幽默,陈妈妈是个典型的家庭主妇,矮矮胖胖,两人外型上有着极大的差异。
我带他及大儿子才看了两次,就看到他们想要的房子—坐北朝南,门面宽广气派,前院花木扶疏,进门有一个玄关,客厅有高顶,室内采光良好,格局又方正,厨厕都重新装修过,地点闹中取静,又靠近儿子上班的地方。他俩都很满意。我说要不要带陈妈妈再看一次,没想到他的脸一下子暗下来,冷冷地说:“不需要。”不过他说他大女儿出差,星期六回来,等她看过后再决定。
结果那栋房子周五就卖掉了,他们很失望,问我怎么办?我说先安排陈大姐看房,她如果也喜欢,我再来想办法。果然陈大姐一看也十分中意,因为这栋房子距她家只有五分钟车程,方便她常回娘家走动。
很幸运地五天后,卖方经纪打电话来,说买主贷款通不过,双方解约。我赶紧联络陈伯伯,他也很爽快地出到了四十八万,卖主欣然接受,他们全家都很高兴,买到这栋原本无缘的房子!
一天奇热无比,我在他们家附近帮客户过滤房子,觉得口渴难当,就决定去拜访他们。一按门铃,陈妈妈就来应门了,她笑眯眯地说:“我今天正想打电话给你,请你吃饭,没想到你就来了,真巧!”她一面走一面介绍她的房子,走到主卧室前,只见门口贴了一个很大的红色囍字。她说你陈伯伯现在和我住一个房间(我很纳闷,难道以前不是吗?)然后她指着全新的床具说这是女儿送的,大五斗柜是大儿子送的,台灯是小儿子送的……这时只见她满脸都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快乐与幸福的笑容。
然后她倒了一杯加了蜂蜜的柠檬水给我,说:“你陈伯伯现在不只帮我做家事,还陪我买菜,出门饮茶或拜访朋友都带上我……”我听了一头雾水。正好她大儿子下班回来,我才知道他父母是家中作媒认识的,陈伯伯以前是南洋富商,经常在外面花天酒地,甚至彻夜不归,把陈妈妈气得半死。后来搬到美国,生意做垮了,才搬到原来住的小房,两房一浴要挤四、五个大人,加上夫妻冷战近二十年,家中气氛十分凝重。
没想到买对房子后,他说爸爸像变了一个人,不止主动向妈妈示好,而且承诺不再在家里抽烟,真要抽也会到后院去。现在他们不仅同桌吃饭,同塌而眠。爸爸到哪都牵着妈妈的手,全家的气氛都变了,变得既温馨又和乐。
还有更加让人可喜的是没过多久时间,就有人上门为大儿子介绍女朋友,不到一年他们就顺顺利利地把婚结了。已经在家失业两年的小儿子,转眼也在住家的附近找到了一份满不错的工作。这真象俗话里所说的那样,“家和万事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