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真色彩】夏至·中考(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真色彩】夏至·中考(征文·散文)


作者:伊蘭 秀才,153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50发表时间:2017-08-29 09:10:37

那时候,夏至这个词汇还没有出现在菁菁少年的字典里,只知道它来的时候,铺天盖地下了火一样,炙烤着大地众生。麦子就是被这团火烤熟的。
   麦收时节,风雨雷电最容易搞突然袭击,让庄稼人措手不及。骄阳如火,炙烤着庄稼人的脊背,背负着团团火焰抢收颗颗麦粒。只是三五日光景,满地的金黄就成了农户家中的仓中之物,交了国库尚有余粮。这是三十几年前的事了。
   麦收时节也是学生们学业告一段落的时候。一个学期的结束,一个学段的结束。升学考试是最为重要的,往往会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和出路。先是中考,接着是小考,最后是高考(高考是后来提到6月份的)。在炎热中测试学业水平,是种考验,也是一种收获。
   我对麦收的体验只有一个字:热。那种热从表皮深入到五脏六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后来我为人师,教授白大诗人《观刈麦》这首诗,觉得诗人对割麦是有着深刻体验的。热浪让你无处处躲藏,让你无处躲藏的还有锋利的麦芒。这锋芒与浸泡的汗水碰撞,那些奇痒化为无数条小虫子在皮肤上疯狂而又肆无忌惮地爬着,一直爬到心尖上。
   那时候,妈妈会在喘口气的间隙里,适时地教育:庄稼人苦啊,累啊,一个农村女孩要想脱离这苦海,只有好好学习考出去。那时候,我是跟在爸妈身后割麦的小尾巴,那也是我第一次下麦田,几天后,我坐在了小升初的考场上。考场上我极度恐惧和紧张,痛失考县一中的机会,被发配到离家35里外的一所国办中学。
   中考前夜,我躺在15、6个女生挤在一起的大通铺上。褥子压褥子,屋内是大蒸笼。屋外暴雨如注,不敢开窗。学校地势低洼,夏天盛产蚊蝇,耳边是不绝的蚊子声。我的考试恐惧综合症在前几天就已经发作了,这样的夜晚注定难眠。胡乱地猜想,更多的思绪还是随着窗外的风雨到了几十里外的村庄。
   种种担心。家中的麦子收割了没有,晾干了没有,这么大的雨,盖着的雨毡压实没有。这种多余的担心,成为我失眠的主题,伴随着雷雨压在一个明日中考的少年的心头。
   考场上的心慌恐惧驱赶了失眠的困倦。腿抖得厉害,只能夹紧双腿。最可恨的是手抖,写不成连贯的字。这种慌乱,记不得持续了多久才平静下来。考场上的情形现在想来依然心有余悸。人生中的第一次中考就在这样的煎熬中结束了。
   考试结束后的午后,心灰意冷笼罩着回家的路,无颜见家中父母。毒辣辣的太阳晒哭了柏油路,我骑着老旧的红旗自行车,缓慢孤单地行走。车后座上捆绑着我住宿时的全部家当,刚出学校时它们已经松垮歪斜。腿上像是坠了一块大秤砣,蹬着车喘着粗气。头疼得要炸开,眼前一阵阵发黑。喊天喊地喊爸妈,回应我的只有寂寥而空阔的马路。
   推着车,我成了一只乱撞的没头苍蝇,撞到了路边的麦秸垛,就找到了救星。顾不得给车子找个合适的依靠之地,顺手扔在了地上,顺势一屁股摊在垛下背阴之处。昏天黑地。脑子里塞满了绝望的念头,小小年纪莫不是要客死他乡。
   忘记了有多久,我渐渐恢复了耳清目鸣,支好自行车,重新打好行李,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已是下午四点钟了,我忙不迭地把考试的失利和途中的经过说给妈妈听。才知道,我路上是中暑了。关于考试,妈妈没有只言片语地批评,只说了一句,努力些,再读一年吧。她和爸爸正在院子里晾晒着中考前夜我一直惦记着的麦子。
   复读时,选择了当时升学成绩顶呱呱的乡中,离家五里地,那辆自行车给了我一年风雨无阻的复读路。牢记着割麦时妈妈的教诲,我已经没有退路,努力拼搏是我那一年的主题词。妈妈把储物的东小屋拾辍出一席之地,把柜子搬到里面当课桌,一个简陋的台灯,照亮了我夜读的时光。又一年中考,我成功突围,实现了一个家庭的梦想,我成为这个家族里第一个有着商品粮户口的人。
   读师范,当老师,目送着一届又一届学生走入中考考场,从此开启一段新的旅程。近几年,离开学校,入了机关,从我的那一年中考到现在已经30年。那时候的菁菁少年已人到中年。有了闲时和闲心,关注自然,特别是每一个节气来临时天地万物的变化。
   骄阳极盛的那几日,正是夏至前,忽而想到家乡那7亩麦田是极需这样的热的。我75岁的老父每日奔忙于县城和麦地间,迎候着这夏日的收成。我已经很久没踏进那块土地,我承认我对它的爱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我已经四体不勤,幸好还能分得清五谷。割麦,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那个割麦的小尾巴,成为我永远的遥望。事实上父母在割了几年麦后,有异乡靠出力流汗谋生的麦客使他们从劳累中得以解脱,再后来,收割机取代了麦客,一直到现在。那个庞大的食麦机器在麦田里兜几个圈子后,吐出它腹中的麦粒,父亲用三马车运送回家。
   离开学校后,我有机会参加中考考试工作,而且是连续几年。工作地点在考点监控室,每个考场和各个专用考试场所都安装了好像头,我通过几块大显示屏时时监控着考试的进程和考场情况。神秘和严肃曝光在我的注视之下。家长大多数开车把送孩子送到考点门口,叮咛和嘱咐中尽是轻松答题,孩子受重视的程度与那时的我不可同日而语;考生们身着各校校服,在考场外候场,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得他们的青春面庞更是姣好,一群生在蜜罐中的孩子。他们在整洁明亮的考场内答题,是否也如当初的我一样紧张胆怯?
   看着他们,总会想起我的那年中考,尽管我榜上无名,那一次却永久镌刻在我的记忆之石。这些孩子,不知苦为何物,想要什么都是唾手可得。他们无从体会在炽烈中割麦的感受,每一代有每一代的选择和生活,不可能求同。他们首选一所好的高中,考大学,有更出色的未来。而我,只能遵从母亲的意愿——换粮本,那是一个农村女孩最实际的选择。选择什么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为选择付出的努力和坚持。
  

共 22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夏至·中考》一直镶嵌在作者的记忆中,即便过去了三十年,也始终清晰如昨。尤其那热。割麦子的热,备考的热,回家路上的热,让她即便是在回忆中,仍会对那段时间心生敬畏。也正是熬过了那段艰苦岁月,才会在之后的生活中,时刻珍惜。曾经哆嗦着在考场答题,现在冷静地监考中考考场,现在的中考学子已经和30年前不一样。他们或许并不懂得苦为何味道,但他们向阳生长的模样,依然会触动作者。此番时隔三十年的变迁,在作者细腻的笔端呈现,触动人心的同时,引人领悟珍惜!佳作,流年推荐赏阅!【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83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7-08-29 09:19:16
  1992年我中考。当时经常流鼻血,于是带着棉花团上了考场。或许是没有什么压力,竟然考上了本地一中。现在想想,也挺感慨。很多事情总归是面对之后,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收获。
回复1 楼        文友:伊蘭        2017-08-30 09:17:04
  是的。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透愁滋味,只道“天凉好个秋”。感谢编辑,问好。
2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17-08-30 11:09:11
  回忆自己的经历,一份酸楚,一份收获,总觉得那些日子还在眼前,倏然退去的岁月,见证了自己的成熟。
回复2 楼        文友:伊蘭        2017-08-30 11:11:16
  娘家人来了,奉茶,欢迎多提意见呢。
回复2 楼        文友:伊蘭        2017-08-30 11:13:08
  娘家人来了,奉茶,欢迎多提意见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