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人间百态】留在家乡的记忆(征文.散文)
走在小镇光滑的石板路上,时光便抹平了岁月的褶皱。小镇面积不大,方圆几十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三万人。这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风貌孕育了小镇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小镇山多,林多,沟沟岔岔多。民居古朴苍桑,留下了不同时代的印迹。听老辈人讲,小镇已有千年历史,几次战火,成了各路枭雄屯兵之地,小镇初具规模,人口逐年增多,有了商户、酒坊,饮食业迅速发展,出现了贸易市场,小镇如条巨龙,盘卧在辽西大地上,花草树木,皆有灵气。小镇人用双手建造家园,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辛勤劳作,繁衍生息。
来过小镇的人都知道这里有座大山――岱王山,海拨近千米,是建平县境内最高的山峰。山势婉延起伏,林木茂盛,山脚平坦处有一棵近三百年的橡树,主杆粗壮,须两三个人才能合围。每年都有很多外地人来到这里参观,在树下许个心愿,据说还是蛮灵验的,你若是不信,就看看系在枝条上那一个个同心结,不知成全了多少对百年好合的姻缘!当你走进幽静的山林,常会遇到野兔从你眼前一下子窜出来,在你惊愕之际,三蹦两跳就不见了踪影。还有野山鸡,三五一群在一起觅食,它们羽毛光鲜艳丽,无论谁看到了都会兴奋地叫起来。松林中,是各种菌类的温床,灰白色的小草蘑,采摘后即可炒食,味道鲜美,富含各种微量元素;黄色的松树蘑,如一把撑开的小伞,散发出一股清香;深藏草窝里的香菇,是“小鸡炖蘑菇”最重要的食材;而生长在沙棘丛中的羊肚蘑,更是菌类中的珍品,可与燕窝、鱼翅相媲美,属于东北特产。林间还有些叫不上名字的小花,在绿草丛中时隐时现。远志、柴胡、黄芩等多种野生药材,是大山给予的宝贵财富。当站在山顶,手揽浮云,旷谷幽静,顿感心旷神怡,恍如仙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刻,这种意境只有宋代词人苏轼能够写出来了。
小时候,我最爱听爷爷讲故事。夏日的夜晚,群星闪烁,一轮圆月悬在空中,月光如水般倾泻下来,格外明亮。我家院子里有棵老杏树,巨大的树冠探出去七、八米,枝杈纵横,是歇凉的好地方。一阵阵微风袭来,树叶“沙沙”作响。爷爷坐在树下的石墩上,我搬来小木凳,托腮凝望。爷爷嘴里叼着长长的烟斗,火星一闪一闪,把我带入了惊心动魄的岁月。爷爷说,小镇以前被设为地区,管辖周边几个乡,我的太爷是区上交通员,负责为解放军传送情报,夜深时悄悄摸出村子,不等天亮就潜回家中。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全家人提心跳胆,小心度日。后来,太爷随解放军南下,与家人失去了联系,直到新中国成立,也没有音信。如今爷爷早已鬓发沧桑,还常到村口眺望着远方,我看到了一种思念在爷爷眼中流淌出来。
每年三月刚过,春风送暖,院里这棵大杏树便焕发出勃勃生机,成千上万的花仿佛一夜间开放。从远处望去,这里是花的海洋,蜂蝶纷纷赶来,绕花起舞,蜂鸣声入耳,如首美妙的乐章。花香弥漫,覆盖了整座小院,爷爷常常在树荫下品茶,我在一旁的小课桌上做作业。有时我也会顽皮地跳起来捉蝴蝶,或摘下一朵小花,像小蜜蜂那样舔食花粉。我问爷爷:“为什么我做不出蜜来?”爷爷回答:“你不是小蜜蜂呀!”我很沮丧。睡梦中我得到了一罐蜜,醒来的时候四处寻找,还跑去追问爷爷我的蜜哪里去了?爷爷听了,笑得额头青筋突兀,皱纹更深了。童年在记忆里就像本书,在心里留下了人生美妙的一章,每次翻读,都有不同的感受。
若是下一场小雨,恰逢农时,你看吧!地里人们欢愉的笑声传出很远,家家忙着播种施肥,只三五天工夫,大片农田就播完了,无需等待多久,一棵棵种子破土而出,绿油油铺满大地。河边成群小鸭、小鹅“嘎嘎”地叫着,唱出了春天的歌谣,放眼望去,山色青青,林木披秀,当从南方归来的小燕子在屋檐下筑巢时,小镇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农历四月二十八弥驼寺庙会。
弥陀寺位于小镇中心,几层大殿,青砖灰瓦,高大庄严。它建于清朝初年,由地方乡绅捐款筹资,圈地五十余亩,建起了这座气势宏伟的寺院。竖立在庙门前的两根石柱旗杆格外惹眼,底座青石浮雕,刻龙画凤,神兽栩栩如生。庙门两侧是钟鼓楼,流檐飞翘,颇具古代建筑风采。那口千余斤铁铸大钟,敲击起来声音浑厚,几里外的人都能够听到。庙门两侧还各有一只石狮,形状威武,令人不寒而栗。听爷爷讲,以前曾有一妇人来庙进香,她的孩子很淘气,爬到石狮的背上,等妇人看见时,孩子已经不会动了,妇人急得没办法,只好请出庙中的老和尚,带领弟子们祈诵经文,才将小孩解救下来。这无疑给寺庙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从此香火更盛,远近闻名。我问爷爷:“这是真事吗?”爷爷笑而不语,让我心中生疑,每次路过,都会对那对石狮子多看上几眼。
庙会对我来说是最开心的事,爷爷从街上买回了西瓜、糯米糕。西瓜甜甜的味道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里,十多年过去了,挥之不去。只是后来再也没有吃到过那个时候那种口味的西瓜了。贫瘠的年代,家里人口多,一个西瓜分到手里只有很小的一块,吃西瓜是生活中比较奢侈的事,一年中也就只有一回。长大后,我对西瓜情有独钟,随吃随买,一次能吃小半个,百吃不厌,一直吃到秋后,吃到大田地里没有了西瓜。
记忆里,赶庙会的人很多,红男绿女从四面八方涌进了小镇,每个人心中都装有个小秘密,百态众生相,在佛前洗涤灵魂,匍匐跪拜,仿佛天地间明朗了,诸事顺利。当然,我猜不透别人的心事,爷爷说:“善字心中装,不用去烧香。”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心静自然清,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守一方净土,品味人生。修身养性,也是佛教的宗质。我不去庙里膜拜,我寻找自己的乐园,去品尝那些平常少见的美食。街道两旁,五颜六色的遮阳伞下,摊位虽然简陋,但浓浓的香气就是招牌。南北风味,地方特色汇聚在一起,让我这个小馋虫眼花缭乱。高音喇叭里时时传出:“现场制作,免费品尝,买十赠一啦!”这是卖油炸香蕉食品的女人在极力呼喊,气氛火热,充斥着整条小街。烧烤摊前人头攒动,鲜嫩的烤肉串儿,外黄内酥,咬上一口满嘴流油,便再也迈不开脚步了。要是到了晚上,小镇灯火通明,更是热闹。从外地请来的地方戏一直唱到深夜。
小镇是五谷杂粮之乡,有谷子、黍子、高粱、绿豆、黄豆和葵花子,农产丰富,品质优良。每年镇政府都在庙会其间举办招商会,各粮米加工厂的商家纷纷把自家品牌产品推销出来,扩大了知名度。绿色珍珠米是小镇最具地方特色的,知名度非常高,家喻户晓。全镇大部分土地都被开发出来,成为有机粮食实验区,土地肥沃,施以农家肥,长出来的谷物粒大饱满,加工成小米非常好吃,深受人们喜爱。大连华恩公司是第一家来小镇投资开发的,每年精米产销量都在百万吨以上,形成了以农户加盟为主体的经营模式,给小镇人带来很多就业岗位,让家乡的小米飞向了全国各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这几年家乡变化很大,杂粮小区、养殖小区和居民小区应运而生,平整宽阔的街道,公路四通八达,生活好了,环境美了,日子有了奔头,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焕发出蓬勃生机,吸引了不少外乡人到这里落户安家,他们的加入,成了推动小镇发展的一股生力军。到了秋粮下来时,一辆辆轻卡奔赴村村寨寨,将收购上来的新粮拉到小镇上,车排起了长队,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假如你到小镇来,收获一定特别多!我相信小镇的明天,会比今天更美好!
一个人离家久了,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那山、那树,那家乡里的人总会在梦中浮现,却在转身间不见了。或许我们都将成为别人想念中的对象,化作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当生命轮回时,故事又重新开始,我拣拾起那些美好的片段,拼接成一个个小故事,若干年后坐在那棵老杏树下再讲给自己的子女听。岁月见证了历史,时光雕刻着容颜,家乡的影像留在了记忆深处,那一幕幕场景成了童年抹不掉的记忆!生活中,有些日子不再重来,有些缘份还需等待,而我只有在梦中,从眉宇间去品尝昨日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