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辰溪民间方言,蕴含远古文明信息

编辑推荐 辰溪民间方言,蕴含远古文明信息


作者:松阳云逸 布衣,21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180发表时间:2017-08-29 14:53:28
摘要:辰溪方言听起来似苗语,其实与古史古语相吻合,很耐人寻思。

辰溪方言,听起来很土,似乎是意指,只有辰溪人听得懂,知其意,辰溪属湘西腹地,历称“蛮夷之地”,外人听来以为是苗语。其实辰溪方言蕴含远古文明信息,即使最难懂的,也与汉语古字古史相吻合。民国时辰溪籍教育家张绵竹先生、改革开放后曾任辰溪县党校校长傅胜碧先生,均著有《辰溪方言》一书,对辰溪的民间方言的语音和字义进行了祥细讲解,是比较全面的辰溪方言知识。在此基础上,我认为辰溪方言有更深远的文化意义,那就是关联汉字的起源。如:
   一、“吃”的辰溪方言读“七”。“吃”字在新中国文字改革前为“喫”,喫为形声字,与“契”同音,与辰溪方言“七”音相近。现在全中国汉语区都读标准的“吃”,与“痴”同音,唯有辰溪将“吃”读“七”,与“契”音相近,与“喫”形声相通;
   二、老僮。辰溪人对外人称父亲为“老僮”,“老僮”是很神圣的的一种敬称,而且不敢当父亲面直呼父亲为“老僮”。湖北出土的楚国“苞山竹简”称祖先为“老僮”,与辰溪人的“老僮”音和意完全一致,与“老头”是两种概念,“老头”只是指老年人。说明辰溪人“老僮”这一称呼的传承源自远古;
   三、黄龙人。辰溪人最看不起“黄龙人”。辰溪方言所谓“黄龙人”,就是做人做事不符合常理、不符合人情的人。传说黄帝部落属于炎帝部落的分支。在中国历史上,只有远古时代中原黄帝部落是“黄龙人”,而在远古渔猎时代,辰溪先民属炎帝部落,历史记载,炎、黄部落曾因争夺盐资源发生残酷的阪泉之战,后来炎、黄虽然重新结为部落联盟,但炎帝部落从此淡出历史记忆。在古代,辰溪是南方联结中原的主要通道,有“云贵锁钥”之称。且辰溪有史前冶铁(孝坪江东村)、采铜(麻阳铜矿地域属辰溪,1958年因麻阳没有一处工矿企业而划入麻阳。麻是铜矿发现2700年前封存的矿道遗址)遗址,有采朱砂、制陶瓷遗址,是古代中国工业的发源地,应该是炎帝部落结盟的地方,因为黄帝部落背叛亲情,不合常理发动了阪泉之战,给辰溪先民留下了深刻的“黄龙人”印象,所以辰溪人至今看不起品质差的“黄龙人”;
   四、彖,与“团”音同,在字典中的解释为论断,辰溪方言还有断定下来的意思。这是个很古老的汉字,《易经》爻词的解释为“彖曰”,在辰溪生活中这个字很常用,如过年砍一个猪火腿称“彖火腿”,把猪头砍下来称“彖猪脑壳”;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吵架最毒辣的语言是“彖脑壳的”;
   五、抟,与“团”同音。上世纪90年代前,辰溪农村碾米机质量不太好,米中稻谷多,用漏筛抟米把稻谷择掉,这个“抟”字,是通过米在筛中旋转使稻谷集中的办法,辰溪人男女老少都用得准;
   六、斢,互换东西为斢。这个字辰溪人很常用的,互换东西都称为斢;
   七、潽,辰溪方言读“蒲”,指液体溢出容器。这个字日常用语可能只有辰溪人常念了;
   八、菐邋,辰溪方言发音为“帕拉”,这个字全中国只有辰溪人懂,是很肮脏的意思;
   九、渳,发音与“咪”相同,指很少的饮用。辰溪人聚会饮酒常邀“我们渳两口”;
   十、晁健,晁同朝,指早上,有朝气的意思。辰溪的老年人相逢常高兴的互致问候:“你好晁健啊!”主要指充满朝气,身体健康。这是多么文明礼貎的语言,可是只有辰溪老人才会日常使用;
   十一、敹,辰溪方言读“略”,是缝纫和缝补的意思。如缝一件新衣,辰溪方言称“敹一件新衣”;把烂掉的部分缝补起来,辰溪方言称“敹一下”补疤;
   十二、颜刊木,指不久前发生或见过的事。辰溪方言“颜”字读“额”,“颜”有新鲜的意思,“刊木”这个词在《尚书》中多次用到,是砍断树木的意思,可见“颜刊木”这个词来源于上古时代,却只有辰溪人会日常使用;
   十三、身小组合成一个字,辰溪方言读niang,平声,是个象形字,应是很古老的汉字,这个字现在的字典中没有,唯有辰溪人常用,且常用于人名,手写出来只有辰溪人认得且知其意,电脑字库没有这个字,现在户籍管理上把用“身小”niang字的都改为小了;
   十四、擤,用手指捏住鼻孔一侧,用鼻腔气流冲出另一侧鼻孔的鼻涕,辰溪方言读“省”;
   十五、滗,把液体从容器内倒出;
   十六、鞕贶,辰溪方言意思是借点钱。鞕同鞭,“鞕”的辰溪方言意思是在不损坏原物的基础上,从原物上以手指用力分一部分出来。如杂交水稻未发明前,农村要选稻谷良种,常把最早成熟而又穗大饱满的禾穗的前端谷粒“鞕”下来备作种子;“贶”在辰溪方言代表财富,主要指金钱,如“某人屋里有贶”,就是指某人财富多。“鞕贶”,就是在不损坏你财富的基础上借点钱给我,这是多么礼貎而又周全的语言,言简意赅;
   十七、呆板,辰溪方言发音为“an(平声)板”,指做事不灵活。词典中有这个词,但是日常口头上常用的只有辰溪人了;
   十八、搣,辰溪方言发音为mian,平声,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与掰同义。只有辰溪人常用于口语;
   十九、奓,张开的意思。辰溪方言读“啊”,辰溪医生检查口腔常说:把嘴“啊”开,就是要把嘴张开;
   二十、难惠,当面对别人为自已做了好事时,这是辰溪人的口头禅“难惠啊”或“难惠你”,意思是你让我受惠了,我却难以受惠于你,与“感谢”、“谢谢”意思相近,但却更有深意。这么深意的口头禅,只有辰溪人会日常使用;
   二十一、口中一个栾字,聚集的意思。辰溪方言发音为“卵”。方言“扯卵谈”指聚在一起聊天,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或不着边际的话;
   二十二、饷亿,辰溪方言意思是指份外的利益,经常用于指责他人占便宜为“爱饷亿”、“想饷亿”,那是很贬损人品质的方言;这是辰溪人常用的方言,辰溪人看不起“爱饷亿”、“想饷亿”的人,表明辰溪人自古就淳朴、本份。其他地方几乎听不懂,但这是古老的语言,唐代的文字记述中还有这个特殊词;
   二十三、炙火,辰溪方言是烤火的意思,但“炙”字比“烤”更贴切和准确;
   二十四、夵,辰溪方言读nang,平声,指上大下小的物品或地形。
   二十五、絮茅,辰溪方言“絮”有充塞的意思,如“把灶里絮点柴”。“絮毛”就是塞进茅草,指做事不实,有虚假、诈骗之意。辰溪方言“这事是絮茅的”,表示这事不可靠,带有诈骗性;
   二十六、龙门阵,辰溪方言有“摆龙门阵”、“玩龙门阵”。“摆龙门阵”是把已发生的事或历史故事讲给别人听;“玩龙门阵”是布一个局,让人上当受骗。
   辰溪的罗子山自古称东山,巫傩文化中将人文始祖的伏羲称“东山圣公”,东山就是神圣的伏羲祭山,伏羲创造了龙文化,辰溪的龙门溪是远古名胜,清代《大清一统志》中还将龙门溪列入全国名胜;古人重祭祀,贵州、重庆、四川等地沿龙门溪至长田湾过仙人湾,进入东山(罗子山)祭拜伏羲的场面恢弘,自然少不了龙门阵。由于秦始皇执行“欲去其国,先去其史”,统一六国后,迁各国贵族于都城;刘邦取得政权后,迁贵族于关内。贵族的迁徒导致文化的断裂。辰溪留下了“蛮夷”龙门阵。但是从辰溪松溪口贝丘文化遗址发掘的巨型蚌塑龙、虎图腾看,辰溪的龙门阵深得很!
   辰溪的古老方言很丰富,但是因普通话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方言应用也越来越少;加之很多方言融入了语言文字中,方言几近失传,限于客观因素,我的叙述并不能完整。从蕴含丰富的古文字方言看,辰溪是汉语文字的重要发源地。

共 29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杂文随笔运用具体的事例,详细地列举出一系列相关的文字例子,阐述了辰溪的方言外人听来是苗语,其实辰溪方言蕴含远古文明信息,即使最难懂的,也与汉语古字古史相吻合。接着列举出二十六个典型的文字例子,加以证明。后面介绍辰溪的古文化和华夏远古的祖先们相联系,以及后期断裂的概况;最后得出结论。文字语言朴实严谨,举例丰富,论述有力。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8-29 14:54:02
  这篇杂文随笔运用具体的事例,详细地列举出一系列相关的文字例子,阐述了辰溪的方言外人听来是苗语,其实辰溪方言蕴含远古文明信息,即使最难懂的,也与汉语古字古史相吻合。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8-30 09:21:12
  欣赏老师佳作,问候学习:贵族的迁徒导致文化的断裂。辰溪留下了“蛮夷”龙门阵。但是从辰溪松溪口贝丘文化遗址发掘的巨型蚌塑龙、虎图腾看,辰溪的龙门阵深得很!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