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自己需要过程控制
有句话说:没有谁会躺着成为谁。读起来有些绕口,却说明了一个现象:一个人成为社会精英,背后有生命基因、家庭环境和个人自律等因素在起作用,其中管理自己的能力尤为重要,没有谁会自然而然成为精英。
说白一点:人的体形、学识、修养都需要自我管理。管理出身材,管理出涵养,管理出事业。
管理自己,这是个很大的话题,包含了好多内容,值得思考。
在管理自己这句话里面,管理的对象是明确的,就是自己,不是别人。
管理的主体也是明确的,也是自己。一个人能成为管理自己的主体,大约在少年时代开始有些主体意识,成年后才逐步具备管理自己的能力。
如何管理自己,各种理念和方式方法很多。包括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事务管理、自我心态管理、自我行为管理等等。从管理的过程来看,管理自己可以按照PDCA循环(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来展开。
管理自己要有目标。
人生之船,有了目标才知道朝哪个方向航行。人是一个综合体,且处于不断变化中,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阶段,目标自然是不一样的。总的目标应该是能够较好地生存和发展。
总目标下会有很多分支。如身体健康、生活富足、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等。在基础目标之上,还有社会地位、精神享受、自我实现等更高的人生目标。
不管目标怎样,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高或低,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实际情况,异想天开肯定不行。目标还要具体,比如体重年内控制在60公斤之内,小孩做作业的时间段家里不能打麻将。人的欲望可转化为目标,但欲望不等于目标。
管理自己要有行动。
目标要靠行动来实现。大师的智慧是学出来的,作家的文笔是写出来的,美妙的书法是练出来的,业绩的背后都有别人看不到的辛勤付出。
实现目标也是个过程,得一步一步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有安排、有步骤。如要保持好的身材,平时就要控制自己的食欲,合理安排饮食,坚持日常锻炼,消耗多余存量,既要管好自己的嘴,又要管好自己的腿。要教育好子女,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说话做事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和督促小孩懂礼貌、爱学习、求上进,关心引导子女朝好的方面成长,管好自己的玩性,做好子女的示范。
管理自己要有检查。
行动是做,检查是看。做一段时间后,要回过头来看一看,评估一下自己的目标和行动。努力的方向与目标相不相符?事情做得对不对?有没有什么效果?效率怎么样?哪些地方还有改进的空间?
如果做得没有问题,就坚持下去;如果有问题,还得查找原因:是主观努力不够,还是客观条件不具备。
这里主要是找自己的原因。人的懒惰、马虎、任性、畏难情绪、得过且过的心态是经常发生的,时常会成为行动的阻力,要努力克服。即使是客观原因,也有自己没有及时适应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吾一日三省”的做法,值得继承。
管理自己要有改进。
发现问题后,要限期改正。不能放任自流,拖三拉四,做“坦白痞子”。还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纠正措施,举一反三,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制定纠正措施,其实又是在确立下一个目标,进入下一个循环。生命不息,改进不止。
管理自己,无疑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自由是人的天性,管理的实质是控制人的自由。一个人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还要自己监督自己,没有强大的自制能力是做不好的。如果再不按照管理过程有序进行,管理自己只能是一句空话,或只是一个愿望而已。
管理自己是个大题目,很需要将它细分,有操作性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