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收获】独行鄂西“小川藏”(下) ——铁骑行纪(31)
2017年8月27日,一个平平常常的周末,有人在家享受天伦之乐,有人呼朋唤友一醉方休,而我又将迎来新一天体力和毅力的磨炼。
才四点半就醒了,想了解下一步路况,拿手机不停戳宜昌朋友微信号,还好,把他弄醒了,只说一句,这早,你神经啊!就认认真真解答我的问题,他说,从榔坪到野三关海拔升高很快,坡很多,但不会有连续十几公里的上坡。这下心里有了底,又用高德地图搜了一下,发现野三关和榔坪直线距离并不远,只有12公里,而路程却有44公里之多,可见山路之盘旋婉转。
匆匆洗漱,整理行装,辞别店主,推车出门,猛然发现,街道两旁家家户户门口晒满包谷,金灿灿一片,煞是好看。心想,怪不得这里到处挂着包谷酒的招牌呢。
出门向西不远,道路出现分叉,一边是旧路通向老街,我顺着新修的大路过桥,眼前豁然一亮,啊!丹溪,又见丹溪!她静静地从老街身旁流过,把镇区一分为二,河边炊烟袅袅、杨柳依依,空气中还夹杂着各种奇异的香味、淡淡的,很醉人,让我舍不得离开。过早时,又得知丹溪与318的相依相偎的缘分到此而终,再往西行,只会离丹溪越来越远,心中不免惆怅……
出得镇区,坡度急速升高,让我有点猝不及防,档位打得太高、踩得太猛,心跳一下子起来了,上到2-3公里时,气已经喘不过来了,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滚落,砸在地上,染湿一大片,又很快变成热气、消失……
不能硬抗了,停车休息,喝水的档口,一抬头,一幅壮美的画面映入眼帘,高山深谷中,一条彩虹飞架东西,高高的白色桥塔像巨大的琴身,充满张力的钢索像琴弦,而桥上滚动的车流,就像那五线谱,共同弹奏人世间最美丽的篇章!
恰如朋友所说,榔坪到野三关这一段,爬升虽然高、坡虽然多,但没有超过10公里长坡,且有下坡缓冲。只要沉住气,按自己节奏骑,速度不会太慢。早晨山中空气甚好,湿湿的、凉凉的,还有淡淡的清香味,虽然是国道,车却也不多,估计是长途车都上高速了吧,听得见虫鸣、鸟唱,看得见地上不时跑过的小动物,也好,这也算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回馈吧!
我时而悠悠慢摇,时而疾驰如飞,眼睛四处搜索美景,这时沟壑对面出现一片山崖,屏风一样的断面、裸露的白色岩石、青黛的远山、瓦蓝瓦蓝的天空,还有近处葱茏的草木,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忍不住,想拍照,刚爬上路边土岗,就听见有人打招呼,嗨!一看,哟,一个帅小伙,估计也就20来岁,赶紧叫过来一起合影!顺便问了问路,他说距离野三关已经不远了,再有15公里就到了,有两个5-6公里的上坡,其它是下坡。这小伙子真心不错,可惜我忘了留他联系方式,照片也不能发给他,有点遗憾……
野三关是本次骑行经过的较大城镇,也是一个重要分界点,318公路从宜昌始,海拔逐渐升高,到野三关后形成转折,海拔逐步降低,因此,骑行鄂西小川藏的朋友,都把到达野三关作为一个支点,选择在野三关住宿的也比较多,可惜我时间紧,只能做短暂停留、修整。
野三关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秦汉时期,巴人就在此形成了稳定的活动区域。北宋宰相寇准任巴东县令时,曾在这里劝农弃猎从耕。大革命时期,贺龙元帅两次率部队经过这里,惩治土豪,开仓济贫。
我到达野三关大概是10点左右,骑车慢悠悠四处逛了逛,发现她不同于一路上的其它城镇,有现代化的住宅小区,也有红绿灯,还有铺天盖地的各类广告、川流不息的车辆,俨然一座山中小城模样。镇中一座白色建筑引起了我的注意,“川汉公路纪念塔”,据说70年代,修建这一段318公路时,由于条件艰苦、地质构造复杂,有很多修路的英雄长眠于此,常年守护这片热土、这条生命线!
顺着街道往前溜达,眼前出现一大片古色古香的建筑,还有一方碧绿的池水,心想,这又是什么旅游胜地?这个小山城宝贝还不少啊!
闭着眼,嗅了嗅空气,一股淡淡的酒香夹杂着包谷的清香吸入鼻腔,让人心醉,顺着酒香继续往前走,谜底一下子解开,原来,赫赫有名的三峡酒厂就在野三关呀!青砖黛瓦古色古香的门楼和对面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形成强烈对比,怪不得有人说“最有钱的是酒厂、最有文化底蕴的也是酒厂”,看来此言不虚,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里,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占比重不小。
来野三关不过几十分钟,对这座清秀的山中小城竟有些不舍,无奈,还有140多公里的路要骑,也不知道前方还有多少坡要爬,还有多少艰难险阻等着我。
从野三关到大支坪43公里,山路照旧是崎岖蜿蜒,依旧是上坡多于下坡,重装骑行还是很累,只不过时近中午,太阳已经很毒了,汗水也多了起来,右手缠绕的擦汗头巾已然湿透,几次想停下来休息,都强忍着,想着绕过山背有树荫再休息吧,可是真到了树荫,又想,这么凉快,不停了!
就这样,一路坚持,又跑了30公里,又是一个上坡,爬了1公里多,此时已经差不多13点了,肚子咕咕叫,带的水也完了。刚巧,路边有个小店,像遇到救星一样,赶忙停车。要了一碗肉丝加鸡蛋面,一顿狂造,吃完又啃了几个酸辣鸡爪子。边吃边问,店主大姐告诉我,这个坡还有12公里就到大支坪镇,然后到恩施一马平川。正是这句话给了我信心和力量,也让我一路挺到终点。吃完起身就走,大姐说,现在太热了,休息一下再走吧!我心里只想着赶路,顾不了那么多了。
到达大支坪镇已经接近三点,路上还差点中暑,太阳穴处有些痛,幸亏带了藿香正气水,喝了一瓶才稳住。抬头看见标牌赫然写着,恩施100公里,心想,都是平路,这点平路算什么,4个小时搞定!后来发现,这个想法大错特错。骑起来才知道,山区里哪有真正意义上的平路啊,出大支坪后下坡多于上坡是不假,但不是说完全没坡,短则500-800米,长则2-3公里,甚至5-6公里,少数地段还很陡,虽然大多数是缓坡,但对于我一个爬了一天半坡又负重骑行的人来说,每一个坡都是考验,每一个坡都拼了老命才上去。速度比我之前的乐观预计要慢得多,默算了一下,天黑赶到恩施很难。索性不那么急了,碰到好风景就看看,有树荫就躲躲,到红岩寺镇的时候,还坐在椅子上眯瞪了一会。
18点左右路过一座大桥时,见碧水如玉,景色美极了,还专门停下来拍照,此时距离恩施还有40公里。
距离恩施城区还有20多公里时,正骑行在山巅,此时,太阳西下,天边只留下一片红晕,山上起了薄雾,像披着白纱的少女若隐若现,美妙极了。
接近城区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骑行在高处,山下的恩施城夜色很美,远处商业区霓虹闪烁,明亮的街灯如珍珠般把城市串联,更多的则如繁星点点掩映在绿树花丛、各类房屋中,把整个城市扮靓。
恩施,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说她古老,是因为她有着2000多年的文明史,曾是古巴国故地;说她年轻,是因为她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世界硒都,是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是镶嵌在鄂西南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两年里,曾三次来恩施,每一次感受不同,第一次是2016年5月参加大峡谷比赛,见识了七星岩的雄奇壮美、云龙地缝的奇异景观;今年4月来太阳河乡,又看到了梭布垭石林的鬼斧神工、叹为观止;这一次是挑战自我、放飞心灵之旅,次次都有新感觉,恩施,一个来一次就让人放不下的地方!
到达目的地恩施火车站,已经20:20,这次旅程总算完成,个中艰辛自不必说,感谢鄂西人民的厚爱,一路上那么多的好心人帮助我、指点我,也感谢前辈建设者为我们留下318,这条充满激情、温情的天路。总会有一天,我会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直达心中最美的圣地---拉萨。
(后记:本次骑行,8月26日上午11:35从宜昌东站出发,27日20:20到恩施火车站止。经宜昌市点军区、长阳县,恩施州巴东县、建始县、恩施市六个县市区,行程304公里,累计爬升6753米,海拔落差1339米)
